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抖音,敦煌想離年輕人們更近一些

當唐代詩人王維寫下那句膾炙人口的“西出陽關無故人”時,受制於地理和交通,敦煌還是荒涼的西部邊陲之地,西出陽關成了孤獨感的象徵。因為遠離中原文化中心,這種孤獨給敦煌平添了神秘色彩,外界很難深入瞭解其風土人情和文化風貌。

隨著交通和傳播工具的進步,今天的敦煌,已經是國內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而短視頻等新興互聯網技術,則為敦煌特色文化出海實現了新的加持:7月19日,抖音與敦煌在當地舉辦“如夢敦煌,千年文化DOU起來”新聞發佈會,雙方將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向全球用戶展示敦煌之美,提高敦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敦煌歷來都是東方歷史學者的朝聖之地。但這種朝聖,更多是基於學術層面對文明脈絡的探索研究,老實說,它的門檻並不低。國內民眾要了解敦煌文化的來龍去脈,也得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這可能讓一部分年輕人望而生畏。

牵手抖音,敦煌想离年轻人们更近一些

與西安、重慶等網紅城市不同的地方在於,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進一步放大國內外民眾與敦煌的距離感。

所以,雖然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擺在那裡,但無論是莫高窟、壁畫,還是月牙泉,都不是電影那種可以移動的產品。抖音這類短視頻平臺出現前,大家只能通過文字、圖片或視頻,來感受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旅遊倒是可以帶來零距離的文化體驗,但成本太高,範圍有限。

任何歷史文化產品,要面向大眾進行傳播,都面臨著通俗化的難題,如果是出海,還得克服語言、習俗和價值觀的隔閡。換句話說,要將古老呆板的文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符號,在不同年齡、文化層次甚至國籍背景的群體中擴散。這裡面有兩個關鍵:其一,內容呈現的形式,是否契合當下的審美口味;其二,內容傳播的載體,是不是足夠高效便捷。

脫胎於互聯網環境下的年輕一代,他們追逐流行,資訊消費習慣更碎片化,且喜歡嚐鮮。即便比圖文更有優勢的長視頻,極具特色的敦煌景觀,也是靜止狀態,沒有“抖”起來,文化傳播近乎於說教,加上地理限制和認知門檻,一些年輕人很難對一張壁畫產生興趣和偏好。

牵手抖音,敦煌想离年轻人们更近一些

當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一幅人物會行走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一度引發驚豔叫好,它的成功說明,文化越是傳統、有歷史感,呈現形式越是得新穎、靈活,才能引人入勝。

抖音上有節奏的音樂加上律動的舞蹈,這種短視頻內容形態,在博物館戲精大會中,也已經被證明能夠賦予傳統文化裂變傳播的巨大能量。

牵手抖音,敦煌想离年轻人们更近一些牵手抖音,敦煌想离年轻人们更近一些

像此次抖音與敦煌的合作,讓敦煌壁畫上的神女們邁著輕盈的舞步,隨著節奏而律動。讓文化景觀流動起來的嘗試,內容通俗易懂,形式喜聞樂見,沒什麼理解門檻,消除了各種可能的認知隔閡。同時,讓文化景觀顯得十分鮮活——它不僅“活”在歷史中,也可以極具現代感地“活”在當下,與潮流的音樂舞蹈產生聯繫,拉近與現代年輕人的距離。

敦煌文化與年輕人審美接軌同時,文化出海的難度同樣降低了。新奇、潮流,這些是國內外民眾都能產生共鳴的點。此前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顯示,有51%的海外受眾傾向於通過新媒體瞭解中國文化。這種文化交流習慣,為東方歷史名城文化出海指明瞭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官方賬號在musical.ly發佈第一支視頻後,24小時內在北美地區播放量突破100萬,這說明作為當下最時髦的媒體形式,抖音在俘獲國內年輕人的心同時,還可以成為對外傳播的新載體,拉近與國外民眾的距離。

牵手抖音,敦煌想离年轻人们更近一些

任何略顯沉重的歷史文化產品,必須經過現代化的改造,才能走出歷史學家們的故紙堆,激發大眾的探索慾望,進而像年輕人滲透,向海外滲透。

通過更低的拍攝門檻,全浸式的觀看方式,和精確的算法推薦,敦煌壁畫上靜態的舞女,能夠在抖音上舞姿曼妙。這是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編碼傳播,把不可移動的文化景觀,植入到手機之中。一旦文化景觀變得可以移動,文化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出海的限制被大大降低。

此外,就像抖音帶火城市、催熟地方旅遊業所顯示的,年輕人已經成了旅遊消費的主力,對敦煌這種資源稟賦不佔優勢的地方而言,敦煌文化“抖”起來,這種知名度的加持,還能產生巨大的旅遊業效益,轉換成對當地百姓實實在在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