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I到EI智能体,华为云的AI之路准备怎么走?

“从运营商业务起家,到消费者、企业级两大块业务,华为已站稳了脚跟。放眼未来10年的增长点,云计算成为华为开拓更广袤的IT基础设施服务领域的抓手。在AI战略指导下,华为云正以超强的技术能力发展云,这是华为云的独特之处,更是其可怕之处。”

从EI到EI智能体,华为云的AI之路准备怎么走?

面对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AWS等强劲的互联网对手,华为云的一举一动始终牵引着外界的目光。

有人说,云计算天然具备互联网基因,也有人说,云计算已经格局落定,华为来晚了。无论外界有多少猜测和怀疑,一向以务实著称的华为,只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在今年6月26日华为云中国行深圳站活动上,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公布了华为云的最新进展:2018年上半年华为云收入同比增长700%,合作伙伴增长45%,云市场新增上架应用872个,很多政企客户的核心数据、价值数据安心地搬到华为云上。此外,华为云推出的云服务器C3,计算性能优于业界15%,成为爆款云服务。华为云软件开发服务DevCloud,已在线上拥有9万名开发者。

市场方面积极的回应,印证了郑叶来之前的判断:“我们今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进步最快的!”这种加速度在华为云将自己定位于智能世界的“使能者”,全力推进AI战略之后,显得更加势不可挡。

从EI到EI智能体 看AI战略的演进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曾说过:“人工智能会是下一个20年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它的力量将堪比电与互联网。”毋庸置疑,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驱动力,正在成为各大企业的战略重点。

BAT等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场合多次谈过自己的AI战略,比如:阿里把人工智能渗透到交易业务的方方面面,腾讯围绕游戏、社交、内容三大场景,百度投入百度大脑和无人车。相比之下,华为着实太过低调了。

如果回顾华为在工业智能方面的三十年积累,我们发现华为云在企业智能、工业智能化等领域的全方位优势。2017年,华为云首次发布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业智能解决方案,就是将华为多年来通过AI解决自己公司内部生产、物流、供应链、终端等领域问题,所积累的相关的能力、知识和方法分享给更多企业,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

EI的推出,使华为成为少有的用AI技术对2B市场使能,同时具备B端和C端能力的科技公司。

如今华为云推出EI智能体,即通过智慧大脑、智能边缘平台、无处不在的联接、融合行业智慧,将物理世界的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大数据综合分析、回传,将复杂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业智慧,经过华为云EI智能体的计算分析反馈作用于物理世界,不仅基于历史的统计,还是实时感知、互动和优化,从而真正实现智能世界。

这个定义听起来有些拗口,简单来说,华为云EI智能体是除了智慧大脑,还有边缘智能、以及万物互联的联接。正如郑叶来在演讲中表示:“智能的世界,只有大脑是不够的,智能世界是智能体加物理世界。”这一次,华为云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产业智能,试图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让城市成为一个智能的有机生命体。

从EI到EI智能体,华为云的AI之路准备怎么走?

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

事实上,基于EI智能体,华为云已经做好了迎接全联接的智能时代的准备。例如,在与深圳交警的合作中,通过华为云EI的交通智能体,有效缓解了物理世界的城市交通拥堵。

据郑叶来介绍,交通智能体的核心,在于信号灯和路口的协同智能管理,根据交通拥堵情况来实时调整交通灯的控制设备,将每个路口变得智能。华为云EI交通智能体,能够基于历史统计的近周期优化,还有实时感知的信号灯的变化,做到区域协同的实时感知优化,并且能不断地基于现实的变化进行学习和演进。郑叶来提到,自己最直观的体验,是以前早晚高峰堵得一塌糊涂的路口,现在绿灯不少,每天出行感觉不堵车了。

在工业领域,华为云EI的工业智能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全球最领先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之一,华为自身的经历就相当具有代表性。在没有用华为云EI以前,华为的生产线要一个工人盯四台焊接机,然后用肉眼看PCB板的故障。这种方法不但检验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每一个工人每次检测要五分钟时间。

之后,随着华为在工业智能体方面一系列的实践,华为的设备成品率从99.2%提升到99.55%,员工的工作量也降低了48%,制造阶段产出提升30%。

华为云EI为何得以落地?

业界可能会好奇,华为之前在人工智能方面一直非常低调,从不追逐风口,为何如今在AI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并将AI战略落到了实处?

这就要追溯到华为投入AI研发的初衷,与互联网巨头有很大不同。华为切入AI的时间线非常早,其立足点是首先解决内部实际问题,与实业紧密结合,这就使得涉及AI业务的团队非常多,比如手机、芯片、媒体、操作系统等等,解决的都是华为内部运作的自动化问题和华为的业务服务问题,比如,华为供应链的智能装箱、物流和路径规划,以及报关、发票、风控、营销、网络安全等场景。结果就是,华为有了企业中最多的AI使用场景。

因此,当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明确指出将人工智能战略作为未来方向,把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最擅长的技术和能力积累对外开放和输出时,华为云EI就能够作为一项核心使能能力迅速地落地执行。

华为深知自己的优势所在,在对外赋能时,华为态度开放,与伙伴合作借助外力发挥各自长项。华为始终坚持的“三不”——不做应用、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也给合作伙伴吃下了定心丸。在政府、教育、医疗、电力、交通、广电、媒资、金融、大企业等各个行业,通过华为云EI的智能引擎,让更多的企业客户和生态伙伴快速实现AI应用的落地。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华为云EI在落地的优势越加明显。未来云服务的竞争将是全栈能力的竞争,提供从芯片、硬件平台到软件全面协同的全栈云服务,才能在未来满足企业的智能需求。

作为业界少有的能提供云、管、端协同ICT解决方案的厂商,华为不仅拥有全面领先的边缘计算能力,同时在物联网生态上布局深远,具备联接800+类180万种工业设备的能力,也是边缘计算联盟ECC组织的发起方。

从EI到EI智能体的演进,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坚持普惠AI 做AI上有信仰的云

郑叶来曾谈到:“我们要让AI高而不贵,让各行各业用得起,没那么贵,不仅用得起,用得好,更重要的是用得放心。”

郑叶来提出“普惠AI”的理念,既是基于华为云行业用户面临的挑战和困惑,更是从自身经历中摸爬滚打过来的。郑叶来表示,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一是用不起,二是用不好。“数学家懂得算法,但不一定懂得应用场景和行业know how。”

为了让各行各业用得起,用得好,郑叶来强调,在输出能力之前,华为云要在自身改进和提升,才能理解如何让AI应用更简单、更容易、更方便、更快捷,帮助用户能够用各种人工智能的算法、解决方和产品,去解决生产、制造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在“用得放心”这一点上,郑叶来表示,在普及AI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不以技术的手段获取客户的运营数据;永远不强迫客户进行数据交换;不将客户的数据进行商业变现,从而给“用得放心”打下了核心竞争力。

正因为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坚持,华为云迅速获得了行业用户的认可,华为云正成为大企业和跨国企业的首选,如PSA雪铁龙、太平洋保险、东风汽车集团等,中手游、恺英网络、咪咕等互联网企业,也都在企业上云的进程中选择了华为云。这背后除了华为云的技术实力外,更有一贯坚持的边界意识。正如郑叶来演讲所说,华为云要做AI上有信仰的云。以技术信仰维护商业信仰。

在未来,华为云还将加大软硬件的投入,持续推出最新的技术和服务。华为云要创造的不光是一个资源的底座,更是一个智能的底座,和各个行业一起打造各个行业的智能体,将最新的智能技术通过服务赋能企业,让物理世界变得智能,实现更加美好的智能世界。

在这个大智能时代破晓、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最好的时代,也是充斥了机会主义、容易遗忘初心的最坏的时代。华为云始终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回归商业的本质,聚焦价值创造。华为云拥有的不仅是华为过去30年积累的强大技术实力,更展现了长期持续战略投入的决心和坚定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