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勤勞賺不了錢,擁有衆多產業唯獨不做製造業!

商者無域。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涉及地產、能源、零售、電訊、港口、電力等行業,他通過長和、長江等公司,控制了無數的上市公司。

坐擁無數產業的李嘉誠,偏偏不去涉及製造業。目前他的大部分投資分佈在民生跟基建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細水長流,風險較小。

香港之父李光耀就曾經諷刺過李嘉誠,“旗下沒有一個暢銷世界的產品,做的都是投機的生意。”可謂一針見血。

李嘉誠:勤勞賺不了錢,擁有眾多產業唯獨不做製造業!

其實,李嘉誠早期起家靠的就是製造業,不過後來的爆發卻是靠房地產跟投資。

李嘉誠在22歲的時候就在香港開設了長江塑料廠,早年開廠的時候,他事事親躬,常常跟著工人加班加點幹活,靠著辛勤的勞動,才積累起幾千萬的身家。後來長江成為了香港最大的塑料廠,李嘉誠還曾經當過香港塑料工業協會的主席。

李嘉誠:勤勞賺不了錢,擁有眾多產業唯獨不做製造業!

不過李嘉誠為何放棄了自己起家的塑料產業呢?

因為他曾經說過,“勤勞賺不了錢,只能養家餬口。”

李嘉誠從窮小子變成如今華人首富,單靠勤勞還真做不到,他說自己發家最重要的還是靠運氣。

當初的塑料廠可以說是最傳統的製造產業,靠的也就是出賣工人的勞動力來賺錢。李嘉誠在70年代逐漸放棄了塑料產業,開始大規模進軍房地產。

李嘉誠:勤勞賺不了錢,擁有眾多產業唯獨不做製造業!

1965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不少房產公司關門破產。李嘉誠逆勢操作,大量抄底購入地皮和舊樓,到 20世紀 70年代初,李嘉誠已擁有樓宇面積 630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 35萬平方英尺。

1971年,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拿著融資,李嘉誠再度購入地皮和物業,由於其間地價、樓價大幅上升,李嘉誠再次抄底成功。

1973年,中東戰爭和石油危機拖累全球經濟,香港再次出現了房地產的暴跌,李嘉誠再次抄底並獲得成功,並以極低價格買入和記黃埔。

80年代,李嘉誠又捉住了世界的能源危機,32億元收購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如今市值就超過了300億美元。

90年代,李嘉誠開始進軍歐洲市場,抄底歐洲的電信產業。特別是orange一戰,李嘉誠只是投入了幾十億元,最後賣出了1600多億的價格。

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洲經濟陷入低迷。從2011年開始,李嘉誠持續從亞洲市場的高點套現轉而抄底歐洲。而對於經濟數據敏感的人都知道,中國的GDP增長率從2012年開始,結束了長期保持在9%以上的高速增長,2012年當年,從2011年的9.5%,降到了7.9%,而這幾年則一直在7%以下徘徊。

李嘉誠:勤勞賺不了錢,擁有眾多產業唯獨不做製造業!

從數據上看,李嘉誠幾乎是在國內經濟發展的最高點開始分批從香港和大陸撤離,然後投向了歐洲。

歐洲和美國的GDP在2009年Q1的快速下滑之後,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升。並從2013年開始,處於一個良性的增長階段,如下圖所示(以下紅線指歐元區國家,藍線為歐盟國家):

李嘉誠:勤勞賺不了錢,擁有眾多產業唯獨不做製造業!

目前,李嘉誠正在捉住人生最後的一次機會,就是從高位的中國套現,然後抄底經濟低窪區的歐洲。過去5年,李嘉誠出售了中國1500億港元的房地產物業,大部分資金投資歐洲,光是在英國的總投資就近4000億港元。

近年,歐盟統計局公佈數據和歐元區各項經濟數據屢創新高,歐盟委員會在2017秋季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歐元區GDP增速預期上調到2.2%。歐洲經濟增速現在已經開啟了加速模式。

可以說,整個歐洲地區目前已經基本上走出了泥潭,朝著變好的方向在演進。

李嘉誠:勤勞賺不了錢,擁有眾多產業唯獨不做製造業!

如今李嘉誠的兩個兒子也繼承了他的生意思路,低買高賣。這樣的生意才是全球最賺錢的生意,做這樣的生意,就必須捉住全球的經濟週期,進行反週期的操作。其實中國也有一句老話,小富靠勤勞,中富靠德,大富靠命。命其實就是機遇,能抓住機遇很大機會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