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大概從特斯拉引入17寸中控屏開始,中控屏的迭代被啟動了快進鍵,就好似手機屏幕逐漸佈滿整張界面一樣,中控上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鍵很快被一整張巨大的觸摸屏取代。中控作為內飾最重要的一部分,也順帶將其推入了全新的極簡時代。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看看榮威MARVEL X位於副儀表板上的那臺19.4英寸顯示屏,再摸摸拜騰那臺橫貫儀表板的49英寸全面屏,你肯定會產生這樣的懷疑——什麼時候汽車大屏變得如此容易了?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我們當然有理由懷疑。在很早之前我們就灌輸了物理按鍵比觸屏可靠,車載屏因為需要經受高溫、高冷、顛簸、撞擊等考驗,而且由於汽車是移動的,像手機遇到卡機重啟的辦法行不通,所以我們不能把它做得太大太複雜的集成式,不然可靠性得到不到保證。

特別是當新勢力和主打互聯網思維企業率先發力,傳統企業沒有快速跟進,不免讓人擔心這會不會是新勢力過於激進。為了佐證這一現象,車聚君翻看了過往一段時間內發佈的新車中控顯示屏尺寸信息,新勢力竟然比傳統企業大了近一倍。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一、大屏是忽悠,還是新勢力的一把尖刀

翻看中控屏的發展歷程,基本是按大量物理按鍵+小液晶屏——少量物理按鍵+大液晶屏——全數字液晶屏的模式推進。現在這些大屏基本都是全數字液晶屏(LCD)。

其實液晶屏已屬於成熟一類,特別是當車載顯示屏對清晰度不特別高的情況下,廠家還能更多兼顧安全性、可靠性和反應速度。比如主流的TFT-LCD屏,水平視角就高達170度,而且它的色飽和度和亮度的表現也都不錯,響應時間還被縮小到20ms,算是反應很快的一類了。另外,車載顯示屏還會做防撞處理(有些類似風擋的原理,在外表面覆蓋膠質層),隨便碎裂也不會出現顆粒。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附:這現在TFT-LCD的霸主是日本JDI(日本視界公司,由索尼,東芝,日立三家共同合資經營),想想看這幾家的實力,大概就能知道這類顯示屏的表現了。

至於大家更為關心反應靈敏度,那就需要看MCU(車載微控單元)的表現了。以特斯拉為例,他們有硬件和軟件升級兩種方案。之前就有外媒對新舊MCU進行過對比,新的硬件可以將原來的響應速度提升1倍。軟件升級雖然效果沒有如此明顯,但因為成本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年初特斯拉又對車載顯示屏進行了升級,反應速度肯定是不及手機,但能稱得上有絲滑感。

另外像奔馳新一代A級,還使用了一顆六核CPU以及NVIDA圖形處理芯片,操作靈敏性相當不錯(新車中控屏與儀表盤兩塊10.25英寸超大液晶屏幕連接為一個平面)。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附:一貫以保守著稱的奔馳竟然使用大屏設計,真的能算上大新聞了。

那從以上看,是不是可以說車載顯示屏(特別是中控屏)往大里做已經不算難事了?其實不然,比如以下這個國家標準中就分別從是否容易起霧、光照下是否仍能看清、耐候性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要求:

▎ GB/T25273-2010《液晶顯示器(LCD)用薄膜霧度測定方法積分球法》;

▎ GB/T25274-2010《液晶顯示器(LCD)用薄膜紫外吸收率測定方法》;

▎GB/T25275-2010《液晶顯示器(LCD)用偏振片光學性能和耐候性能測試方法》;

以上僅僅是羅列的小部分國家標準,車規級產品的性能和指標普遍要求更高。而在更細緻的企業標準上還有諸如指壓、剛度、衝擊強度等測試,可以說一塊合格的顯示屏一定要經歷過上刀山下油鍋。

顯然,想要把屏幕做大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以上原因,車載顯示屏的成本大約在同尺寸消費類產品的4~5倍。傳統企業因為將成本和安全放在很高的位置,再加上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制肘,顯示屏的發展速度確實不如新勢力。如果新勢力確實能拿出合格可靠的產品,那確實能算得上衝擊傳統企業的一把利器。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附:不過正如我們對拜騰49英寸全面屏擔心的那樣,這類顯示屏能否經受住嚴格的環境考驗我們還不得而知。所以做好了是利器,做不好可是一把雙刃劍了。

二、大屏只不過是第一步,未來還會更有趣

可以預見,車載顯示屏還會越來越大。但體驗過大屏的朋友肯定有過類似體驗——設計於中控處的大屏有時候並不方面使用,特別是在高速駕駛時,用按鍵肯定要比觸摸屏方便。

所以一味地做大並不算高明,這波新鮮勁過去了,回過頭看其實也沒啥。這就好比當年喬布斯信奉單手操控推出iPhone4S,極致的體驗感帶來的樂趣才更能打動人心。

出於這個原因,汽車上出現了另一種的潮流趨勢——分屏顯示+手勢控制/語音控制。分屏顯示讓大屏幕變得更加靈活,伸手去夠的動作大幅降低。手勢控制/語音控制則進一步強化這個效果,操作也更隨心。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現在已經有不少車型具備分屏顯示和語言控制功能,效果各異。比如奔馳的SPLITVIEW分屏顯示技術竟然還能在同一屏幕發射兩個視頻信號,司機看到的是導航,乘客的看到的是影像。當然像奔馳這樣不惜成本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分屏手法是左右或上下分屏,再好一些的能做到類似於平板的分屏移動。

如果從前瞻性角度看,最新鮮的當然就是手勢控制了。在CES 2015上,寶馬推出了手勢識別系統。車頂上的攝像頭可用來識別手勢,通過左右揮手、空中輕點、手指畫圈以及兩個手指的平行或斜向拖曳的一系列動作,可以進行接/拒聽電話、音量控制,或翻頁查詢交互界面信息、縮放地圖頁面、轉動攝像頭視圖等操作。現在這套系統已經被使用到他們的量產車上,雖然不是應答不能100%成功,但效果還不錯。

不是說汽車大屏很難嗎?原來被騙了這麼久!

不過寶馬這套系統有一個問題——他們的顯示屏並不大,所以大家對手勢控制的需求度不會很強烈,逼格大於實用。但是呢,如果將手勢控制和大屏放在一起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比如拜騰推出的49寸全面屏手勢控制概念還是挺新穎的。如果不是因為涉嫌專利侵權,大家給他們的評價還要更高。

車聚小結

雖然將車載顯示屏特別是中控屏做大需要承擔很大風險,但這並不是它停滯不前的藉口,汽車大屏時代確實已經到來。就現今市場趨勢看,新勢力更敢於嘗試大屏設計,而傳統企業因為多方面的原因,跟進速度要慢一些。

當然這還沒完,隨著電子設備的進化,比如隨著投影、HUD等技術的加入,可以顯示的地方將會越來越多,汽車顯示屏到底還會怎樣變化還有太多的可能性,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