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雪 郭玉军 图

落雪一片惊天寒,隆冬的天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淡去,春天随着落花也归去。满目苍翠的夏天,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让我们身处的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这篇《秦岭的雪》图与文,但愿能在炎热的夏日里给你带来心里上的一丝清爽。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有许多人问过我:“冬季赏雪、拍雪景,是去东北黑龙江的雪乡?松花江?还是去有着气势磅礴的呼伦贝尔莽莽雪原?大地冰封中有着炊烟袅袅的新疆村庄?”

我回答:“如你有充足时间和充分精力的话,都是不错的选择。而我的选择依然是身边冬日的秦岭。”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的美丽,不仅在春夏秋的苍翠葱茏,更在、也更让人震撼和销魂的,是那无边无际的洁白、纯净的雪冬。

每年10月的中下旬,当人们还沉静在周边层林尽染的秋色中时,秦岭,冬的脚步已悄悄降临。

当漫山遍野的树木、草丛还未褪去青、黄、红的秋装,随着阵阵寒风,漫山遍野的灌木枝头,五彩斑斓的叶子被一片片剥离、摇落。

雪,急不可耐的雪,就在某日的白天或深夜,铺天盖地,为这南北气候的分界点,提前披上了洁白的冬装。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我常想,银装素裹下的山川、河流、原始森林,该是怎样一番景致呀?那个深植在我生命中的秦岭支脉平河梁,又是一番怎样的冰雪模样呢?

“去!去!一定看看它,冬日的它!”,这想法,一直像梦一样,在每一个大雪纷飞的季节,都会跑到我的脑海中来。

随着岁月流逝,这一念头越来越强烈,而一次次与它洁白的身影擦肩而过的遗憾,让这种执念更加强烈。

机会,终于垂青我了。

在某个大雪纷飞数日、看似行将结束之时,我抓紧时机,从西安自驾赶往浓缩了我儿时所有记忆的平河梁。

在秦岭洁白的大山里蜿蜒穿行,是极惬意而又危险的行程,稍有不慎,汽车就会在盘山公路上打滑、漂移!

平时150公里的路程我原本需要三四个小时,这次却用了七八个小时才艰难到达。

车在雪中行,雪花飘飘洒洒,轻轻拍撞着明亮的挡风玻璃。环视,我车子的前后左右上下全是白茫茫的,大地一片寂静,只有汽车发动机的声响和车轮辙压雪地的“咯吱”声。

没有行人,没有晨夕,只有车窗前迎面扑打的大团雪花,不时催促着我注意安全、继续前行。

窗外,秦岭的群山白色苍茫,严寒而寂静。不停栖息的雪重重地叠压在每棵树的枝头,不少残枝断桩都戴上了水晶皇冠,一根根倒地的原木,也披上了厚厚的银装。野浆果丛丛陇垅的枝条间,挑缀着棉绒绒的雪球。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第二日,覆盖在山间的云雾褪去,天空放晴,太阳出来了。

“我靠”!天地一片洁白,平河梁,变成了另外一幅模样:天,高蓝得通透。雪,白得耀眼;被冰包裹的一草一木,在阳光的折射下,晶莹剔透。

还有那村庄、那房舍、那栅栏、那房前屋后地里的作物、那从山脚到山头的树,都被那皑皑白雪砌成的各种美景,美轮美奂得让人屏住了呼吸,仿佛置身于一个童幻世界。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有人说,“冰是睡着的水。”的确,那一个个被雪包裹的树木,犹如一颗颗尘封在岁月深处的璀璨明珠,仿佛沉睡多年,凝固着,寂静着,幽深着,无意间就散发出圣洁的神韵、岁月的悠长。

漫步在雪地、林间,只有脚与雪摩擦的“咔咔”声。风吹在脸上,虽然寒冷,但心情无比愉悦。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因为我的儿时是在这里度过的,所以我对平河梁有浓烈的乡愁。我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喜欢这里的一年四季,喜欢这里朴实、勤劳的人们。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市生活的倦怠和心性的返璞归真,相对平河梁春夏秋的繁华与生机,我更喜欢这里雪白而厚重的冬天。它是那样的一尘不染,洁白的像公主,圣洁得像初心,而它的宁静,直抵内心,让我真真实实听见了自己的心跳、明白了我,人生的来处、未来的所需……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秦岭——雪 郭玉军 图/文

拍摄器材:手机、大疆无人机精灵3、单反相机,拍摄次数N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