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酒熱,你爲啥不熱?

醬酒熱,你為啥不熱?

醬酒熱下酒企“不熱”的背後,應有怎樣的冷思考?

文 | 楊永華

作者系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上海觀峰智業諮詢董事長

最近兩三年,醬酒迎來了行業前所未有的熱度,用全民醬酒這個概念形容也不為過。

說醬酒熱,並不是說所有的醬酒企業都熱。筆者最近專門針對醬酒,尤其是茅臺鎮的醬酒企業,包括全國其他幾個相對有規模的醬酒企業做了專項研究,結論是:醬酒冰火兩重天。醬酒熱,不是所有的醬酒都熱。

相比茅臺酒而言,國臺,金沙,酒中酒等少數幾個企業也表現出來了一定熱度,去年以來不僅做到了產銷兩旺,而且也頻頻出現斷貨,漲價的現象。

醬酒為什麼熱?

一是稀缺。醬酒打造茅臺鎮7.5公里核心產區價值概念,從地域和產區的角度訴求稀缺性,這是所有價值型產品打造的基本規律,因為市場的基本規律是物以稀為貴。

正如法國波爾多一樣,以世界獨一無二的產區價值塑造拉菲產品的稀缺價值。醬酒的產量佔比不足整個白酒的4%,茅臺酒佔整個中國白酒不足1.5%。這個數字的背後就是醬酒稀缺的鐵證。

二是健康。在全面健康意識大提升的時代,健康無價是全民共識。茅臺酒以“國酒茅臺,喝出健康來”為訴求,健康訴求迎合了消費需求。同時,經常喝醬酒的消費者以喝了不難受,醒酒快的美好體驗愛上了醬酒。醬酒帶給消費者的體驗印證了健康,也是醬酒熱的內在驅動力。

三是侵入性。消費者圈內有這樣一句話形容醬酒:第一口是喝下去流淚,第二口是流著淚喝下去,第三口是擦乾淚一飲而盡,這個體驗過程就是侵入性。醬酒的口感甘烈,醬香濃郁,這種口感在早些時候是個消費障礙。大部分消費者都反映,第一次喝醬酒都是勉強能嚥下去,而且覺得刺激感很強烈。

醬酒愛好者的普遍體驗是習慣了醬酒之後,基本上很難再習慣其他香型的白酒。正如不經常吃辣椒的人,在成都吃一段火鍋,在吃沒有辣椒的菜餚,基本上沒有“味道”,因為味覺被辣味強烈的刺激後,沒有辣味等同無味。

絕大多數醬酒企業為什麼不熱,反而經營仍然舉步維艱?

我們的專項研究表明,這些“抱著金飯碗要飯”的企業,主要受制於以下原因:

一是絕大多數醬酒企業,尤其是茅臺鎮的中小醬酒企業,寄希望於通過“講茅臺酒的故事,實現自己的產品暢銷”。茅臺鎮很多中小醬香酒企,要麼講自己“祖上前輩”在茅臺技術部門工作了很多年,自己現在做醬酒屬於“祖傳”。要麼講自己過去或者一直是給茅臺酒供原漿酒的,自己生產的原漿酒和茅臺酒原漿一樣。沒有自己的獨特個性。

二是自身缺少獨特的個性化主張,一味地模仿茅臺,跟進茅臺。茅臺鎮的絕大多數中小醬酒企業,沒有自己的個性,酒瓶就是茅臺瓶,瓶標就是接近茅臺酒的瓶標,打“擦邊球”。

絕大多數醬酒企業都要從品質和包裝的角度思考思考齊白石大師話:學我者生,像我者死。諸如自己的親戚是茅臺集團或者股份高管,自己的酒是找茅臺集團大師私下勾調的。自己的原酒直接賣給了茅臺等等,都不是說服消費者購買你的酒的理由。

三是不能始終如一。我們連續觀察研究了茅臺鎮絕大多數中小醬酒企業,極少有企業包裝產品連續3年不變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一年一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中小醬酒企業沒有大單品,相比茅臺,國臺缺少聲譽產品的核心原因。

同時,品質口感不穩定,價格體系不穩定也是不能始終如一的具體體現。大多數中小醬酒企業是市場好了就多蒸一些酒賣便宜點,市場不好了就少蒸一些酒賣便宜點。這種“打游擊式”的“打醬油”策略背後是“小富即安”的戰略心態,也是制約大多數中小醬酒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原因。

四是沒有營銷戰略和策略。中小醬酒企業,甚至一些頗具規模的醬酒企業,沒有一套完整的營銷戰略和策略體系,更沒有市場策略,很多年的營銷狀態就是停留在“打游擊”,過著“有了一頓衝,沒有敲米桶”的日子。我們在羨慕茅臺,國臺的同時,能不能看看一下他們的營銷戰略和策略,看看他們的“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戰略”,反思一下自己“不見兔子不撒鷹戰略”。

可以肯定的說,中小醬酒企業不僅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主張,更需要有適合自身的營銷戰略和營銷體系。靠“小老闆跑單幫”的“江湖式”賣酒,醬酒即使再熱一百年,你也很難有熱的一天。

值得說明的是,除了茅臺鎮以及貴州醬酒之外,諸如四川,山東,遼寧等其他省份也有零星的醬酒企業,貴州之外的年產超過千千升的醬酒也有十多家,這些企業極少有“熱”的。

儘管這些貴州以外的醬酒企業明白自己無法“借勢醬酒產區價值”,無法“啃茅臺酒”,也在尋求自身的品質個性和價值體系,但是始終沒有突破,究其原因:

一是不自信,不敢對標“老大”。尤其是茅臺酒市值過萬億之後,即使有一定規模產量和市場基礎的貴州以外的醬酒企業,更是“臣服茅臺酒”。

二是不宣傳,忘了“醬酒更怕巷子深”。貴州以外的幾家規模醬酒企業,有著非常深厚的積累,也有著非常獨特的品質形態。

2017年7月,在“東北醬酒發展論壇”上,著名白酒專家高月明和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交流時說:誰說東北不能釀醬酒,離開貴州,離開茅臺鎮,也能做出品質受消費者歡迎的醬酒,只是不能做出和茅臺鎮一樣的醬酒。只是我們茅臺鎮以外的醬酒企業不會塑造核心價值,沒有茅臺酒的執著精神。

此外,和茅臺鎮的中小企業一樣,缺少系統的營銷戰略和策略,也成為貴州省外醬酒企業沒有做大的原因之一。

醬酒熱,你怎麼才能熱?

換一種思維,所有行業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是所有行業的共識。但是,換一種思維,應該換什麼思維,怎麼換?

筆者認為,當方向清晰的前提下,方法決定命運。在方向清晰正確的前提下,方法才是改變命運的根本。正如一句俗話:臨淵而魚不如退而結網。

從2012年以來,觀峰諮詢基於“總量過剩,個性(結構)不足”的新市場供需特徵,以“重構”為抓手,通過對100多家企業的成功服務,系統實踐並研究總了“企業從重構到重生”的七大法則,這裡,從重構到重生的角度,解讀醬酒熱,絕大多數醬酒企業怎麼樣才能熱?

重構法則1:經營戰略重構,從兔子鷹戰略轉變為孩子狼戰略

大多數中下醬酒企業,甚至是茅臺以外的規模醬酒企業,都必須根據醬酒企業“重資產”的特徵,樹立百年大計,從“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投機戰略,轉向“舍不住孩子套不住狼”的機會戰略。

現實中,大多數醬酒企業仍然是缺少系統經營規劃,系統的品牌體系,系統的營銷體系。遊兵散勇式的團隊難以獲取稀缺性價值。不改變“摸著石頭過河”的行為,就難以改變“抱著金飯碗要飯”的命運。

重構法則2:競爭戰略重構,將對手排除之外

相比而言,茅臺確實是品牌化,規模化,工業化,智能化的典型代表。

從這個角度與茅臺競爭,我們也認為無疑是“以卵擊石”。但是我們也認為,任何企業都沒有強大到不可競爭。當年的摩托羅拉,諾基亞作為手機行業的“老大”,有多少企業敢於挑戰?但為什麼就被蘋果,三星,華為取而代之了呢?

趨勢大於優勢,打敗優勢的只有趨勢。

我們認為,醬酒未來的趨勢除了健康價值,還有個性化價值。而大多數中小醬酒企業相比茅臺酒最容易實現個性化,而個性化的底層邏輯是價值化。

我們早在2015年全國春季糖酒會就直言:未來,佔比90%以上的中小酒企,在競爭中取勝的基本法則是依託酒莊重構自身的比較競爭優勢。相比一二線白酒企業的品牌化,規模化,工業化,智能化,區域白酒企業的比較優勢就是品質化,價值化,生態化,手工化。我們固執的認為:白酒酒莊不僅是中小白酒企業走出困境的出路,更是活路。

值得強調的是,醬酒企業,尤其是茅臺鎮的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只有通過酒莊的商業模式重構,才能實現自己的生存,長存。

重構法則3:營銷戰略重構,從渠道為中心轉向顧客為中心

營銷的本質是基於消費特徵和市場機會研究。營銷不是向消費者“叫賣”和“兜售”,而是研究顧客為什麼買。

醬酒的需求特徵是什麼?小眾且圈子。這種特徵的產品營銷出路只有一個:從以渠道為中心轉向以顧客為中心。小眾且圈子消費的產品就是經營顧客。

社區商務方式是醬酒營銷的核心方式,圈層營銷是醬酒營銷成功的必經之路。靠傳統營銷鋪貨,陳列,促銷+免品的“三斧子半”,只能等死。

從社區商務的方式看,數據顯示:9億多微信用戶,6.59億人點開微信90次/天,4.7億人點開150次,看微信238分鐘/天。醬酒企業一定要做到線上社區商務的引流,通過關注與認知實現消費圈層的構建。

從圈層營銷的角度看,醬酒企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與茅臺酒,國臺酒爭搶高端主流消費沒有出路。絕大多數醬酒企業要從品質消費的角度,構建休閒聚會,節日自飲的新主流消費。

重構法則4:個性化重構,從以追求與茅臺酒相近轉向追求相遠,實現以產品不同而讓顧客“尖叫”

以國臺酒業今天的爆發式增長為例。它具有兩個核心競爭力:一個是以天力士的藥企生產標準和流程為依託,重構了國臺酒的品質實力。具備與茅臺酒“拼相同的能力”。另一個是十多年如一日的釀酒,賣酒也就是近三年的事。去過國臺酒的朋友都知道,國臺酒原漿酒的數字化儲存能力,品質管控能力,是今天國臺酒的爆發式成長的內在驅動力。

白酒消費最大的變化是主流消費群體更替,新主流消費以80、90後為主,個性化消費又是新主流消費的本質特徵。去中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假以時日,無論是東北醬酒,北派醬酒,南派醬酒都會受到不同個性消費的消費者熱捧。但是,醬酒熱是做出來,不是等出來的!

關於“醬酒熱”,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