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國元帥,親手將麾下猛將送走,甘心擔當「軍火供應商」

1946年11月上旬,賀龍剛剛把晉綏的全部野戰部隊編成三個縱隊,中央軍委即來命令,調其一縱隊西渡黃河,保衛邊區。賀龍二話沒說,親自到一縱隊駐地,動員部隊愉快地服從命令,執行保衛邊區的光榮任務。1947年3月,中共中央軍委又下令調晉綏二縱赴陝北。賀龍仍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送王震部隊過了黃河。後來,賀龍還讓人捎話給一縱隊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說:你們的任務是很光榮,毛主席在陝北,要保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安全。要多打勝仗,多消滅敵人,聽彭老總的指揮。

他是開國元帥,親手將麾下猛將送走,甘心擔當“軍火供應商”

賀龍元帥

1947年3月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後,晉綏解放區成了西北戰場的後方,此時賀龍統率的部隊僅有一個野戰縱隊、一個騎兵旅以及十餘個地方團隊,既要保衛和鞏固晉綏解放區,又要為陝北戰場輸送人員、物資,保證中央和陝甘寧邊區在晉西北機關的工作與安全,還要配合友鄰解放區作戰,保障中共中央與各解放區的交通通暢,任務確實不輕。但是,賀龍毫無怨言,愉快地挑起了這一重擔。當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兵團在延安伺機殲敵,急需補充大量彈藥時,賀龍下令部隊急送炮彈2000發到陝北,以後又讓後勤部門送去了三批武器彈藥。

他是開國元帥,親手將麾下猛將送走,甘心擔當“軍火供應商”

賀龍,羅瑞卿,譚政,李井泉在西柏坡

賀龍想,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西北戰場的仗將越打越大,西北野戰部隊對武器彈藥的需要量也是相當大。他覺得晉綏作為陝甘寧的後方,理應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晉綏地區的軍事工業,規模不大,條件也差,尤其缺乏技術人員和各種儀器、機械。要有效地支援陝北戰爭,必須發展軍事工業,擴大軍火生產。他想到陝甘寧邊區也有軍工企業,那是抗日戰爭時期搞起來的,其中有不少人才。賀龍想,如果把這兩個地區的軍事工業合起來,既能使陝甘寧邊區那點家業不致在戰火中被破壞,又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擴大生產,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為此,賀龍找聯防軍軍工局長李強徵求意見。

他是開國元帥,親手將麾下猛將送走,甘心擔當“軍火供應商”

賀龍視察我國某飛機生產車間

李強很高興,認為賀龍的想法很有道理,極力支持。於是,賀龍專電習仲勳,提議將河西的軍工廠全部遷到河東,集中兩區軍工力量發展軍火生產,以支援西北地區長期作戰。習仲勳將此事告訴了彭德懷。彭德懷覺得賀龍的想法很有戰略眼光,也大力支持。彭、習聯名致電賀龍,表示完全同意,並請賀龍全權負責。不久,聯防軍軍工局副局長李頜伯奉命率延安軍工人員攜帶設備來河東。賀龍任命蔣崇璟晉綏軍區工業部部長,李頡伯為第一副部長,具體負責擴大軍工生產。此後,晉綏軍事工業得到了相當發展,到1948年已有14座工廠,1所工業學校,3500多名職工,年產山炮彈4000餘發,兩種型號的迫擊炮彈7.5萬發,手榴彈100萬餘枚,各種炸藥20多萬斤,子彈15萬發,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