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型供應鏈變革的關鍵點

當前的快消品市場已經由產品主權時代、渠道主權時代,走入消費者主權時代。

消費者主權時代,是完全不同於產品主權時代、渠道主權時代的市場特點。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構建以消費為中心的需求型供應鏈是行業變革的必然。

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整個市場的規則已經由產品為中心、渠道為中心、終端為中心,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整體的市場已經由產品驅動、渠道驅動,變成為消費者驅動。

同時,互聯網的鏈接為重構新的需求型供應鏈提供了條件。互聯網的鏈接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去中間化。也就是講,互聯網的鏈接可以幫助企業搭建起與所有用戶、消費者的鏈接。可以減少或消除中間環節,完全可以支持企業重構新的需求型供應鏈體系。

需求型供應鏈變革的關鍵點

也或者講可以轉變中間環節的職能。可以把以往需要中間環節完成的相關動作,集中起來。也或者講,可以把以往的一些不協調、缺乏執行力、以及利益糾葛等問題,通過新的供應鏈模式予以消除。

也或者講可以幫助企業構建起更精準、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可以有效消除以往供應鏈體系當中的一些盲目生產、資源浪費、多套庫存、貨物迂迴等等一些問題。

也或者講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全鏈路打通的供應鏈體系。有效消除以往供應鏈環節分割的局面。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供應鏈的快速響應,提升供應鏈效率,真正的降低供應鏈成本。

因此,整體的供應鏈體系必須要轉型,也就是需要由傳統的供給性供應鏈,轉變為需求型供應鏈。

我的理解:需求型供應鏈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全面參與,整個供應鏈的起點就是消費者,終點也是消費者,整個供應鏈體系的核心是如何有效提升消費者體驗,並且通過互聯網的鏈接,有效消除冗餘中間環節,實現各個節點的最大資源整合,供應鏈的運行實現以數據化為中心,有效提升供應鏈運營的精準與效率,最終發揮最佳的供應鏈效率。

需求型供應鏈與供給型供應鏈的最大區別就是全鏈貫穿以消費者為中心。

這個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是一種理念,而是在整體的供應鏈體系當中,消費者參與全鏈路,全鏈路設計的各個節點都是把讓消費者參與、對消費者公開透明一切信息、更好的提升消費者體驗做為主線。

在供給型供應鏈環境下,消費者處於一種被動的位置,是被動接受廠家、商家提供的產品。消費者只是有選擇權。

在這種模式下,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廠家、商家的供給信息與消費者之間的需求信息是錯配的,廠家研發、生產的商品,商家組織的商品可能與消費者的需求並不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導致的整體供應鏈效率是非常低下的。整體的供應鏈運轉難以高效暢通,很容易造成某一環節的卡死。

必須要特別明確的是:有效解決與消費者之間的效率,是解決整體供應鏈效率的核心。因為供應鏈效率的最終指向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只有有效解決消費者一端的效率問題,才能最終有效解決整體供應鏈的效率問題。沒有能夠有效解決與消費者之間的效率問題的供應鏈很難談得上是有效率的。

還需要特別明確的是:解決供應鏈與消費者一端的效率,不能僅僅是靠大數據、消費者畫像所能解決了的。大數據、消費者的精準畫像會有助於解決供應鏈效率,但是最關鍵的是需要消費者的參與。只有消費者全鏈路參與的供應鏈才能是最有效率的供應鏈體系。

需求型供應鏈變革的關鍵點

還需要特別看清的是:互聯網為轉換需求型供應鏈提供了技術手段的保證。互聯網的鏈接可以幫助企業打破以往的供給型供應鏈模式,重構新的需求型供應鏈模式。

互聯網的鏈接完全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與消費者及有關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鏈接,在連接的基礎上可以實現與消費者產生任何的相關關係。並且,互聯網的鏈接一定可以是去中間化的,可以消除冗餘的中間環節,重構更有效率的供應鏈體系。

其實在當前環境下,企業特別需要思考的是:藉助互聯網環境,消除了時間與空間障礙的供應鏈應該如何重構?

以往影響供應鏈效率最大的問題,就是供應鏈各端存在嚴重的時間與空間的障礙。改造供應鏈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努力消除這種時間與空間上的障礙。

在時間上,如何變成各個節點能夠實時、同步,在空間上,如何變成各個環節行動的高度一致。目前,互聯網環境下,這種以往的時空障礙已經消除,以上的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需求型供應鏈應該體現以下特點:

首先,廠家的商品研發、商家的商品組織是消費者參與的。只有消費者參與的產品研發、商品組織才會是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只有如此,才會從基礎上解決供應鏈的效率問題。

海爾用他的順逛平臺,集合眾多的經銷商、微小店主、更多的用戶、消費者,通過平臺交互、產生研發創意,在這種消費者參與的環境下,產生的研發創意,其中一款產品直接實現預定達到25萬臺,然後產品下線,直接到達消費者家中。所以消費者參與研發的供應鏈才會是有效率的供應鏈體系。

其次,整個的供應鏈體系信息是高度透明的。不僅是對B端用戶透明,而且是實現對消費者的透明。就像雷軍所提出的:小米只賺取5%的毛利。但是如何把這種目標,實現全供應鏈體系的透明化更為關鍵。

包括生產信息的透明化、渠道信息的透明化、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可視化。未來高效率的供應鏈體系,一定是信息高度透明的、可視化的、消費者全參與的供應鏈體系。

第三,整個的供應鏈模式是以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價格、服務體系,然後以這個體系倒逼整體的供應鏈體系。

只有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價格、服務體系,才會是消費者接受並願意買單的供應鏈體系。也只有這樣的體系,才會是有效率的供應鏈體系。

需求型供應鏈變革的關鍵點

第四,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需求型供應鏈體系,需要高度體現體驗效率與交付效率。

也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需求型供應鏈模式,需要一切以消費者的體驗為中心,如何從渠道環節、終端環節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如何通過最有效的渠道模式,提升產品的交付效率。

也或者講,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供應鏈體系當中,渠道、終端都變成一種交付效率關係。要以體驗和效率為中心構建新的模式。

總之,新的市場環境下,構建新的需求型供應鏈模式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實際、不同的品類領域做出不同的探索。

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專家

專注快消品營銷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