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只有奉行勤儉節約,才能有所作為。來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朱子家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經典誦讀《朱子家訓》2018.2.19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是大年初四,我們繼續《朱子家訓》的學習。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三遍: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今天的《朱子家訓》說的是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流連忘返。

“綢繆”是緊密纏繞的意思,引申為修繕。“未雨綢繆”是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預防意外的事發生。

《論語》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戰國時期,燕國大將樂毅攻破齊國,齊國都城裡的很多人都在準備逃跑。

後來幫助齊國收復失地的將軍田單,是齊國田氏王族的遠房親戚,當時只擔任首都臨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並不被重用。田單讓他的同族人把車軸兩端的突出部位全部鋸下,安上鐵箍。

當時眾人不解,後來大家都跟著齊湣王從都城逃跑,很多人爭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軸斷車壞,被燕軍俘虜。只有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住了車軸的緣故,得以逃脫。

我們現在讀書,經常會聽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和“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話,說的就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只有平時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夠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抓住即將出現的機會。不要等到渴了,才想到挖井,要未雨綢繆,這樣幸福才能來敲門。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認為人的生存依賴於自然,所需要的各種物質是從自然界提取,但不能浪費物品,浪費是對天地的不敬,會受到懲罰。

唐太宗建立唐朝後沒有新建皇宮,而是沿用隋朝的宮殿。他讓3000多宮女走出宮門,嫁人生子過上平常人的生活。他要求嬪妃的衣服不許拖地。唐太宗的節儉理念為營造貞觀盛世作好了良好的鋪墊。逆道而行、暴殄天物就會受到報應。秦始皇滅亡六國,一統中華,可謂強大無比,然而秦始皇執政後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徵集全國民眾修建阿房宮,嚴峻刑法、勞命傷財、天怒人怨,最終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強秦江山二世而亡。

接受親友宴請不可留連,要善解人意,理解別人。主人會出於禮貌挽留客人,如若長時留連會打亂別人的正常生活,因此要知趣而返。三國時期,曾出現過出於政治目的的挽留。周瑜為了腐蝕劉備的意志,收復荊州之地,曾設計劉備在東吳招親將其挽留,每天鶯歌燕舞、山珍海味、極盡奢侈。劉備險些在溫柔之鄉不可自拔,好在有軍師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加上趙雲的及時提醒,才沒有上當。可見留連宴請,不僅會麻煩別人,而且會耽誤自己。

保持節儉,不沉迷於物慾,才能有所作為。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雷 磊 萃辰天心書院常務副院長

萃辰天心書院常務副院長,武漢作家協會會員,潛玩詩社社長。在天心書院受國學經典薰陶8年,通詩詞歌賦。已在書院開講【朝花夕拾】國學經典入門課程,並多次為出國留學生講授國學一對一課程,曾為“新東方”學員講授國學課程。

國學教給人一種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一種立身處世的智慧,一種心靈空明的解脫。——雷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學習聖賢經典,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進國學,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趕快關注我們,每天輕鬆學國學。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