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領導人同日訪問盧安達,首次在非洲嘗試「中印+」模式

提起盧旺達,許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是盧旺達大屠殺這一悲劇,或者《盧旺達飯店》這部電影。而如今,它卻以一個重要的角色出現在中國和印度的外交視野中。

中印领导人同日访问卢旺达,首次在非洲尝试“中印+”模式

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基加利同盧旺達總統卡加梅舉行會談。 新華社 圖

7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盧旺達展開國事訪問。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天印度總理莫迪也抵達盧旺達訪問,並與盧旺達簽署一系列深化雙方貿易投資合作的協議。

針對中印兩國領導人同日訪問盧旺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有意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幫助非洲加快工業化進程,實現自身發展,都有意與非洲各國深化各領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印雙方在這方面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耿爽表示,希望中印雙方能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積極探索中印+1或中印+X合作,實現中印兩國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多贏,共同為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作出貢獻。

中印领导人同日访问卢旺达,首次在非洲尝试“中印+”模式

印度總理莫迪抵達盧旺達訪問。 視覺中國 圖

中印領導人同日到訪,或許意味著盧旺達已經成為了未來“中印+”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

英國聖安德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資深非洲問題學者伊安•泰勒(Ian Taylor)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目前是盧旺達在總統卡加梅的領導下正在經歷外交政策上的調整,未來它將遠離西方而將更多地著眼於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家。而且由於特殊的地緣位置,盧旺達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中部非洲地區拓展的重要門戶。”

實際上,目前盧旺達受到中印兩國的重視同盧旺達當前的國內環境分不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預測,2018年,盧旺達經濟有望同比增長7.2%。而在之前的五年中,盧旺達的年經濟增速都維持在了5%以上,且盧旺達發展署被評為東非地區最佳投資促進機構第二名,盧旺達的政治清廉指數也在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

盧旺達華僑華人協會暨盧旺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尹晴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目前在盧旺達已經有超過2000名華人華僑,不過這一數字相比於其周邊國家還是相對較少的,因此盧旺達本身對於中國人來說仍然有較大的投資空間。

如今,中國早已成為了助力盧旺達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早在2014年,中國便給與盧旺達出口到中國的97%的商品免關稅待遇。現在,中國是盧旺達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工程承包方和主要外資來源地。中國企業修建的公路佔盧旺達公路總里程的70%。

尹晴日目前已經在盧旺達工作生活了11年,他介紹道,“盧旺達大屠殺24年後,在卡加梅政府的治理下,盧旺達民族和解,治安良好,經濟發展很快,已經成為非洲發展典範。我在這的十幾年期間,沒有發生一起針對中國人的惡性事件,也從來沒有遭遇警察勒索平民的案例,而這些事情在周邊國家都有發生。相信未來有著美麗自然風光的盧旺達也會吸引中國遊客。”

印度方面顯然也有著相同的考量,而且印度僑民同盧旺達的淵源要更久。據尹晴日介紹,“目前印度僑民在盧旺達的數量大大高出華人華僑,他們大都是二戰期間印度僱傭兵和當地人通婚之後的後代及親屬,相較之下,華人華僑開始來這裡置業就是從20年前左右開始的。”

中印同時來到這裡,事實上都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7月23日,習近平主席同卡加梅總統舉行會談,並共同見證了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同日,印度方面也與盧方簽署一系列深化雙方貿易投資合作的協議。

據《印度教徒報》7月24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承諾未來會再提供一筆額度為2億美元的貸款給盧旺達。值得關注的是,印度還將贈與200頭牛給盧旺達,這在印度文化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