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這頭牛到底是誰家的?兩村民花6200元用「親子鑑定」辨別

蘄春青石鎮兩養殖戶為兩頭耕牛的權屬發生了糾紛,雙方都認為耕牛是自己家的,無奈之下,其中一戶村民自已掏6200元費用,為一頭小母牛做“親子鑑定”,最終通過科學的依據,這頭小母頭“開口”找到了真正的主人。目前,蘄春縣青石鎮派出所和綜治辦正在調解中。

湖北:這頭牛到底是誰家的?兩村民花6200元用“親子鑑定”辨別

兩頭小牛失蹤

今年55歲的吳文學是蘄春縣青石鎮八斗村人,目前居住在該鎮桐梓獅山街辦,平時自己與妻子在家做點農活和養牛貼被家用,兒子媳婦在外打工,生活過得其樂融融。

平靜的生活在今年6月初被打破。吳文學告訴記者,他養了9頭牛,其中有兩頭一公一母的牛犢,分別是2016年11月和2017年3月自家母牛所繁育。但在6月初,他發現兩頭一歲多的小黃牛不見了。

一頭小牛價值約5000餘元,兩頭牛失蹤,對靠在家務農的吳文學來說,損失慘重。隨後吳文學便發動家人在山上四處尋找,在尋找多日後,他打聽到隔壁溫泉村孫某和其兒子不久前上山牽了兩頭小牛回家。

“我家的牛在耳朵上做了記號的”吳文學告訴記者,因為附近養殖戶比較多,平時都在山上散養,擔心與別人家的牛混在一起,他將自己家的牛耳朵上鑽了一個洞,並用啤酒蓋裡的橡膠圈做了記號。

隨後吳文學便找到孫某家中,在其牛圈裡發現了其中一頭小母牛很像自己家的失蹤的牛,但孫某堅稱這頭牛是自己家的,而吳文學也發現他在牛耳朵上橡膠圈不見了。

湖北:這頭牛到底是誰家的?兩村民花6200元用“親子鑑定”辨別

小牛身份之謎

“我自己家的牛,肯定不會認錯!”吳文學多次找孫某要求還牛,但遭到了孫某的拒絕,孫某認為那兩頭牛就是自己家的,為此雙方鬧得很不愉快。

“我家的牛我肯定認識”吳文學稱,他不但做了記號,而且有村民告訴他,6月初看到孫某夫妻倆和兒子3人一起上山,利用牛喜歡吃鹹味,用鹽將兩頭牛誘下了山。從其放養的山林到孫某家中,約有5公里的路程,路上多人看到。吳文學認為人證特證俱在,孫某沒理由不還他的牛。

雙方多次發生爭執後,見孫某不同意還牛,吳文學便到青石鎮派出所報警,認為孫某偷了他家的牛。

接到報警,派出所犯難了。小牛不會講話,也不會認人,這案子太棘手。

青石鎮周邊都是大山,養殖戶把牛趕到山上,十天半月去看一下,全是“人放天養”的模式散養在一起。青石鎮派出所長鬍向松告訴記者,孫某今年65歲,耳朵有點背,兒子在上海打工,派出所和青石鎮綜治辦多次組織鎮村幹部協調,但各自都認為兩頭小黃牛是自己家的。

湖北:這頭牛到底是誰家的?兩村民花6200元用“親子鑑定”辨別

DNA確定基因

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參與調解青石鎮綜治辦主任硃紅波傷透了腦筋。

“一方認為我們不作為,另一方認為我們多管閒事。”硃紅波告訴記者,分不清誰是誰非,讓參與調解的人員左右為難。

在調解中,吳文學稱,他的兩頭小黃牛是自己家養的母牛所生。

“既然有母牛在,何不做個親子鑑定?”參與調解的民警提議,用科學的手段來證明兩頭牛到底是誰家的。

但是諮詢鑑定費用後,鑑定母牛和小頭牛需要6200元的費用,而一頭牛的價值也就5000餘元,這筆費用誰來出?

“既然都認定是自己家的,誰弄錯了誰來出這筆錢。”經過調解人員的努力,吳文學同意自己先行墊付鑑定的費用。

7月9日,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吳文學委託江西一家司法鑑定中心對其中一頭小黃牛進行“親子鑑定”,工作人員抽取了吳文學餵養的母牛和在孫某家喂著的小牛血樣,將吳文學家的母牛標記為“牛二”,孫某家的小黃牛標記為“牛一”,將通過DNA分析,對小黃牛進行生物學母親鑑定。

7月20日,鑑定中心傳來消息,證實“牛二”是“牛一”生物學母親。

有了權威的證據,23日,青石鎮綜治辦再次組織村幹部找到孫某進行調解,但孫某十分固執,認定兩頭小黃牛就是自己家的。

“農村工作不好做”硃紅波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考慮到孫某年齡較大,講不通道理,當日誘走吳文學家兩頭小黃牛的有其兒子參與,村委會幹部已通知孫某在上海打工的兒子儘快趕回來妥善處理好此事,否則將通過司法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