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Sacred Valley)有四宝:印加古镇Chinchero、欧雁台Ollantaytambo、古盐田Salinas de Maras和印加示范梯田Moray,无论作为游客还是摄影师,错过任何一个都会是件很遗憾的事。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离开库斯科,前往马丘比丘途中,经过安第斯山脉的“圣谷”,这片座落在安第斯高原上,沿着乌鲁班巴河长达100多公里的河谷地带,绵延着雪山、河流和翠谷,风景特别动人。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我的秘鲁向导Federico曾在北京学习过一年中文,虽不太熟练,好在我可以听懂大部分的西语,于是我们两个一路上中文夹杂着西语聊着,从库斯科开车过来三个小时,倒也不寂寞。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和Federico在Chinchero的印加石墙前合影)

中午时分,车子停在一个小镇上,镇的名字很好听,叫Chinchero(钦切罗),印加语意为“彩虹之地”。因雨后常出美丽的彩虹,印加人认为这里是彩虹诞生的地方。相传印加帝国最辉煌时期的第十代印加王Tupac Inca Yupanqui,1480年左右在Chinchero修建了度假行宫。Tupac和他的父王Pachacuti南征北战,大大扩张了印加帝国的版图,这个功劳显赫的印加王的行宫自然也是风水宝地。然而,1536年,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者,使追击而来的殖民军在这里找不到任何食物和住所,当时的印加王Manco Inca最终下令烧毁古镇。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中心广场四周有不少巨石砌成的石墙,不但垒得精细整齐,还有不少一人多高的凹槽,一问竟然是古时祭典时安放木乃伊的地方。原来每位印加王死后,尸体都会被制成木乃伊保存。每当在位的印加王祭祖时都会把祖先们请出来祭拜,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石墙之上,不出所料,又是天主教堂、钟楼和十字架。和库斯科城中的那些景物相比,这里的“混搭”感觉特别不协调,不知道当年的殖民者是否了解这被压在教堂钟楼脚下石墙的用途,也不怕印加帝王们悲愤的亡魂出来讨债。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现在的广场已经成为商贩摆摊的地方,Federico拿起摊上一只竹笛吹了一曲,曲音未了,一群人簇拥着一对新人从旁边的街巷出来,白色婚纱的新娘和西服革履的新郎从我身边走过。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印加石墙,西班牙教堂,有着高原红,黝黑面孔的秘鲁人,西式婚礼,又一次让人感叹,两种文明从对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恩怨情仇随着岁月流逝早已逐渐被淡忘。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圣谷”另一处十分震撼的古迹遗址是欧雁台(Ollantaytambo),曾是重要的军事、宗教与农业中心,亦是库斯科城的边界所在。它守护着圣谷的北大门,作为印加国王帕恰库德的尤潘基(Yupanqui)行宫的一部分,也是圣谷所有城镇中,唯一保存着原始布局的。欧雁台正是上面提到的15世纪时的印加国王帕查库提Pachacuti所建,这位印加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重建了库斯科,修筑包括萨克萨瓦曼和欧雁台在内的伟大工事。库斯科沦陷后,欧雁台还曾作为印加人抵御西班牙人的临时首都。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祭祀区域,金字塔形的梯台十分壮观,顶部是太阳宫殿,由高达四米的27座花岗岩梯台组成,六块巨石组成的主墙格外高大,当时如何成就这样技术高超的建筑至今仍是个谜。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顺便说下,欧雁台是去马丘比丘观光列车必经的中转站,也是著名的“印加古道”徒步路线的起点,这条线路全程大约需要三天四夜,道路的艰辛和马丘比丘的名气为这条古道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印加人善于在大块区域中开垦小片农田,“圣谷”作为印加帝国的粮仓,如今仍可见到风格最为多样的印加梯田遗迹,这里的海拔高度超过3600米,马铃薯一类的块茎作物是主要的农产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莫莱(Moray)圆形梯田,据说这一壮观的系统由摄影师Shippe Johnson在1932年的一次探索中航拍发现。考古研究表明此地当时被印加人用于进行农业试验,比如物种杂交、改良外来物种(如古柯)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如此规整的形状,好像出自外星人之手,印加人高超的农业水准可见一斑。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我绕着Moray走了一圈,这神奇的构造总给人一种不可言喻的的神秘之感,当地人相信这个圆心有特殊的能量。每年十月,会有几百人汇聚到这里,举行祭拜太阳等宗教仪式。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距离Moray梯田不远处的马拉斯古盐田(Salinas de Maras)则是此行中最出乎我意料的地方。印加帝国建立之前,这些盐田就已经存在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无法确切知道古盐田的历史。从出土的大量陶器物品判断,早在公元200-900年之间,前印加时期的Chanapata人就已经在这里生产生活了。印加帝国期间,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扩大,成为秘鲁南部山区重要的产盐基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我们在山坡的一处至高点停下,从这里俯瞰古盐田全景。依山而建,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几百个盐池连成一片,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犹如镶嵌在安第斯山上的白色马赛克,齐整又耀眼。隔山相望的Maras盐田与Moray梯田,都是对原有地形的重塑:减少山体滑坡又改善了微气候,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附近的古代村落被称为卡切(Kachi),在当地语言中即为“盐”的意思。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因为还在生产利用中,我们只被允许在盐田的边缘地带行走参观。Federico告诉我,盐田水来自地下,流经含盐量高的矿物层,盐水浓度极高。盐的生产完全采取一种古老而自然的方式:盐田卤水泉眼在山坡上,只要顺山势修通小水渠就可灌溉晒盐池。引流设计非常巧妙,通过多个纤细的引渠缓缓流入呈梯田状排列的盐池。盐池灌满后,堵上入水口,让盐水在阳光照射和风吹下自然蒸发。随着盐水蒸发,盐体结晶附着在盐池的泥墙表层及池底上,这时只要把表面的盐刮下来就行了。一般从灌水到收盐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根据采盐人的技法不同,出产的粗盐有白色、粉红,还有浅棕等。相信傍晚日落黄昏下的盐田一定特别美,那是每一个摄影师梦寐以求的拍摄地吧。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领略了圣谷丰富多彩的风景,感叹在印加帝王的统治之下,安第斯文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据说印加农民掌握了高海拔农业种植技术,培育了近七十种不同的本土作物,大型仓库中存储的粮食通常可供三至七年之用。圣谷,果然是一个奇迹盛开之地,这里的“宝藏”正是印加人智慧所在。

秘鲁“圣谷”,奇迹盛开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