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要有多熱愛

才能把做壺當生命去愛

然而

她的愛是深厚的

一往情深,60載

空·

曹婉芬的父親曹秀歧,母親承杏珍都是當地的製陶藝人,祖父曹濟生早年做紫砂經營也頗有名氣,對年僅15歲的她來說,熱愛紫砂不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受周圍人的影響和薰陶,讓她能接觸到如此“有趣”的東西。而此時的她並不知道,今後長達60載的時光,她都將與紫砂相伴。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16歲進入宜興市紫砂工藝品廠當學徒的曹婉芬,當時每月僅有12元的工資,但她就是有一種“耐得住清貧”的勁頭,在最艱苦的歲月裡,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活計。改革開放後,紫砂行業的狀況逐步變好,有的人經不住享受安逸生活的慾望,徹底放棄了手藝。也有的人經不住金錢的誘惑,交出了藝德。面對種種,曹婉芬說:“我就是喜歡紫砂,無論清貧還是富裕,我都將對它不離不棄。”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曹婉芬一家八口,老少同堂,同住一幢樓,同吃一鍋飯,其中有一位國大師、三位省大師、一位省名人。今年已80歲高齡的曹婉芬,16歲進廠學做紫砂壺,從外公到母親,再經曹婉芬,到兒子和女兒,曹家的制壺手藝已傳承了四代。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至今門下已有20多位徒弟,有的甚至是殘疾人,因為情況特殊,曹婉芬手把手地教,不論酷暑嚴寒,她都不遺餘力。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曹婉芬《大彬僧帽壺》

2008年,原本是送一對孫兒到陝西永壽縣體驗生活的曹婉芬,卻與那裡的一群貧困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看到他們生活、學習情況後,我們很受感觸,便從小學、初中挑選了10名學生,資助他們到大學畢業。”曹婉芬說。

一雙兒女在瞭解情況後緊隨父母的善舉,兒子範建軍資助了2名學生,女兒範建華資助了3位學生。如今,這批學生中已有6位大學畢業。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曹婉芬看來,做人是如此,做壺更不能差。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曹婉芬《束柴三友壺》 編號:42098

從業60年以來,曹婉芬潛心於紫砂造型設計的研究和製作,創新設計數百件作品。既不失歷史傳統文化,又融入了時代和文化的理念,在國際及全國陶瓷評比中屢屢獲獎,多次赴東南亞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均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青睞和較高評價。她的作品曾先後獲得過“亞太地區陶瓷評比”一等獎、“國際陶瓷精品大獎賽”二等獎、“全國大師精品展”金獎等多項大獎,作品《大彬僧帽壺》、《嵌銀絲無瑕壺》、《苑林提樑壺》等分別被中南海紫光閣、中國工藝美術館、南京博物館等重要場所收藏。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曹婉芬《茶花壺》 編號:44816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曹婉芬《友泉葵花壺》 編號:27513

壺不失傳統,人也決不能丟失傳承。

為了更好地傳承紫砂製作技藝,2010年,曹婉芬的女兒範建華與丈夫創辦了一個“紫砂藝術培訓中心”,起名“苑林閣”,意味著要藝苑成林,立志將自己學到的制壺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承給新一代。她從母親這裡學到的紫砂技藝,同樣也是母親從祖輩那裡學來的。

如今曹婉芬的丈夫,女兒,女婿,兒子,兒媳也都在繼續傳承紫砂技藝,傳播紫砂精神,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及其微弱,但是一個家族的力量將強大百倍。

制壺手藝傳承四代,專注紫砂60載的她,如何桃李滿天下?

正是因為年輕時的堅持,才讓今天的子子孫孫依然留在紫砂的世界裡生根發芽。也許數幾十年後,沒有人再記得曾經有這樣一位紫砂藝人,用血脈守護紫砂,但是總有人會記得他們身體裡流淌著紫砂的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