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勤劳赚不了钱,拥有众多产业唯独不做制造业!

商者无域。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涉及地产、能源、零售、电讯、港口、电力等行业,他通过长和、长江等公司,控制了无数的上市公司。

坐拥无数产业的李嘉诚,偏偏不去涉及制造业。目前他的大部分投资分布在民生跟基建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细水长流,风险较小。

香港之父李光耀就曾经讽刺过李嘉诚,“旗下没有一个畅销世界的产品,做的都是投机的生意。”可谓一针见血。

李嘉诚:勤劳赚不了钱,拥有众多产业唯独不做制造业!

其实,李嘉诚早期起家靠的就是制造业,不过后来的爆发却是靠房地产跟投资。

李嘉诚在22岁的时候就在香港开设了长江塑料厂,早年开厂的时候,他事事亲躬,常常跟着工人加班加点干活,靠着辛勤的劳动,才积累起几千万的身家。后来长江成为了香港最大的塑料厂,李嘉诚还曾经当过香港塑料工业协会的主席。

李嘉诚:勤劳赚不了钱,拥有众多产业唯独不做制造业!

不过李嘉诚为何放弃了自己起家的塑料产业呢?

因为他曾经说过,“勤劳赚不了钱,只能养家糊口。”

李嘉诚从穷小子变成如今华人首富,单靠勤劳还真做不到,他说自己发家最重要的还是靠运气。

当初的塑料厂可以说是最传统的制造产业,靠的也就是出卖工人的劳动力来赚钱。李嘉诚在70年代逐渐放弃了塑料产业,开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

李嘉诚:勤劳赚不了钱,拥有众多产业唯独不做制造业!

1965年,香港爆发金融危机,不少房产公司关门破产。李嘉诚逆势操作,大量抄底购入地皮和旧楼,到 20世纪 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楼宇面积 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 35万平方英尺。

1971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拿着融资,李嘉诚再度购入地皮和物业,由于其间地价、楼价大幅上升,李嘉诚再次抄底成功。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拖累全球经济,香港再次出现了房地产的暴跌,李嘉诚再次抄底并获得成功,并以极低价格买入和记黄埔。

80年代,李嘉诚又捉住了世界的能源危机,32亿元收购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如今市值就超过了300亿美元。

90年代,李嘉诚开始进军欧洲市场,抄底欧洲的电信产业。特别是orange一战,李嘉诚只是投入了几十亿元,最后卖出了1600多亿的价格。

2008年金融海啸后,欧洲经济陷入低迷。从2011年开始,李嘉诚持续从亚洲市场的高点套现转而抄底欧洲。而对于经济数据敏感的人都知道,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12年开始,结束了长期保持在9%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当年,从2011年的9.5%,降到了7.9%,而这几年则一直在7%以下徘徊。

李嘉诚:勤劳赚不了钱,拥有众多产业唯独不做制造业!

从数据上看,李嘉诚几乎是在国内经济发展的最高点开始分批从香港和大陆撤离,然后投向了欧洲。

欧洲和美国的GDP在2009年Q1的快速下滑之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升。并从2013年开始,处于一个良性的增长阶段,如下图所示(以下红线指欧元区国家,蓝线为欧盟国家):

李嘉诚:勤劳赚不了钱,拥有众多产业唯独不做制造业!

目前,李嘉诚正在捉住人生最后的一次机会,就是从高位的中国套现,然后抄底经济低洼区的欧洲。过去5年,李嘉诚出售了中国1500亿港元的房地产物业,大部分资金投资欧洲,光是在英国的总投资就近4000亿港元。

近年,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和欧元区各项经济数据屡创新高,欧盟委员会在2017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欧元区GDP增速预期上调到2.2%。欧洲经济增速现在已经开启了加速模式。

可以说,整个欧洲地区目前已经基本上走出了泥潭,朝着变好的方向在演进。

李嘉诚:勤劳赚不了钱,拥有众多产业唯独不做制造业!

如今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他的生意思路,低买高卖。这样的生意才是全球最赚钱的生意,做这样的生意,就必须捉住全球的经济周期,进行反周期的操作。其实中国也有一句老话,小富靠勤劳,中富靠德,大富靠命。命其实就是机遇,能抓住机遇很大机会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