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已來,是不是風口和趨勢,答案就在這裡

導讀:踏對了趨勢,比能力更重要

正文

在講述今天的問題的時候,先跟大家分享一段知名財經博主、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的辛泓睿的一段話:

我們從投資的維度來看。原先的社會體系裡,投資其實是很高大上的行業,投資人每天打高爾夫,住五星級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錢,然後他給錢,感覺很爽,再過去那個年代裡,錢是極其重要的門檻,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錢都是重要的門檻,你沒個幾千萬在手,做什麼投資,其實幾千萬可能都不夠。

創業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資基本上就可以把別的競爭對手給滅了,拿到錢和沒拿到錢的競爭壓根不再一個層面上。所以投資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錢堆積出來的,他選了誰,誰可能就能快速成長,遠超越同行。

但是到了今天,投資出現了明顯變化

有錢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有錢人現在都進入了投資領域,隨便個土豪都能拿出個幾千萬做投資的時候,我們發現高大上的投資已經徹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認為是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其實被土豪也衝擊的七零八落的,專業機構估值個千八萬的項目,土豪一進來就輕鬆把你擊垮,人家以虧了都無所謂的心態跟你玩,你很難玩的過他們,這種業餘投資人的出現,對專業化還是有一定要求的行業來說是很可怕的,而互聯網的出現是進一步加劇這個特徵,互聯網出現以後,讓更多沒什麼錢的人湊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

這個邏輯,越來越會得到驗證,而且趨勢呈現加強的態度,大量屌絲拿出無所謂虧得起的錢合投一些靠譜不靠譜的項目,然後拼了命的充當義務推廣員的作用,幫助項目快速成長。

區塊鏈已來,是不是風口和趨勢,答案就在這裡

想一想,這是什麼?

這不就是區塊鏈嗎?艾希歐+社區推廣模式

我們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不是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最近幾年的趨勢,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其實是資產升值,大量的房地產商在過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實是極強的,只是趨勢一旦逆轉以後,互聯網很輕鬆的就擊垮了這個固有的社會趨勢,不是房地產不行,也不是互聯網太牛逼,而是社會趨勢轉化很快,在過去房地產是趨勢的格局下,你會發現,我們曾經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強,都是房地產老闆,還有曾經的煤老闆,他們的出身都極低,為什麼呢?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麼賺這個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都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哪裡有什麼能力的結果呢?

你只是剛好在適合的年代碰巧做對了一件事情而已。

所以,

踏對了趨勢,比能力更重要。

區塊鏈已來。是不是風口,是不是大趨勢,需要你自己判斷。

但是如果你的目光只是盯著那些暴富者,每天絞盡腦汁想象著如何短期投機快速獲利,而忽略了整個大趨勢的前進,沒有真正踏入這個趨勢中,做適合的事,你就會錯過這個時代。

比如在區塊鏈時代一切行為即挖礦。Fcion交易所在這個熊市中就踩中了歷史的節湊。通過交易即挖礦的模式在傳統的交易所BHO(幣安、火幣、ok)三座大山之下迅速的崛起並和三座大山扳起了手腕。

後面很多的新開的交易所也玩起了交易挖礦。絕大部分是一地雞毛,為何?其他的交易所只看到交易挖礦帶來的高潮的快感,但高潮過後就是失落感。Fcoin打的是一套組合拳,以交易即挖礦的模式快速的獲取了流量,然後通過創新版來沉澱用戶。

法國奪冠華帝退全款X網推新版——交易即空投。X網(ocx.com)通過交易即空投的模式,形成了項目方、社區以及交易所多方共贏的局面。

以項目方為例需要真實的社區用戶,傳統的反饋用戶的模式就是免費空投給用戶。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都知道,免費往往是最貴的。同樣糖果空投一樣,一批專業的羊毛黨基本沒有成本的薅項目的羊毛會,然後會二級市場拋售把項目方薅得不堪重負,甚至會把項目方薅死。

交易即空投,獲取Token是付出成本的。項目方把自己的Token真正願意付費的用戶手中,而且是通過限額的方式將Token分散出去,不會現在超大戶,Token分散就不會有集中的拋壓,市值也將便於維護。

對於社區投資者來說,只要流動性好,Token分散,價格穩定,既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還能享受未來Token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其實這就是社區的共識價值。交易即空投就是一個這樣天然的模式,交易提供流動性,空投獲取額外收益,限額讓Token分散。

區塊鏈已來,是不是風口和趨勢,答案就在這裡


請記住:踏對了趨勢,比能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