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豫如初
按照排球場上的位置來區分,正常得五一配備和四二配備都是配備兩名主攻手,除去日本女排在早幾年使用的mbo戰術場上可能同時出現三名主攻手或者主攻客串接應的情況外,其他會出現三名主攻手的情況都只限於臨時替補。
根據站位的不同,兩名主攻手會有一個挨二傳站位,打兩輪前排兩點攻和一輪前排三點攻,定義為兩點主攻或者大主攻。而另一個對角主攻手則挨著接應站位,打兩輪三點攻一輪兩點攻,稱為三點主攻或者小主攻。
中國女排在惠若琪和王一梅時代,基本上是王一梅的大主攻,惠若琪的保障能力突出,以打小主攻為主。王一梅淡出國家隊後,朱婷頂替了她的位置,惠若琪還是三點主攻,進攻任務更加輕鬆了,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保障當中來。
當下的中國女排,主力主攻是張常寧和朱婷,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把進攻能力更突出的朱婷放在大主攻位置,張常寧的重心還是保障環節,這樣更有利於弱輪的減少,渡輪成功率會更高。譬如首發的時候是朱婷大主攻,張常寧小主攻,大主攻只有一輪前排三點攻,而這一輪還是反輪,為了保證朱婷的進攻,這一輪次大多數情況下會安排接應下撤接一傳,而朱婷則隱蔽站位,直接跑到四號位換位進攻。一旦前排兩點攻出現卡輪的情況,可以隨時進行兩點換三點,而這時候,朱婷由首發的兩點主攻變成了三點主攻,與張常寧的位置無形中進行了對調,直到再次兩點換三點才會換回來。
當這種大概率事件發生過多時,也有一些時候會讓朱婷直接以小主攻的身份首發,但一傳輪次跟她打大主攻時沒有什麼區別。這種模式常常稱為大主渡輪小主搶分的模式。實際上,這種模式,朱婷的後攻比例將會更加多,但是可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反輪也可以選擇不換位的打法,張常寧的二號位進攻能力不差,而接應曾春蕾或者龔翔宇都有能力打四號位的定點攻,或者跑加塞和交叉戰術,一旦一傳不到位,反輪的壓力不再全部堆積在朱婷身上。目前國家隊兩個替補主攻是李瑩盈和劉曉彤,基本上李瑩盈是作為朱婷的替補,主要精力在進攻,劉曉彤的主要精力在保障。
同理,大副攻和小副攻也是一樣的站位,不同的是,副攻後排只有半輪,幾乎沒有後攻任務,進攻壓力相對會要小很多。但有些副攻天生就不適合打大副攻,譬如顏妮,她的背飛能力比較弱,兩點攻時難以扯開攔網,基本上首發都是小主攻的站位,而袁心月,楊郡菁和徐雲麗,則兩個位置都可以勝任,馬蘊文的三號位進攻能力太弱,也不太適合打小副攻。
以上是本人對大主攻,小主攻和大小副攻的理解,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耀哥說球
主攻手,主攻手,顧名思義主要進攻隊員。排球比賽上場的要有兩名主攻手,兩名副攻手,一名接應,一名二傳手,一名自由人。兩名主攻手就是大主攻和小主攻了,下面來談談它們兩個位置的個人看法:
第一,兩個位置的分工與職責。當主攻手在前排時,大主攻是得分能力稍強,打兩輪兩點攻的主攻手,兩點攻時前排只有一名主攻,一名二傳,一名副攻,一旦一傳不到位,主攻手承擔進攻下球的重任;小主攻打一輪兩點攻,兩輪三點攻,主要還是保障一傳,進攻由接應在右翼遙相呼應。
第二,教練會根據場上情況來安排大小主攻位置上的人員。主攻手打大還是小主攻,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兩隊旗鼓相當有可能總卡輪不下球的時候,輸掉一兩局,教練會調換大小主攻的位置,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現在排球戰術模糊了前後排的概念。當前排兩點攻進攻受阻時,二傳可以轉移到後排進攻。特別是小主攻在前排時,容易卡輪,她們多以保障一傳為主,加入後排進攻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前排主攻的壓力。
中國女排的大主攻一般情況下是朱婷,小主攻現在來看還是張常寧最合適,劉曉彤和李盈瑩都適合幹大主攻的活兒,保障能力遜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