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體現在哪裡

“國風”和“二雅”中較為明顯的表現出《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


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體現在哪裡

簡單來說,《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其寫實精神上。

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體現在哪裡

漢代人何休概括《詩經》的創作時說 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即是對《詩經》的現實主義立場的最好概括,它立足與社會現實,沒有虛妄與怪誕,極少超自然的神話,展開了當時政治情況、社會生活、民俗風情的形象畫卷。特別是國風中的作品,他們來源於現實生活,直接抒發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而毫無矯揉造作之意。

如《豳風·七月》詳盡的描寫記敘了奴隸們從年初到年終的全部生活,無強烈的憤懣色彩,只通過鋪寫大量的客觀現實就有力的揭示了努力們被壓迫的生活。如其中有句“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姑娘們辛苦織出五顏六色的絲綢,卻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這便如宋人張俞的《蠶婦》詩:“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體現在哪裡

大雅中的周民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真實的再現了周民族的發生發展史。

國風、大小雅中的怨刺詩,表現出詩人對現實的關注,充滿了憂患意識,身處亂世的詩人真實的記錄下了當時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如《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以碩鼠直呼奴隸主剝削階級為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並以命令的語氣發出警告:"無食我黍!"老鼠形象醜陋又狡黠,性喜竊食,借來比擬貪婪的剝削者十分恰當,也表現詩人對其憤恨之情。

《詩經》的寫實精神奠定了我國詩歌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