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爲貧困孩子送書包、送衣服,干起了回收衣服的「事業」

她为贫困孩子送书包、送衣服,干起了回收衣服的“事业”

王淑萍

贛州市于都縣銀坑鎮

年豐小學教師

王淑萍,女,生於1991年06月30日,是年豐小學的一名村小教師。

她把每一位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去愛,孩子衣衫破舊,她幹起“回收舊衣服”事業幫他們解決,孩子們書包破爛,她發起眾籌幫他們解決,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她通過朋友圈籌錢購買了一臺投影儀,把自己的電腦帶去學校上多媒體課。天氣炎熱,教室裡沒有風扇,她帶頭募捐為孩子們籌來風扇。

學生沒有課外書讀,她就在自己家裡開設免費的閱覽室,花了幾萬塊錢購買了1000多本課外書供學生閱讀。她把她家二樓的客廳和一個房間整理出來,設了一個專門的閱覽室。因她所在的那個學校離她家就幾分鐘路程,所以很多學生一放學就是去她家看書,週末和假期書房裡更是擠滿了來看書的孩子。有的孩子看到天黑了都還意猶未盡,不肯離去。

寒假期間,她犧牲自己的假期,帶著她家附近的二三十個學生開展“一個故事點亮一個村莊”的活動。起初,是她每天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到後來這些學生都成了講故事小能手,自告奮勇的給其他的孩子講故事。不僅培養了一批講故事的小能手,還讓孩子們過了一個“有故事”的寒假。

她對學生的愛是真誠的、無私的,是生命影響生命,靈魂影響靈魂,這是我們最需要的教育。

對教育的頓悟

2012年大學畢業後,王淑萍考上了同年的特崗教師,從老家梓山來到銀坑開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一眨眼已經6個年頭,她說,她真正的開始對教育有所思考是近兩年。前面三年她雖然很努力的工作,但是隻知道腳踏實地,不知道仰望星空,缺乏對教育的思考、缺乏對教育的智慧,認為教書嘛,不就是這樣,人到課堂,把自己知道教給她們,跟著感覺走,從來沒有去想過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應該怎麼樣在教育這塊聖地上耕耘出華彩的樂章、耕出孩子們更美好的青春。

直到2015年王淑萍老師結婚生子,她欣欣然的感覺到了一種做母親的幸福、感受到了母愛的重要,理解了自己的母親,同時讓她對教育也有了一種頓悟。她突然感覺到:“我的學生不就是我的孩子嗎?我的學生不就需要我用母愛去呵護她們嗎?”讓她們成長的更快樂、讓他們成長的步伐更堅實、讓她們的人生更精彩。

一天,一些學生去她家裡玩,當孩子們看到王淑萍老師給她的孩子買了那麼多書、那麼多玩具的時候都非常的驚訝。孩子們東摸摸西看看,東走走西瞧瞧,一個個目光中流露出羨慕。一個孩子情不自禁的走過來跟王老師說:“老師,當你的孩子真幸福啊!”聽了這句話,王老師心頭一熱,把她攏在胸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此刻王老師很想說點什麼,很想告訴她以後你可以把我當成你的媽媽。但是話在嘴邊卻又說不出口。

王淑萍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原來她小時候也是留守兒童,兩週歲後開始由她爺爺奶奶撫養,她想起了自己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羨慕別人有媽媽在身邊而且經常買好多她見都沒見過的東西給鄰居的孩子。此刻,孩子把頭埋在王淑萍老師的胸前,她能感覺到這個孩子此刻一定是幸福的。“老師,當你的孩子真幸福啊!”就是這樣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王淑萍老師,也深深地刻在了王淑萍老師的心裡。

她常常想:“孩子,你們需要我做點什麼呢?我應該怎樣才能更好的呵護你們,讓你們在學習中、生活中更加的快樂?”

為貧困孩子送書包、送衣服,幹起了回收衣服的“事業”

去年秋天,王淑萍發現她們班有的孩子的書包已經很破爛了,她想在她們這個山村裡,還有些家庭是很貧困的,在經濟上需要大家伸出援手,不單是她的班,別的班肯定也有。於是,她開始去摸查全校有哪些孩子的書包已經破舊不堪了,然後去家訪,調查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背不起一個新的書包。通過摸查,她發現全校有二三十個孩子的書包需要更換,而且基本上都是貧困戶。於是,她開始帶頭募捐,在朋友圈籌錢給孩子們買新的書包。最終,她如願給這二三十個孩子添置了嶄新的書包。

王老師班上有不少單親家庭,其中四個是媽媽離家出走,三個單親,還有一個是孤兒!她們不但書包背的破爛,連身上穿的衣服和城裡的孩子穿的也差遠了,甚至有的可以用破爛不堪的形容。看得王老師非常的心疼。

起初,她把她家裡自己穿過的、親戚小孩穿過的,有七八成新的衣服全部找出來。有太陽的時候,全部清洗了一遍,曬乾、用熨斗熨好、疊好,再分類打包帶去學校分給孩子們。

後來,她覺得就她們家的這些衣物能找出合適孩子們的實在不多,於是,她開始發動朋友圈的力量,叫身邊的朋友把有七八成新的舊衣服留給她。她就這樣幹起了回收衣服的“事業”。

近處的朋友,她就上門去取,遠處的朋友,她的朋友就快遞過來給她。拿到衣服她就進行分類,按性別分,男孩女孩的,按年齡分,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按季節分,春、夏、秋、冬,摺疊好再打包帶去學校。讓學生自己來挑,一時間很多孩子的穿戴都整潔、乾淨了不少。這些衣服暖在孩子身上,甜在孩子心頭,因為這些衣服每一件都飽含著叔叔阿姨們濃濃的愛心。

自籌資金添置教學設備

王淑萍說,我經常去中心小學聽課,看到大家都是用多媒體給學生上課。她就在想,如果我班的孩子也有多媒體上課,那該有多好。特別是英語課,如果有多媒體就能把光碟的資源全部用起來。上繪本課也可以不用每個孩子都有那本繪本才能上課了。

就這樣想著,王淑萍老師就開始籌辦這件事。那時候她剛生完孩子,她和老公兩個人都是教師,她倆加起來的工資也不多,但是,她還是選擇從自己的工資劃出一部分錢,錢不夠就發動家人朋友幫忙,王老師的家人都非常支持她,還有些朋友也是主動幫忙捐款,而且還告訴她不要公佈他的名字,真的是“做好事不留名”。

最終籌到近三千塊錢,買了一個投影儀和一塊遙控電動投影幕布。她把自己的筆記本帶去學校,一個人摸索著安裝好了投影儀,但是問題又來了,因為她的那臺筆記本還是自己上大學的時候買的,居然跟投影儀不兼容,一插上投影儀電腦就沒聲音。難題擺在面前,但是為了孩子,王老師決定攻難克艱。那時候王老師手上的現錢有限,所以她就在網上分期付款買了一臺新的筆記本。然後她把新的筆記本帶到教室裡,安裝好,開始了精彩紛呈的多媒體教學課堂。孩子們樂得不得了,有了多媒體大家上課更認真了。

在家建免費閱覽室,寒假開展“一個故事點亮一個鄉村活動”

學生沒有課外書讀,王淑萍老師就在自己家裡開設免費的閱覽室,花了幾萬塊錢購買了一千多本書供學生閱讀。她說自從“擔當者行動”給她們班捐贈了70本課外書,班裡的孩子就愛上了閱讀,可是70本遠遠不夠看。看著班裡的孩子對閱讀的喜愛與渴望,她心裡既欣慰又著急,思來想去,她決定自己花錢買書,打造一個免費的閱覽室讓全校的孩子們來共享這些書。

有了這個想法,她就開始不斷的買適合小學生看的繪本和兒童文學,有時候一次性買上幾千塊錢,一個月就留一些生活費,剩下的工資都用來買書。為了容納更多的孩子看書,她把她家二樓的客廳和一個房間整理出來,弄了一個專門的書房,並且制定了幾條規定貼在書房門口。

她所在的那個學校離她家就幾分鐘路程,所以很多學生一放學就是去她家看書,週末和假期書房裡更是擠滿了來看書的孩子。有的孩子看到天黑了都還意猶未盡,不肯離去,這時,她就會催促他們不能太晚回家,讓她們把書帶回家去看,因為不放心,她還會騎車子把她們送回家。

去年寒假,她犧牲自己的假期,帶著她家附近的二三十個學生開展“一個故事點亮一個村莊”的活動。起初,是她每天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到後來這些學生都成了講故事小能手,自告奮勇的給其他的孩子講故事。不僅培養了一批講故事的小能手,還讓孩子們過了一個“有故事”的寒假。

促進鄉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手拉手”活動

為了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友誼,她和蘭州市東方中學的馬老師聯手開展了“大手拉小手的活動”。蘭州東方中學初一的學生和她班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扶、互相交朋友。貧困生安排多個人結對幫扶。她們跨越大半個中國通過寫信取得聯繫,在來來往往的書信中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交流學習的經驗。

蘭州東方中學的哥哥姐姐們還給她班的貧困生寄學習用品,她班的學生也時不時寄一些自家的特產和自己動手製作小禮物寄給蘭州的哥哥姐姐們。這樣的一次活動,不僅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友誼,更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