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原文:[蔣御史雞]:原文:蔣雞、童子雞一隻,用鹽四錢、醬油一匙、老酒半茶杯、姜三大片,放砂鍋內,隔水蒸爛,去骨,不用水,蔣御史家法也。

淸 袁枚《隨園食單》羽族單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御史是中國古代的官名。商周時為史官,秦代御史兼掌監察,開監察機關之端。御史大夫為最高監察官和副丞相,下設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御史等。漢初沿秦制,但改御史中丞為御史中執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設御史中丞,其下因事而設若干御史。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作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御史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從上到下分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察御史等級別,又分中央、地方兩個系統,負責彈劾、調查等工作,比如最低的監察御史就可以彈劾總理級別的高官,但是負責調查的就只有御史大夫一級了。早期是皇帝的私人機構,後來大概在南北朝時期,納入朝官系統御史相當於中央人民檢察院長官相當於現在紀委,主要負責彈劾、調查官員的違法行為。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關於御史最有趣的笑話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故事,話說紀曉嵐在當禮部侍郎的時候,一天有位尚書和御史連袂來訪。 聊著聊著,突然外頭跑來一隻狗。 尚書心中突生一計要取笑紀曉嵐,便道:“咦,你們瞧那是狼是狗?”暗含侍郎是狗之音,紀曉嵐知道尚書在捉弄他,當下也不動聲色的說:“要分辨狗或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道:“哈哈,我還道那是狼是狗呢,原來上豎是狗,哈哈,哈。” 此時紀曉嵐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說道:“另一種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它吃什麼。狼是非肉不食,狗則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好嗎,御史吃屎,連御史也帶溝裡了。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今咱聊的這位御史叫蔣士銓,是袁枚先生的好朋友。蔣士銓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江西鉛山人,生於清雍正三年。士銓出生,家境清寒,但父母的知書識禮,卻使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乾隆九年九月,蔣士銓22歲中舉, 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蔣士銓從二十三歲開始北上求仕,卻並非一帆風順,他先後三次進京赴考,都未能遇,他三十三歲才得中進士,乾隆二十九年毅然辭官南歸。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蔣士銓辭歸後,沒有返回江西老家,而是到了虎踞龍蟠的金陵,因他所敬仰的詩人袁枚住在金陵。蔣士銓與袁枚的訂交頗有戲劇性,二十年前,蔣士銓過南京燕子磯,曾題兩詩於宏濟寺壁,末署“苕生”二字。袁枚往揚州,經過其寺,看見僧壁題詩,以為絕佳。歸訪年餘,後聽熊滌齋先生告以“苕生” 姓蔣,名士銓,江西才子也,且為通其意。然而他們卻一直沒有機會見面,直到蔣士銓辭官歸寓金陵,他們才見面訂交。後來,袁枚把這段經過錄入了《隨園詩話》。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蔣士銓在南京與袁枚相聚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乾隆三十一年,他應浙江巡撫熊廉村之聘,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稱蔣為“江右名士”。乾隆五十年病逝於南昌藏園,英年61歲。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蔣士銓精通戲曲,工詩古文,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因曾任翰林院編修即用御史,故袁枚尊稱為蔣御史,蔣御史府有一菜,用童子雞一隻、放入砂鍋內,隔水蒸爛,此法與幹蒸肉製法相同,不加水只放酒、醬油調味。講究用桃花紙封口,不跑味,上桌開封食用,別有風味。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現製做隨園菜蔣御史雞:取童子雞1只,童子雞是指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還不會鳴叫的小公雞。童子雞肉質鮮嫩,蛋白質豐富,便於蒸然熟,童子雞宰殺洗淨,放入容器中,加鹽四錢、醬油一匙、紹酒半茶杯、姜三大片,不加水,封好蓋。放入蒸鍋,隔水蒸爛,至肉離骨時即可上桌食用。此菜品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蔣御史蒸雞,酥爛入味,芳香四溢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