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兒,對不起,今天爸爸吼了你!

三歲的女兒突然在家中吵鬧著要吃西瓜,爺爺二話沒說,急忙換上衣服,跑到街邊買了一個回來,我把西瓜放在廚房桌子邊上,正準備下刀,女兒用弱小的手指調皮地頂了一下圓圓的西瓜,我眼睜睜地看著西瓜墜地,摔破開了花。

瞬間,我大聲吼了女兒,聲音震耳欲聾,女兒也被突如其來的責罵,立刻收斂了性子,低著頭,不說話,兩眼噙著淚,只差放聲大哭。

我訥了一下,突然意識到自己做法欠妥,我趕緊放下手中的刀,上前幾步,蹲下身子,張開雙手抱著她,不斷地向她道歉,並請求原諒…..

三歲的女兒沒有說話,她的雙手環著我的脖子,小頭靠在我的肩膀上,細聲哭了起來,沒一會兒,便是大哭,像是把心中的委屈都趁著這個擁抱傾倒出來,似乎想讓我這個年輕,育兒經驗欠缺的父親懂得並理解她的“淘氣”。

親愛的女兒,對不起,今天爸爸吼了你!

第二天下午,和妻子一起去女兒的幼兒園參加教育講座時,妻子對我說,昨晚睡覺時,我問女兒是不是摔壞了西瓜,妻子頓了下,瞪大眼睛問我,你猜女兒怎麼回答?我搖了搖頭,妻子接著說,女兒想了兩三秒,然後簡單地說一句“爸爸又愛我了”。

我聽後,突然感到自責,同時,也感到後怕,假如自己當時責罵後,對女兒置之不理,不給她一個擁抱,不給她道歉和請求她的原諒,不讓她的委屈迸發出來。任何人都不會知道,在幼小女兒的心中到底會埋下一顆什麼樣的種子?

也沒有人知道,這顆種子是否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生根發芽,甚至會把父愛當成了一種奢侈品?

慶幸的是,第二天,女兒忘記前嫌,和我開心地玩耍了兩個小時,她讓媽媽扮演怪獸,自己扮演公主,叫我扮演超人,讓我在遊戲中時時刻刻保護她,抵禦怪獸的侵襲。

然而,在年幼的女兒心中,她始終認為父親是在任何危險出現時,能夠衝在第一個並保護她的那個人。

然而,身為父母的我們,卻不是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並不是事事都做成了孩子的榜樣。甚至,我們會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到孩子身上,討厭他們多動,厭煩他們調皮,覺得他們學習慢,不夠聰明,甚至就像我那樣,狂風般地怒吼。

親愛的女兒,對不起,今天爸爸吼了你!

在對自己孩子長達二十年的教育長河中,我們會時不時地把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作比較。比較他們的學習成績,比較他們的動手能力,比較他們的領悟水平,比較他們的一切;我們身為父母的,也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何沒其他孩子那麼優秀,沒能考上省重點,沒能考入常青藤,沒能出類拔萃。

甚至有的人在意外懷孕時,毅然決然地跑去醫院作了人流……

孩子沒有能力選擇誰是他們的父母,但是父母卻在常常選擇孩子,選擇孩子是否能來到這個世界上……

有調查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但是在年幼的孩子心中,永遠覺得父母是最偉大和最無私,並且沒有任何缺點。

但是,現實中,沒有多少父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面對自己孩子調皮惹禍時,最先想到的就是責罵和毆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選擇成人世界的方式:命令對方並讓對方無條件地接受。

假如孩子反抗我們的命令,或則沒有按照我們所說的準則去行事時,我們便開始了這種責罵和毆打,如果遇到挑戰,則變本加厲。我們從未真實地去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也從未去傾聽他們心中的想法。

我們對孩子的哭泣,對他們的委屈視而不見,作為父母,有時在意識到自己錯誤時,也沒有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擔當,我們一貫地讓孩子們順從自己,卻忽略了他們應有的自尊。

也許,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行為,成了孩子心中的印跡,不可磨滅,影響一輩子……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前不久,鄰居家的李大哥突然接到警察的電話,稱其八歲的女兒在XX街上走失,目前正在三十公里外的警察局裡,並叫李大哥立即前往接人,李大哥很納悶,自己的女兒分明和她母親一起逛街,為何會在三十公里外的地方。

隨後,李大哥立刻前往警察局,才得知,女兒和母親在逛街時,因為一件小事,母親隨口罵了女兒,哪知女兒好強,受不得委屈,自己偷偷和母親分開,並在茫茫人海的大街上獨自徘徊,後又身無分文跟著一個17歲的小姐姐,毫無防備地坐公交車到了三十公里外的陌生地方。

小姐姐帶著小女孩不知所措,便把她帶到了警察局交給警察,所幸,李大哥八歲的女兒沒有遇到壞人,李大哥接到孩子後,隨之而來的卻是責備。

親愛的女兒,對不起,今天爸爸吼了你!

這又讓我想起了西方的育兒方式,當孩子們很小地時候,父母便親身參與到孩子的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長幼之分,而是以朋友平等相待,互相溝通交流,一起參加社會實踐,參加社區義工,一起完成手工活動。甚至在很多地方,孩子很早就接受財商教育,接觸不同的賺錢方式,這從之前暢銷的《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也能看出。

西方的父母不會簡單地對孩子施加命令,更多的是以身作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作好表率,並重視孩子的觀點,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身為家庭的一分子,具有自已獨特的思想,和讓人尊重的家庭發言權。

而我們的很多父母,除了自認理所應當地暴力教育之外,剩下的便是日日夜夜地奔波生計,忽視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細枝末節……

至此,總總,我內心深處,仍然對之前責罵三歲女兒的行為,感到無限自責和愧疚。

對不起!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