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小米這麼便宜,而華爲這麼貴,兩個卻都能火起來?

她她她被感情騙了丶


為什麼小米這麼便宜,而華為這麼貴,兩個卻都能火起來?

華為常年的堅守,讓它在手機市場上已經佔有了一席之地,它可以好不猶豫的用高價來獲得銷售。而小米從最開始的想法就是:開拓市場!自然要找準方法,低價高配成了它殺出一條路的不二良藥。

華為的手機市場

在《華為研發》這本書裡,披露了任正非拍著桌子不允許做手機,到斬釘截鐵地說:拿出十個億做手機!這被形容華為冬天的時候,已經離現在有了16年!


2002年底2003年初,華為手機正式立項,到如今的發展,從最初的“中華酷聯”,然後現在能夠依然發展堅挺,而且一直名列前茅的卻還是華為!

這麼多年的發展,華為已經在中國市場成為了一個標杆,它一直都在,從來沒有消失。從諾基亞,摩托羅拉到蘋果,三星這些外國機型的衝擊。

華為始終能保持如此長的市場佔有著實不易,雖然它頻繁被黑,卻能逆流而上,一是長期以用戶為中心,二是在國際品牌的不斷建立,不斷建立創新技術和能力。

現在,它的價格可能偏高,是由於對於市場的精準分析,在保證獲利的前提下,它不需要用通過低價再來打開市場!

小米的低價

雷軍說2007年,從金山上市後,他就退隱了。可是他心裡有個誇張的夢想,想做即便宜又優質的產品,而在尋找了多個商品以後,還是決定做小米!

而小米從最開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即使雷軍的人脈關係廣,但是在蘋果三星諾基亞等等還在中國市場佔有絕大成分得時候。

小米,想要開拓市場,以及實現雷軍低價高配得目標的話,只能從性價比,或者說是低價入手!

而小米確實也這麼做了,通過低價讓小米成功的打入了消費者得心!

雷軍說:

目前來看,小米最大的貢獻是推動了整個手機行業的進步,手機越做越好,而且整體價錢越來越低,迅速提高了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率。

確實,小米成功的將低價高配成了代名詞,它也慢慢成為品牌,而不是山寨機!

總結

從華為或者小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家不同的策略讓他們獲得成功。小米從市場角度,像初生的小牛犢,衝進市場,就是為了長大!而華為它已經是成長的牛,穩坐釣魚臺!


LeoGo科技


首先小米和華為的起點不一樣。

市面上的眾多手機品牌你可以看做是三類:實習生,熟練工,技術員。實習生則是對手機基本電路、佈局、設計、製造的摸索過程。手機的發熱死機重啟、信號不良、WIFI時斷時續、通話失音、屏幕漏光、按鍵失靈等等均屬於實習生的基本功經驗不足問題。米1——米3及錘子樂視皆屬於實習生階段。

熟練工階段則是對手機設計及製造已積累豐富經驗,沒有或很少基本功問題,且在熟練基礎上能如翻轉攝像頭、個性化、超薄、天際線之類的自由設計,軟硬件的優化結合,總之熟練工在手機綜合素質上有較好的水準。華為本身是世界通訊業巨頭,所以華為手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屬二檔起步,且華為和OPPO在功能機時代已做手機多年,積累了手機制造的品控經驗和工業設計功底,所以在進入智能機時代華為和OPPO屬二檔起步的熟練工。奧氏體之後的小米也進入熟練工,至於努比亞是個奇葩存在,在無邊框和專業相機功能上有著自己的建樹,卻犯著實習生信號掉線等的基本功問題。

技術員相信不用多說了,在過硬的手機綜合品控素質的基礎上能加入黑科技及一些創新(當然有些創新和科技例如眼睛翻頁功能和無線充電只是噱頭,華而不實,但這也是一種深厚功底的表現),技術員有著自己的獨門絕技,比如達到主流水平的自家處理器,還有三星的曲面屏,蘋果的系統,華為的NPU和基帶,技術員階段可以淘汰掉小米和OV了,當然小米的澎湃芯已嶄露技術員跡象,但差距還大。

其次,手機的定價和定位有規律可據。2千手機有兩千的性能工藝技術設計功能等綜合水準,5千手機有5千的綜合水準,當然超過3千的手機,也存在品牌溢價。(寫文章得謹慎,漏說一句可能招致大噴)。2015年之前的國產,基本被三星蘋果死死壓制在3千以下苟延殘喘。當然即便國產沒被壓制,國產也沒有達到3千以上的綜合水準。一款好手機絕不是僅靠好處理器支撐的,一五年以前的國產正處於米1引發的性價比混戰,價格被壓制,處理器上為了性能被高通的霸王條款和附帶捆綁宰過後,留給做工工藝材質設計優化的成本錢已捉襟見肘,國產除了性能,留下了一堆屏幕泛黃、拍照泛紅、外觀死板、塑料感強、握持感差、卡頓嚴重的詬病。而能衝破3千的手機,必須是綜合素質的過硬,顯然,僅憑一顆好芯附帶的大量詬病的國產達不到3千以上的水準。

經過混戰,小米的性價比屠刀不僅讓眾多山寨小廠屍橫遍野,就連靠運營商過慣不操心日子的酷派和慢人一拍的聯想這些大廠也被戰火燒身。經過米1——米3的摸索和壯大,及行業洗牌和肅清,小米騰出手來攜奧氏體走向精工之路,因為沒有設計的設計再不被更正,自己也會被洗牌。此時的華為和OV為什麼沒被洗牌,因為他倆是熟練工,在做工和整體素質品控上有一定水準。如果說米1和米3只是攜性能火拼,那麼華為的榮耀則是攜性能另加品控在火拼。而米1——米3只在性價比上比OV有優勢,其品控工藝做工拍照差OV甚遠,OPPO更有Find系這種集性能、顏值、做工、拍照綜合實力出眾的殺手鐧。

縱觀三星蘋果這些3千以上實力者,均集性能、做工、顏值等等於一身,綜合實力較強。三星經典機型S3,其鵝卵石圓潤造型使得手感順滑,全球大賣。蘋果4,雙玻璃材質,拍照做工等綜合實力出眾,看上去精緻,用上去順滑,不同與那些粗製濫造機型。所以,除了性能,應更多注意做工工藝材質拍照優化等綜合素質,這才有衝擊3千的本錢。OPPO瞄準的是年輕時尚人群,如果只求性能忽略做工顏值拍照等其他,第一眼的顏值若沒能留住前來購買的年輕時尚顧客尤其是女性,那麼基本你已失敗了,她們不玩大遊戲,拍照不行,做工不精緻,外觀死板難看,對她們來說這是致命傷。

小米奧氏體之後的國產,走向精工之路的國產,經過幾代發展已綜合素質過硬,有衝擊3千的本錢,華為更是在芯片技術基帶技術上達到主流水準,有著4千級技術員的技能,無奈國產扔被被國外的月亮圓禁錮在3千內。小米衝擊3千失敗,玩起了跳水節目,華為則認為衝擊時機未到,OV則明白自身就是熟練工,沒有技術員的實力穩定在三千內,正當國產一籌莫展的時候,三星攜炸彈前來,在這節骨眼上全球爆破可謂很準時,簡直是定時炸彈,國外的月亮也不圓。而蘋果則在喬幫主離開後創新乏力,外觀四代同堂,新機再也沒有天降神機的驚豔。隨著三星一聲炮響,禁錮解除,國產換髮新機,開始高歌猛進,與三星蘋果的差距逐步縮小,更有華為NPU的AI智能黑科技出現。

所以,華為能賣衝擊高價,有技術員級別的芯片基帶等實力,小米則是把熟練工做到極致有追趕技術員的潛力,但尚缺火候,沒有技術員的技能。OV則是堅持原則,從始至終提升品質,定位明確,既不跟風米1——米3時代粗製濫造的性價比潮,也不跟風網絡品牌潮,也不跟風衝價潮,默默耕耘線下,守在3千左右。

歡迎指正糾正改正完善。


天帝40344477


華為最新發布的MATE10,有9個指標世界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安卓機皇。

1.世界第一個帶NPU的麒麟970,速度是蘋果X人工智能相關模塊的3倍。高通驍龍835則根本沒有。

2.世界第一大光圈F1.6,DXO 綜合排名世界第二,跟8000多的蘋果X打平,超過三星NOTE8。

3.世界第一快基帶CAT18,蘋果X混用高通X16和英特爾垃圾基帶X10(這是3年前驍龍808的水平)。

4.世界第一通話質量,世界通訊設備老大華為的傳統強項;

5.世界第一個雙LTE,世界通訊設備老大華為的傳統強項;

6.世界第一個經德國萊茵安全認證的快充,充電又快又安全,華為的傳統強項;

7.世界第一方便的手機秒變PC。

8.世界第一的手機導航。一鑽隧道、一上多層高架立交,差距就看出來了。

9.世界第一的手機HIFI解碼--最高支持32bit@384K採樣率,超過索尼金標。

+IP67防水+全面屏+內存大漲價的環境下價格跟去年持平。

..

跟蘋果三星頂級旗艦對比,

蘋果強項:蘋果X的CPU+GPU+IOS+屏幕+品牌價值,(燒屏是正常的請忍耐)

三星強項:三星NOTE8的屏幕+防水+觸控筆+品牌價值。(燒屏是正常的請忍耐)

.

至於國內其他品牌手機嘛,

在說自己是便宜還是貴之前,先看看你拿了幾個世界第一。呵呵噠 !


kalaoo174071812


謝謝誠邀!小米和華為都是現在國內比較好的手機品牌,都是國內手機品牌佼佼者。

先說小米手機,小米手機是目前中國市場上相當具有性價比的手機。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一開始就是有著“為發燒而生”的宣傳口號,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從小米手機第一代產品上市至今,手機類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小米手機的用戶都是當今互聯網上活躍程度比較高的用戶,小米手機採用的MIUI是基於Android原生系統深度開發、具有原創特色的全套UI體系。在兼容性和穩定性上針對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了很多的優化。



華為更是國內手機行業老大哥,產品質量和手機性能方面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華為和榮耀的分開經營,更是讓華為手機銷量上獨佔鰲頭,系統方面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EMUI系統。系統體驗也是很人性化。
華為和小米科技成功在於對手機產品硬件質量和系統體驗的不斷追求而收穫的,售後服務也是小米和華為的成功之處。碼字不易,求點贊,謝關注!


mi探


其實不論是小米的高性價比模式還是華為的高端路線都有非常廣泛的受眾人群,小米的模式是創新的,以極低的手機價格和極高的硬件配置來吸引用戶,而華為走的路線確實恰好完全相反的,以精品打造高端。

那麼我們先來探討一下,這兩家公司的目標人群把,首先他們的目標人群是截然不同的,華為主要面向的是商務方面的人群,雖然手機的定價有點高,但是誰讓人家面向的群體都是不差錢的用戶嗯,還有一點就是華為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立研發的手機處理器,相信大家都知道手機處理器多於手機廠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吧,雖然剛開始的華為麒麟處理器做的很一般,性能差勁,功耗也不行,但是經過幾代的研發,現在麒麟處理器可以說完全進入了旗艦級別的處理器之列。所以說有了相應的核心技術才能發展的起來,不過小米因為成立時間較短,所以在核心的技術上積累不足也是比較正常的。

小米公司就比較更加了解了,以極低的定價接近成本價,可以說小米的這種模式在之前的商業模式中很少見,或者幾乎沒有遇見過,再加上小米在發佈手機之前已經發布過MIUI系統,積累了一部分非常忠誠的粉絲群體,再加上小米這幾年的進步也是非常的大,不論是手機的外觀還是性能都有長足的進步。而且小米的單品手機利潤率是國產手機中最低的,小米的理念就是讓更多的用戶,可以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樂趣,這也是小米手機性價比的體現,

所以,這也就是這兩個品牌都可以火起來的根本原因了,兩家都是有很大的受眾群體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兩家都是咱們國內的高科技公司的優秀代表,只是兩家的理念不罷了,大家對於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哦!


千帆辰


一開始的時候,華為也很便宜,甚至於性價比更高。因為那時候華為是運營商庇護下的手機品牌,當年諾基亞壓在華為等國產品牌頭上,而且華為也無法與當時的索愛,htc,摩托羅拉,三星和LG抗衡,翻開當年的報紙你們就會發現,華為當時沒有一款手機超過2000。

小米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以性價比為核心的,當時的人們對運營商定製機的興趣點只在1000元以下的產品上,而高端的三星蘋果對於當年的人來說又太貴,因此1999的小米很快就火起來了。

華為在2012年開始注重產品的打造,因為諾基亞終於垮了。他們一開始就急於入住高端,但D2遭到了慘敗。後來即便在自研芯片的助力下他們的產品依然不夠好,mali T628MP4從P7用到了P8,當時的用戶是怨聲載道,因為麒麟930根本沒法和驍龍801抗衡。不過他們的價格終於穩定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但這一時期分離出來的榮耀品牌卻火了起來,因為它完全可以與小米抗衡。直到2015年下半年,華為才完成了翻身,憑藉16nm工藝,麒麟950完爆火龍810,從那以後,華為基本上穩坐國內第一廠商,而且他們還有了自研這個金字招牌。

小米在這一時期卻風生水起。小米2,小米2S,小米3,小米4和小米note代代都是經典,他們也推出了紅米系列,講真如果沒有紅米我們不可能這麼快普及智能手機。

說實話,華為和小米沒有優劣之分,他們都是著名的廠商。


看球人


火起來的是小米手機,畢竟為發燒而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843ccb3f3f049e7b2072da1105f452b\

李勝茂1


對於這個問題很明確告訴

你答案。華為走的是中高端路線,在前些年裡打的“爵士人生,君子如蘭”的這些廣告你們應該還

是有印象的吧。正是這些營銷手段讓華為俘獲了一些白領,成功企業家的芳心,推動華為走向高端。

而我們反觀小米,一開始便以移動互聯網,MIUI起家,打造高配低價的手機。口號和理念都是“為發燒而生”,“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讓每個人都能感受科技的樂趣”所以小米的用戶群體多為學生或者中薪階層以及少數白領企業家。




紛享趣生活



這個問題很好,答案也可以給選購手機的用戶一些理性的參考!

同類的產品會有競爭是必然的,尤其國內產內產品同質化相當普遍,也必然產生惡性的價格競爭。


但是在中國的手機行業十分可喜,現階段競爭正處於白熱化階段,但已不再是純粹價格的白刃戰,各品牌都通過提升服務,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品牌價值來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再就是細分市場,多渠道營銷開拓市場,走向國際大市場。

國內品牌比較成功的非華為莫屬,國內穩坐頭把交椅,全球前三當仁不讓。個人認為國產手機品牌還將不斷前行。

華為採用的是雙品牌戰略,高端華為很受消費者喜愛,低價戰略的榮耀也廣受大眾歡迎。當然這些都和品質都分不開的。

同樣小米也是和紅米並存的雙品牌,至於您說的價格差距很大隻是錯覺,紅米和榮耀都有數百元的手機,華為和小米也都有數千元的手機的。只是小米主攻低價格市場,而華為更著力於高端市場。當然不能拿便宜的紅米與華為的mate系列比較,而應與同檔次的榮耀相比。


紀念品禮品定製


電子產品散熱效果決定手機的質量和價格,手機、電腦、電視、很多很多電子產品都是這樣, 我個人的觀點,我用過小米,cpu對照價位確實性價比中性價比,但這也是吸引那些cpu決定一切的人,他們忽略了其他成本,其實就算你有cpu,沒有其他硬件也是卵,缺一不可,我眼裡的小米cpu確實不錯,但是從我用過小米那燙手的陰影后,再也沒用過小米任何產品,不過2000多也買不到什麼自行車,在這裡我是想反對那些把小米誇上天的人,2000多你想買到6000的質感嗎? 這可能嗎? 2000動不動滿嘴的黑科技? 黑科技在哪裡? 智能家居?物聯網?拋開cpu你拿其他手機一對比你就知道小米商人到底是通過什麼手段去運營的,電子產品一分錢一分錢的道理不會改變,沒有哪個商家不以賺錢為目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