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爲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說到地少人多的潮汕,他們有著一份自己的美食地圖。

就像提到汕頭,大家就想到牛肉丸,提到普寧大多數人會想到豆醬,隆江最有名的是豬腳飯,萊蕪的紫菜、貴嶼的朥餅,金玉的橄欖……潮汕人大概都如數家珍,而牛肉丸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有一年,和潮汕地區的朋友一起在外吃飯,按照吃火鍋的慣例點了一份丸子,他的筷子絲毫沒有在丸子上有過半秒的停留。

當問起他原因時,他一臉驕傲的提到“帶你去我們那兒吃吃牛丸就知道了,以後你肯定不會想吃這些所謂的‘麵粉丸’的!我們的牛丸才叫牛丸,那個鮮、香、彈,嘖嘖嘖…”。聽完他眉飛色舞的介紹,再看在湯底中翻滾的牛丸時,突然沒有了下筷的興致。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在那之後不久,朋友從潮汕寄了幾袋牛丸過來,拿起一顆牛丸,表面上看起來,和市場上的普通丸子並沒有什麼區別,內心不禁嘀咕是不是朋友誇大其詞了。

可,當拿起這顆丸子,沉入沸騰的水中,待它在水中完成他的“新生”!隨著一個個咕嘟咕嘟的小水泡浮起的時候,將它夾起,蘸上早已準備好的沙茶醬(辣醬)放入嘴中。首先感受到的是醬料在嘴中化開的味道,緊接著牙齒接觸到牛丸的表面,稍稍用力,咬破他的表皮,味蕾頓時會被滿滿的牛肉味充盈,接著咀嚼下去,又驚歎於他的彈性與嚼勁,越嚼越香,越嚼越帶感...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以最簡單的方式吃完一顆牛丸,即使燙嘴也捨不得吐出,一邊哈氣一邊咀嚼著,然後迫不及待的往嘴中塞進第二顆,同時內心又似貓抓似癢癢的想要知道這顆牛肉丸是如何製作的,味道與口感竟與之前所吃過的市場上買的丸子天差地別。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潮汕的牛丸是選用新鮮的牛腿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的用力把牛腿肉搗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錘15分鐘,隨後用大缽乘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噠,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淘進溫水盆裡,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多數說法認為,潮汕牛肉丸的發源其實不在本地,而在梅州客家地區。聚居在山區的客家人,大體上家家戶戶都養牛。在商品經濟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生牛肉過剩沒法長期保存,所以他們把牛肉剁碎加鹽擠成丸子狀煮熟,以便保存。

後來,隨著汕頭的開埠,商貿繁盛,許多客家人挑著小擔來到潮汕地區,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潮汕人覺得牛肉丸好吃又有特色,便把它學了過來。但他們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揚長避短。

客家人是用菜刀的刀背剁牛肉丸的,刀背的捶打只是讓牛肉成末成型,潮汕人在此基礎上想出了用三公斤的鐵棒/錘刀的捶打,可以讓牛丸更加的有彈性和嚼勁,並且以牛骨湯烹製,讓這碗牛丸湯的鮮味發揮到極致。

潮汕人以他們對美食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探索賦予了牛丸新的生命。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在那一餐過後,開始短信電話狂轟亂炸朋友,一定要時不時給自己寄幾袋回來打打牙祭。再有之後的聚餐,看到菜單上的丸子,腦海中浮現的只有潮汕牛丸的口感,然後撇撇嘴,毫不猶豫的跳過丸子這一選項。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在潮汕,只有牛肉含量大於90%才能稱得上是潮汕牛肉丸。光在汕頭市,每天牛肉丸的銷量就有40噸,一年的銷量加起來達到一萬噸以上。

潮汕的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滑嫩,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很有嚼頭。想要知道牛丸的彈性?當你拿起一顆丸子,往地上一彈,你會發現,就像小時候玩過的彈力球,在地上“噹噹噹當”彈起一尺多高...由此足以想象到他的嚼勁與彈性。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潮汕菜在口味上講究原汁原味,突出“清”和“鮮”兩大特色。潮州菜的“清”,主要體現在菜餚的色澤清淡、有光澤;在調味方面,控制調味品的分量,使菜餚的味道偏於清芳。“鮮”則主要是強調烹調原料要新鮮。潮州菜的“清”和“鮮”兩個方面,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鮮”是“清”的基礎,有了“鮮”,“清”才能更好的發揮出來。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和牛肉丸有關的鄉愁,大多數時候是一碗叫做“牛肉丸粿條/牛雜粿條”的食物,比起吃火鍋,那真是稀鬆平常、小家碧玉得多。

粿條(一種形狀類似於河粉,但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做牛肉丸粿條,一個大碗中,雪白的粿條,幾顆圓滾滾的牛丸,點綴上幾顆鮮綠的芥藍,再澆上一勺高湯,簡直是“清”和“鮮”絕妙的搭配。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潮汕人的一天,從一碗牛丸粿條湯開始。街邊的潮汕湯河粉店,都均用豬骨熬湯,隨便走入一家,吆喝老闆來上一碗,咬上一口丸子,再”刺溜“的吸上一口河粉,一碗河粉吃完,湯也都會被一掃而空。

用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汕頭牛丸的誕生……

《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中提到:“人生在世,無非“吃喝”二字。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的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還要有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最平凡的守在鍋碗瓢盆旁的日子,是最寫實的生活,對待食物的態度,映照著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在機器盛行的當下,試想象,一位師傅拿著三公斤重的錘刀,成千萬次的敲打,只為那顆牛丸的誕生...

- END -

拉到最後✏️留言,開始吧!

你吃過的潮汕丸會跳動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