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手機時代,如何培養出一個不沉迷手機的娃?

全民手機時代,如何培養出一個不沉迷手機的娃?

放暑假了,身邊很多家長都跟我吐槽:孩子一直沉迷遊戲,既不做作業,也不做其他戶外活動。

我家女兒10歲,平時極少玩遊戲。

我們家的手機、IPAD向來都是隨手放的,沒有刻意藏起來或嚴加控制。IPAD有一些女兒下載的小遊戲,卻經常因為沒及時玩而過期。

為什麼很多孩子沉迷手機和遊戲時,我家女兒卻顯得不同?

我猜想,那些喜歡玩遊戲和手機的孩子,恐怕也不是一兩天就沉迷了。

如果已經到了上癮的地步,就更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恐怕跟家長日常很多缺失的引導有關。

同樣,我女兒不沉迷遊戲,也並不是一天就培養出來的,更不是因為我們的嚴格管理。

沒有一天就長大的大樹,沒有一天就形成的問題。

我平常都做了什麼,讓女兒沒有隨大流地愛上玩手機和遊戲,而是專注於自己喜愛的閱讀和其他發展自己的事情上呢?

我回顧了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利於女兒良好習慣和愛好培養的一些做法,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

第一:言傳身教最關鍵

我們家裡,沒有任何一個成人玩遊戲,手機裡也沒有任何關於遊戲的程序。

如果您家有成人在玩遊戲,或許讓他們與孩子一起減少遊戲時間,會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即便成人不玩遊戲,但在家裡經常抱著手機刷微信,對孩子玩遊戲的影響也是類似的。

孩子玩遊戲也是他尋求歸屬感的一種方式。

當成人放下手機,花一些時間陪伴和關注孩子,孩子也就不會那麼迫切希望通過玩手機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洞。

家長一天兩天在家不玩或少玩手機,或許還看不出來什麼大影響,但一年兩年做下去,效果一定不同。

全民手機時代,如何培養出一個不沉迷手機的娃?

第二:引導孩子的“被動無聊”時間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應積極引導孩子度過“被動無聊”時間。

這裡說的“被動無聊”,與下面的“主動無聊”相對應。

有些時候,大人帶著孩子參與一些大人的活動,並非孩子主動選擇。

這時候孩子的空閒時間,我就稱其為“被動無聊”。

從很小的時候,大人有意識的用其他東西來幫助孩子度過無聊時間,孩子就會學會用積極正向的方式來填充自己的時間。

例如,在以大人為主的外出就餐時,小朋友吃飽喝足之後,往往會無事可做,又不方便有其他活動。

這時,很多大人為了避免孩子干擾,想讓孩子安靜下來,就會把手機丟給他。

我相信,孩子第一次接觸電子遊戲,往往都是大人主動而為的結果。

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外出有活動時,我一定會隨手拿上一個供她娛樂的東西。

可能是個小玩具,可能是一本書,也可能是她的外放mp3。

甚至去醫院的時候,我們也會帶上玩具或書,排隊等待的時候孩子可以輕鬆度過一段“被動無聊”的時光,而不會情緒煩躁。

這些東西與她的食物,替換的衣服等,同等重要。

當她在餐桌讀書時,其他家長自然會誇獎她,慢慢也強化了她的行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現在她長大了,當有類似場合,我們會提醒她今天可能會有無聊時光,讓她提前做好準備。

非常建議小寶寶的爸爸媽媽們,下次出門的時候,主動幫孩子帶上一個可以替代電子遊戲的東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定要重視同齡孩子相互之間的影響。

當餐桌上的其他小朋友在玩遊戲時,如果你的孩子在看書,他也會感到不自在的,會想加入其他孩子的隊伍,哪怕只是從旁邊觀戰。

如果有可能,大人們事先商量好,統一都帶上其他玩的東西給孩子,可能引導效果會更好。

全民手機時代,如何培養出一個不沉迷手機的娃?

第三:給孩子留白的時間

家長同樣需要注意,給孩子“主動無聊”的時間,讓他有機會自由掌控自己時間。

這裡的“主動無聊”時間,就是給孩子的留白,這對培養孩子積極主動性,非常關鍵。

我發現,現在很多孩子的時間是被安排得很滿的。

各種培訓班佔用了孩子的時間,孩子不用自己思考,直接被動去做事就好。

因此,一旦孩子沒有被安排,空出一段時間,孩子會感覺無聊和不知所措,這時遊戲和手機就會成為最輕易的一個選擇。

家長看到孩子空閒時只知道玩遊戲,更覺得不能讓孩子閒下來,於是又給孩子報班、安排出行,直到把孩子的時間塞滿。

如此惡性循環,孩子當然無法擁有自律管理自己時間、享受自己時間的能力。

我女兒從小有比較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有時看她磨磨蹭蹭,好像沒幹什麼“正事兒”,其實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考或是行動中。

直到現在,她很少覺得無聊,她一直很享受這些自由的時間,也會用這些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全民手機時代,如何培養出一個不沉迷手機的娃?

第四: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剛出生,周圍的一切事物對她來說都是新奇的,一切物品皆玩具。

我好像是個比較摳門的媽媽,我沒給女兒買過什麼正兒八經的玩具,特別是那些聲光電的高檔玩具,從來都沒有買過。

我覺得只要沒有危險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她的玩具。

女兒一兩歲的時候,最喜歡玩捲筒的紙巾,撕紙巾,把紙巾滾出去好遠,像鋪成一條小路。

當時家裡的老人一開始覺得怎麼可以玩紙巾,真浪費。

我說,這可比買玩具便宜多了,紙巾就是玩具,就讓她玩吧。

類似的,紙箱子,也是她的最愛。

甚至現在她快11歲了,還常常讓我們把一些快遞的紙箱子留下,捨不得扔呢。

小時候經常把身邊物品當玩具玩,長大了,她就發展出了自己找樂子的方法,而不會一想到玩,就只想到電子遊戲。

比如,偶爾外出吃飯沒帶書的時候,她會把牙籤、一次性筷子的包裝袋當玩具,做手工、變魔術。

同時,因為小時候常玩這些“原始”的玩具,她對聲光電等有高強度刺激的玩具很不感冒。

她不覺得玩那是休息,甚至會讓她感覺很疲憊,自然也就不會上癮了。

全民手機時代,如何培養出一個不沉迷手機的娃?

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做些事情,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就會降低一點,孩子對遊戲的迷戀和痴迷就可以有效降低。

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並且有些沉迷手機和遊戲,建議家長可以還原一下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或遊戲的場景。

或許,你對孩子的沉迷就有了更多理解,而不是一味責備和批評。

當然,我並不是完全拒絕手機和遊戲。

它們有很重要的功能,不管是對手腦協調,還是人際交往,在這個高科技發達的時代,都有其不可或缺的價值。

遊戲,可以讓孩子在同伴群體中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

我女兒因為不玩遊戲,有時聽不懂同學的“暗語”,她會有這方面的苦惱。

如何更好地融入同學,理解同伴之間的“暗語”,這是我們目前正在討論和商討解決方案的重點。

雖然是孩子沉迷手機的話題,最終還是迴歸到家長的教育智慧上來。

歸根結底,孩子沉迷手機和遊戲這個問題,跟其他所有家庭教育問題有一個相同規律:

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與示範,孩子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你不希望孩子玩手機,你就自己首先做到少玩;

你希望孩子合理高效安排時間,你就自己先做一個懂規劃的人。

你家娃愛玩手機和遊戲嗎?

你是如何應對和處理的呢?

本文帶給你什麼啟發?

歡迎評論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