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存錢的是傻子,聰明人都貸款」,這是真的嗎?

航哥影視


我相信這一定是某理財公司為了宣傳而做出來的廣告語。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理財問題,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真的沒有存款,去“聰明”的貸款消費,那麼世界會變得很可怕,最經典的案例就是08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說白了就是美國大部分的民眾貸款消費過度造成了還款無力,泡沫破滅,繼而導致國家甚至世界金融危機。

曾有一個朋友跟我說過,貸款貸出來的是你未來的賺錢能力。未來你能夠月入十萬,那麼現在月入一萬的你當然可以貸款十萬來消費。但是如果你未來的賺錢能力只夠月入兩萬,那麼貸款十萬將會成為泡沫。

所以合理配置財富一直是理性理財所崇尚的。無論你現在是單身還是組建了家庭,一定要合理配置現有收入,以及合理預估未來的收入。將存款、貸款、保險、固定資產等資產合理安排才是真正聰明人應該做的。


家族企業雜誌


這話有一定道理,也能管某些條件下的平安,但是管不了所有。這就是為什麼,做大的老闆總是容易倒。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在全世界偏低,這和這些企業的債務水平是相關的。簡單看6-7%的利息不高,還跑不過通脹。但是通脹快速進行的情況下,靠負債或者大量負債經營總是很容易失敗。

像之前爆出的浙江盾安集團。盾安集團是上市公司盾安環境的母公司。盾安集團爆出450億債務。那就是貸款的結果。要是盾安在2008年在放水環境下,貸款了150億,利息是7%,拿去新建企業,而因為種種原因,企業並沒有盈利。我們不說它非但沒有盈利還虧損。我們就按照它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來計算。那麼經過10年,這150億的債務本息合計會有多少呢。255億。這十年之後就多出100億債務來了。這100億養活了銀行,但是對企業來說沒有任何幫助。要是不貸款,當時看起來盈利增長就會慢一點,但是同樣風險也小一點。到今天呢,呵呵,那就難了。那貸款買來的資產也好,新建的企業也好,你說要賣還能賣出好價錢嗎。就算平進平出也虧100億利息。怎麼辦,繼續借債。這就是它450億債務的由來。大部分企業的債務都是這樣爆倉的。到了有450億債務的時候,同樣7%的利息下,我們仁慈點算它5%,一年就22.5億,你辦個怎樣的企業能賺到這個淨利呢。很難很難了。

就個人來說也是,舉債買入的資產,或者按揭,或者個人借貸還本付息。能還是好事,但是經濟大環境要是不支持收入是正向增長的,那麼問題就會一樣嚴重。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會有法院拍賣的情況。

個人也好,企業也好,增加槓桿都是一種對賭,賭的是明天,要是明天更好些,那什麼問題都沒有,要是明天並不比今天好,呵呵,那輸起來也會加倍。你是不是願意呢。


大舟財經觀


這話有些片面,或者說本意也並非如此。否則,你給我一個億,我寧願是傻子,我去存錢,可以嗎?


實際上,它是想說要讓錢流動起來,用錢去生錢,去賺錢。

現實中,我們普通人能接觸到的都是大家有了積蓄去銀行存錢。因為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也沒有更好的用途,大家就放在銀行還能吃點利息。


而我們看到那些所謂的富人,做生意的人,他們需要資金週轉,可能更需要從銀行貸款,因為他們有投資項目和渠道,能賺到更多的錢。


所以,很簡單,我們普通人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存銀行。而那些在銀行貸快的多數人,有投資的項目和一定的賺錢能力,所以借錢是幫助他們呢。


並不是誰都是傻子,有人做理財照樣跑贏了通脹,獲得了不錯的收益。而並非貸款的人都是聰明人,生意失敗了,更難受!


郭一鳴


存錢是傻子,聰明人都貸款,這句話擱在過去十多年裡都是正確的,因為存款跑不贏通脹,貨幣的購買力會越來越貶值,而貸款買房真是聰明,因為房價在漲,房貸利率又處於歷史低谷,不貸款是傻子。但問題是,即使利率再低,房奴還是要勒緊褲腰帶,還貸幾十年,做房奴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而現在不同了,一方面,大家也不蠢了,把錢拿出來去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而另一方面,房貸利率上升,下半年貸款利率超過6%是大概率事件,這就意味著,每年房價漲幅要超過6%能上能下,投機炒房人才能賺到錢,而一旦房價下跌,炒房者一不小心就成了長期的業主,投資風險還是蠻大的。

舉個例子,去年一些炒房者看到京郊通州的樓盤剛剛開盤,房價漲到4萬/平方米,雖然通州離開北京很遠了,但是還有人要去炒房產,而到了現在,這些樓盤的房價已經跌到了2.8萬元/平方米,一年時間跌去四成,業主們開始要求開發商退房款。

在這件事情上,聰明人動用了房貸買房,反而是虧損慘重。目前房地產已經進入白銀時代,不是想買了房後,閉著眼睛就能夠發財的。買房不一定是聰明人,而不賣房租房的也並非一定是傻瓜。


不執著財經


這時候一定會有很多理財專家跳出來,告訴我們,是的,確實是這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適用這種方式。

因為大多老百姓都是存錢生活,聽明白是生活,不是過著愜意的生活,還有閒錢拿出雲投資,如果你是個敢闖敢作,頭腦清楚的年輕人,敢去投資,即使失敗了,也可以重頭再來。但如果這個人是個老實八交,對理財不清楚,又瞻前顧後的人,最後還是老實上班,不要輕易去貸款投資,尤其對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的養家頂樑柱來說,這些存款就是他的命,如果接受不了賠本的事實,對他來說,一定是晴天霹靂。

很多人會說,像這樣的人註定發不了財,能靠投資發財的人畢竟是少數,如果讓大多數安份守已的老百姓都去貸款,買房或是買車,或是投資,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家裡突然急用這筆錢,只會讓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生命陷入泥潭,本來有個存款,有個工資,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不至於欠錢。

所以超前消費真的不值得過於提倡。


獨孤依蘭


我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貨款,如要貸款,就貸公積金貸款,利率低,當貸款利率大於GDP增速時,就容易吃不消,低於GDP增速的貸款可貸長些時間,還貸壓力就小些。如果自己有一千萬,卻搞不清投到什麼地方就不宜貸款,現在房價高了,你會說投房產呀!,我之所以沒能力,是因為二000年至二00O五年,我一年的工錢可以在縣級市買套房子,但我卻不能在縣級市生存,我要房子何用?


郭壽良1


有人說存錢是傻子,聰明人貸款。

我認為這句話是有一點點道理,這主要因人而異。不同的人世界觀不同,消費體驗不同。

人們辛苦賺錢的存錢目的是什麼?一是為了以後買房,買車,擁有更好生活的物質保障。二是為了以後可能發生的經濟問題,以作不備之需。可又存在一個問題,物價一直在飛漲,今天的一萬元存款可能只相當於明天的九千元,八千甚至更少,還不如不存,提前消費,慢慢還。

試想,一個四線普通工薪族,月薪算六千(還有好多沒有六千,也包括我在內),每個月生活各方面基本開支算四千,每月有二千,一年下來存款二萬,現在在買一套房子只算40萬,他也要存上二十年才買得起,這還沒算物價上漲因素。誰買得起。所以就有好多“車貸”,“房貸”應運而生。

說存錢是傻子,聰明人貸款。也有錯誤的一面,你不存錢,拿什麼去還房貸,去還車貸?不存錢,將來孩子要上學,要成家,你拿什麼交學費,去給成家要的天價的“彩禮錢”?不存錢,萬一有個生病住院的,你拿什麼去填補。

所以,我認為,手上存點錢是必須的,你有能力,或是有頭腦有資源可以申請貸款,做一些投資理財,實現錢生錢的目的。存錢的目的也是為了消費,只是提前消費也要理性消費,以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逸凡小驛站


這句話是種誤導,存不存錢和智商沒關係。

人被動存款,一是對金錢追求不高厭惡風險,二是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

貸款的也不一定是聰明人,但大多面對超出當前支付能力的生活有需求,善於尋找可以賺錢發家的項目。

存錢的“傻子”可能是渴望穩定生活的人,貸款的“聰明人”是不滿足於現狀想要跳脫之人。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傻子”過著穩定的生活,少數“聰明人”不斷的失敗,個別運氣好的實現財富自由。


寡言的夜月


很簡單,只知道一門心思存錢攢錢的人,不想承擔任何風險。

而貸款掙錢的人,通常賺錢的慾望很迫切,就是借錢也要去拼一拼闖一闖,風險與機遇並存,也許掙個盆滿缽滿,也許賠個精光。


青春大男孩作家


這其實是一種挺聰明的行為,其實如今社會生活的理念已經不是有多少錢買多少東西過什麼樣的日子,更多的是一種提前消費,提前享受。

比如買房,如果自己的錢只夠付首付多些或者全款剛剛好,完全可以選擇按揭貸款,這樣可以留下一部分錢避免生活過於緊張,並且進行合理的投資理財,增加自己的資產性收入,最大化增加自己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