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引言:他與“文膽”陳布雷是同學,“延安五老”之一吳玉章是他學長,而他則是郭沫若學長,章太炎介紹他加入“中國同盟會”,而他尚未畢業就被預聘為教授,一生出任五所著名大學校長,敢與教育部長王世傑當面“理論”,也敢與教育部長陳立夫在電話中“互懟”,抗爭勝利之後,也正是由於他敢與教育部長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才使同濟大學沒有遷往重慶而是遷回上海覆校,他也是中國最長壽的大學校長,100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誰?他就是一個“世界全靠骨氣撐”的大學校長——徐誦明。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瀏覽同濟大學歷任校長簡歷時,徐誦明校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著名醫學教育家活了101歲,堪稱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最長壽的大學校長,其一生曾出任5所著名大學校長,曾被譽為是“大學校長的典範”。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徐誦明

1944年7月,在抗戰黎明前的黑暗中,徐誦明臨危受命出任國立同濟大學校長,那時同濟大學校址是在四川宜賓李莊,古鎮李莊人以其質樸而博大的胸懷接納了大上海遷來的同濟大學,而古鎮李莊也因同濟大學而聞名天下。

徐誦明(1890—1991)字軾遊,浙江新昌人,1890年10月20日出生於浙江省新昌縣城關鎮一個貧寒塾師之家,5歲入讀私塾,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和教育,其13歲時即考中秀才而震驚鄉鄰。

1904年,一艘烏篷船載著少年徐誦明離開了家鄉,沿著曹娥江駛入杭州府,徐誦明考入了“浙江高等學堂”預科,這所學堂的前身是“浙江大學堂”和“求是書院”,其同學中的陳布雷、邵飄萍、邵元衝等都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1908年,徐誦明在同學的資助下,瞞著父母雙親,乘坐風險極大的小火輪東渡日本留學,先在語言學校補習日語。

1909年4月,徐誦明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學堂預科,因其成績優異而取得清政府公費生資格,又於1910年考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在校期間結識了高年級的吳玉章,與這位來自四川老大哥交往密切,徐誦明因經常去“中國同盟會”在東京的辦事處,與浙江前輩章太炎相識,並經章太炎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1911年11月,徐誦明在日本聽聞“武昌起義”爆發,遂放棄學業回國,在上海參加了由徐錫麟四弟徐錫驥創辦的新軍陸軍衛生部,積極支持起義軍,被任命為上尉連長。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徐誦明對當時政局非常失望,遂重返日本繼續未完成的學業。

1914年,徐誦明考入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由於學業成績優異,1916年就被“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預聘。

1918年,徐誦明從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被其導師留校從事病理學的研究,徐誦明曾以實驗證實寄生蟲病領域內血液嗜酸性白血球增加現象。

而此時比徐誦明小2歲的郭沫若則剛剛入校學習,因此二人在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有過交集,留校擔任助教的徐誦明經常慷慨解囊資助學生郭沫若創辦進步期刊,並參加了郭沫若組織“夏社”的一些活動。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徐誦明(左一)、郭沫若(右二)

1919年秋,徐誦明被“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校長湯爾和聘為病理學教授,“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是北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醫學學校。

徐誦明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病理學教授,病理學是醫學之本,徐誦明在開創和建立中國病理學學科和培養病理學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填補了中國病理學空白的歷史,在其主持之下,“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了中國自創辦醫學院校以來的第一個病理教研室,由徐誦明出任主任。

由於在教學中一直沒有相應的中文教材,徐誦明將日本著名病理學家木村哲二博士的《病理學》(上下冊)翻譯成中文出版,這一系列開創性工作,使徐誦明成為中國病理學的開山鼻祖和奠基人。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徐誦明譯著《病理學》

徐誦明當年的助教和學生洪式閭、林振綱、李漪、許蔭棠、林幾、潘世晟等人日後都為病理學、法醫學方面的專家,而洪式閭還在1941年被國民政府教育部遴選為第一批“特聘教授”,成為“教授中的教授”。

1920年,徐誦明參加了“醫學各科名詞審查會議”,負責為病理學名詞定中文名詞,也由此奠定了用中文講授西方醫學的基礎,當時的教會大學大都用英文授課,而徐誦明則開啟用中文講授醫學的先河,成為中國第一個用中文講授西方醫學的人。

徐誦明還頂著封建思想和傳統風俗的壓力,積極推行屍體解剖教學和研究,積累屍體標本,以供教學和研究之用。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武昌之後,徐誦明受命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醫處衛生科科長,剛成立的武漢國民政府,對武漢地區高等院校進行了重大調整,將原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中華大學等合併組建新的國立武昌大學,又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徐誦明應邀兼任國立第二中山大學醫科教授。

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攻克南京之後,徐誦明又奉命趕赴南京,負責接管南京鼓樓醫院,這所著名的西醫醫院,由美國教會加拿大籍醫學博士威廉姆·愛德華·麥克林於1892年創建的,也是南京地區最早的一所西醫院。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開始與武漢國民政府分庭抗禮,寧漢分裂之後,徐誦明對政治前途渺茫而心灰意冷,謝絕何應欽提名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醫處處長之職,決心重返北京教育界,任教於國立京師大學校醫科,繼續從事醫學教學工作。

1928年11月,徐誦明出任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院長,國立北平大學乃是由蔡元培倡導組建的,以模仿法國拿破崙時代大學院制而設立的大學組合體,由隸屬於一個校名的五個學院構成,分別是醫學院、農學院、工學院、法商學院、女子文理學院,其中醫學院的前身就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1923年9月更名為“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並首次將醫科學制設為六年制。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首屆畢業生合影

1929年,徐誦明將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附設的診療所擴充為學校的附屬醫院,這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所西醫醫院,也是當時北平城內僅次於北平協和醫院的一所醫療設備較為完善的醫院,徐誦明極力將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打造成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醫學專門人才為宗旨的高水平醫學院。

1930年,徐誦明應邀赴日本出席“第八屆醫學大會”,並代表中國醫學界在大會作了精彩演講。由於徐誦明在醫學界的宗師地位,被國民政府教育部聘請為“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負責起草全國醫學院校實施六年制教學規劃。

1931年,在徐誦明的大力支持下,其學生林幾在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法醫學教研室,林幾也成為中國法醫學的奠基人。

1932年8月,國立北平大學校長沈尹默因不滿南京國民政府遏制學生運動並開除學生,毅然辭去校長之職而南下上海,徐誦明被公推出任國立北平大學代理校長、校長,其所遺醫學院院長之職則由吳祥鳳教授繼任。

徐誦明執掌國立北平大學校長期間,推崇“思想之獨立、學術之自由”的辦學理念,校內民主氣息濃郁,儘管國立北平大學是一個鬆散的大學組合體,但要把各個學院集中統一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徐誦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主義者,而無黨派得失,他經常依靠自己的權力和人脈,保護一些進步教授和學生,甚至想方設法搭救和保釋被捕的教授和學生,尤其是在“一二.九學生運動”中,許多學生因為揭露日本侵華野心、反對華北自治而被捕,徐誦明曾多次親自前往市黨部保釋被捕學生。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華勢力開始覬覦華北地區,並逐漸向華北地區滲透,策劃“華北五省自治”,企圖將華北地區變為第二個“滿洲國”,而南京國民政府在華北的統治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

1935年12月18日,“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出任委員長,有過旅日經歷的徐誦明成為被爭取的對象,在未徵得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就在報紙上公佈其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徐誦明多次嚴詞拒絕,表示“吾不應富貴而失去吾對國家及吾本人人品的尊嚴”,絕不與日偽沆瀣一氣。

1937年2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王世傑密電徐誦明,要求其解聘國立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的五名“紅色教授”——陳豹隱、李達、程希孟、許德珩、沈志遠,為此,徐誦明專程跑到南京找王世傑理論,“學校聘請教授,一向只問學問如何,不管政治派別。大學校長的任命權在教育部,而教授的聘任與解聘,責在校長,教育部怎好越權下令?”因此頂住教育部的壓力而未予執行。

“七七事變”爆發後,為確保中華文脈延續,北平城內的眾多大學開始了西遷之旅,國民政府教育部以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以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和國立北平研究院組成西安臨時大學,徐誦明由此轉任西安臨時大學常務委員會委員兼法商學院院長,主持西安臨時大學校政。

1937年底,日軍佔領山西全境之後,古都西安岌岌可危,國立西安臨時大學不得不考慮再次遷移,經過勘察決定遷往陝南漢中。

1938年3月16日,國立西安臨時大學正式遷離西安,在徐誦明的帶領下,全校師生先乘火車至寶雞,再從寶雞徒步500多里至漢中,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跋涉,最終抵達漢中城固。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師生徒步由西安遷徙城固

1938年4月3日,國立西安臨時大學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於5月2日舉辦了西北聯合大學開學典禮,徐誦明在致辭中安撫抗戰熱情高漲的師生:“抗戰期間,高等學府學生應當如何抗戰救國?不一定非得拿著槍桿子到前線去才是救國,我們在後方研究科學,增強抗戰的力量,也一樣是救國。”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徐誦明(左八)與西北聯大醫學院師生合影

1939年9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對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的“紅色基因”一直深感不安,時任教育部長陳立夫甚至派特務帶槍住校監視,並密令徐誦明解聘沈志遠、曹靖華、韓幽桐等10餘名進步教授,徐誦明進行了堅決抵制,拒不執行陳立夫的指令,甚至與陳立夫在電話中爭吵起來,最終憤而辭職。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佩戴校徽的徐誦明

徐誦明輾轉回到陪都重慶後,被懷疑為中共黨員而接受審查,一年多以後,才被安排出任“醫學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規劃全國醫學教育建設工作。

1943年在中華醫學會第14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徐誦明被推選為理事,並作為醫學界唯一人選,當選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第二屆委員,這是中國最高學術審議機構。

1944年7月,徐誦明被任命為國立同濟大學校長兼醫學院院長,從重慶赴四川宜賓李莊履職,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期,徐誦明此行可謂是臨危受命。

國立同濟大學是以醫科和工科起家,教授大多具有留德背景,出任校長者則更是如此,而留日出身的徐誦明能夠出任國立同濟大學校長,可謂是一個異數,但徐誦明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醫學教育家,在中國醫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徐誦明的帶領下,國立同濟大學開始向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新組建了法學院,工學院的造船組改為造船系,增設了機械專修科,理學院數理系拆分為數學系和物理系,在醫學院建起了生理館、藥物館、解剖館,附設了高級護士職業學校,還在宜興建立了病理館、細菌學館、公共衛生研究館、生物學館以及國內第一所正規化的醫事檢驗學校——高級醫事檢驗職業科。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同濟大學李莊舊址

國立同濟大學在抗日戰爭期間,為國家和民族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獨特的作用,可以說是其他大學無法相比的。

時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俞大維依託國立同濟大學工學院的師生,到德國採購了大量的機器設備和製造槍械的鋼材,同時對軍隊使用的一些制式武器進行研發、定型和生產,其中“中正式步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研發和生產的,有力地支撐了前方抗戰勇士的需要。

1944年冬,日軍在中國大陸進行垂死掙扎,集結重兵對河南、湖南、廣西等地大舉進犯,史稱“豫湘桂戰役”,國立同濟大學大約有600多名學生報名參軍,已佔全校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徐誦明為批准應徵入伍的學生出具了肄業證書和復學證明書,並鼓勵他們:“國家的興亡,民族的興衰在此一舉,能得此良機,真是你們的榮幸。”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同濟畢業證明書

1946年6月1日,國立同濟大學在徐誦明校長的帶領下,歷盡千辛萬苦,克服種種困難,以最快的速度遷回上海原址覆校。

抗戰勝利前夕,時任教育部長朱家驊曾徵求徐誦明的意見,當時教育部擬將國立同濟大學留在四川重慶辦學,蔣介石在宜賓視察時,也曾當面詢問過徐誦明的意見,都被徐誦明婉言回拒,表示無法從命,當年如果不是徐誦明校長的堅持,今天的同濟大學就可能永久地留在重慶了。

1946年6月25日,國立同濟大學覆校尚不足月餘,正當徐誦明沉浸在緊張而繁忙的覆校工作中,卻被一紙調令調往東北瀋陽,負責接收“南滿醫科大學”。

這所學校是由日本人於1911年創建的,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也是學術和醫療水平最高的醫科大學,徐誦明肩負著國民政府的重託,以儘快恢復學校往昔的輝煌,徐誦明將學校更名為國立瀋陽醫學院,並出任院長兼病理學教授,

1948年初,國共兩黨軍隊開始在東北角逐,史稱“遼瀋戰役”,1948年11月,瀋陽解放前夕,徐誦明撤離瀋陽,教育部長朱家驊擬遴選徐誦明出任臺灣大學校長,又被徐誦明婉拒,而是受聘於浙江省立醫學院並出任病理學教授。

1950年2月,在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賀誠的提議之下,已是花甲之年的徐誦明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教育處處長兼任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同時還在北京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

賀誠是徐誦明早年的學生,上學期間就已入黨並被學校開除,徐誦明曾將當年被學校扣發的畢業文憑補發給賀誠,以支持賀誠在上海開辦“達生醫院”,而“達生醫院”是當年上海中共地下黨活動的重要場所。

在衛生部的統籌規劃下,徐誦明負責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衛生系統院校醫士教育五年計劃》,規劃了全國醫藥院校的建設發展、招生規模等,並在教學計劃、院系設置、學制規定、經費調撥、師資培訓等方面,制定了統一的原則、標準和要求,使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醫學教育事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

1951年,徐誦明加入“九.三學社”,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北京大學醫學院獨立建院並更名為北京醫學院,直屬中央衛生部領導,徐誦明繼續擔任該院教授。

1953年6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成立時,徐誦明被衛生部任命為社長,1954年當選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擔任中華醫學會編輯部主任兼《中華醫學》雜誌總編輯。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徐誦明

1958年8月,徐誦明被劃為“漏網右派”,其原因尚不明確,既然他能躲過1957年反右運動,肯定是另有原因,被劃為右派的徐誦明被撤職降薪,由總編輯降為普通編輯。

徐誦明從此深處逆境達20年之久,對於徐誦明來說,這是一段空白的歷史,也是一段令人深思的歷史,一代醫學教育家遭受如此冷遇,可謂是時代的悲哀,徐誦明直至1978年才獲得平反,而此時他已經是88歲的耄耋之人。

獲得平反昭雪的徐誦明被推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他不顧高齡之軀,積極參加全國政協工作,主動參政議政,以自己一生積累的經驗,為國家建設獻計獻策。

1989年10月20日,衛生部和“中華醫學會”共同為徐誦明舉辦了百歲誕辰慶祝活動,時任衛生部部長陳敏章親自出席並致辭,盛讚這位百歲老人,“一生愛國,治學嚴謹,知人善任,寬厚待人,作風正派,兢兢業業辦教育,受到了教育界、醫學界的尊重和擁戴。”

1990年11月22日,經陳敏章、白希清介紹,百歲老人徐誦明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預備黨員,可謂是載入史冊的一段佳話。

1991年8月26日上午近11時,徐誦明因肺部感染而導致呼吸衰竭,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101歲。

一個敢與朱家驊和蔣介石說“不”的大學校長

徐誦明銅像

1992年,北京醫科大學在80週年校慶之時,為了緬懷老校長徐誦明的豐功偉績,在校園內豎起了徐誦明半身銅像,以供莘莘學子瞻仰並銘記這位醫學教育家的歷史貢獻,他就像一座不朽的豐碑永久地屹立在中國高等教育史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