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故事·五十六|丘處機崑嵛山尋師

位於煙臺市境內的昆嵛山,又名姑餘山,俗有 “仙山之祖”的美稱。按《仙經》雲:姑餘山因麻姑曾於此山修道昇天,有餘址尚存,因以得名。所以人們都說昆嵛山是神仙聚會的地方。究竟此山如何美麗,仙氣如何盛旺,十九歲的丘處機暗暗下了決心,非去不可。

煙臺故事·五十六|丘處機昆嵛山尋師

公元1167年秋天,他告別故鄉,奔寧海而來了。一路上,人們告訴他,昆嵛山是再美不過的,自從盤古開天地,沒有那一個山能夠如此秀麗,昆嵛山又是再高不過的,所以凡夫俗子是上不去的。“年輕人啊!你是不是去觀賞景緻?”一位老人問到。丘處機說:“棲霞山多,只能藏龍臥虎,昆嵛山高,才隱神仙。我是來這裡問道修行的啊!”

老人看他誠實,便告訴他:“現如今山裡面有個四仙姑,她是寧海有名的大戶——唐家的四小姐哩!就看小夥子有沒有緣分。”

煙臺故事·五十六|丘處機昆嵛山尋師

乍聽這話,丘處機有點著惱,他想:一個弱女子怎能稱起仙姑來了呢?這老人看透了丘處機的猜疑,便索性拉開了話匣,一五一十細說了唐四仙姑的來歷。

原來,唐四小姐一百年前就來到人間了。她家境富足,本來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二十幾歲的時候,突然向家裡人宣佈,她不願意再享榮華富貴,也拒絕攀龍附鳳,她要修成正果。從此,她獨自跑進山裡住巖洞去了。父母命她不依,姐妹情她不顧,在野獸、洪水面前處之泰然。久而久之,家裡人看她沒出什麼事兒,便不再為她操心了。這些年,有緣見到她的人都說她仍然是鶴髮童顏哩!

煙臺故事·五十六|丘處機昆嵛山尋師

謝別老人家,丘處機走啊走,遠遠望見混沌一片,山中白雲蓊鬱而起,峨峨雲山,若隱若顯,撲朔迷離。又走啊走,才看清是一群秀麗的山峰,山勢重疊起伏,溝壑縱橫交錯,南面沒有岸,北面沒有邊。他想:這就是仙山了吧。

按照人們的指點,他徑直向昆嵛山西北角這個雲霞最厚,峰巒奇異的地方攀登。他多想一口氣爬到最高處。他爬一爬,看一看,還在山腳底下。爬一爬,再看一看,也不到山半腰呢。好在山裡面泉水潺潺,野果也正是成熟季節,隨意嚐點也不能耽誤趕路。他一口氣爬了三天三宿,仔細一端量,怎麼搞的了又返回了頭天走的地方了。他開始不在意,以為走迷糊路是人間常有的事,何況到這裡人生地不熟呢。接著又走了三天三宿,你猜怎麼樣,還是照樣走回老地方呢。丘處機這才相信,昆嵛山果然有仙氣,名不虛傳啊。

這個時候,他一點也沒洩氣,反而認定有神仙暗地考驗他而感到高興。他可沒想到不久之後,七位真人在丘處機重複走過的地方會合。後來他爬到第三個三天三宿,這回才爬上了山頂。從山頂舉目遠眺,千柱翠峰懸浮於悠然舒捲的白雲之上,宛如虛無飄渺的仙山瓊閣。幾百裡的昆嵛山脈,真象一隻萬年的老龜從東海爬上岸頭,那隆起的“老龜”脊背,異峰兀立,古樹參天,那“老龜”的身子,夾雜著數不盡的巖洞和溝壑,奇異的山石,點綴著山峰,猶如星星閃爍,布遍山坡。四隻龜足卻有三隻仍在海里,那就是與昆嵛山相連的海上仙山——蓬萊、方丈和瀛州。

煙臺故事·五十六|丘處機昆嵛山尋師

自然,要看山景到處都是,可是四仙姑呢?她住哪個洞?她飲哪個泉?丘處機犯難了。他隨便走著、瞧著、攀著、尋著,一刻不停。

這一天,正是日輪從東海躍出來的時光。丘處機來到一股泉邊,那泉水從石窟中淙淙湧出,在幾步遠的地方匯成一池碧水,看一看,晶瑩清澈,纖縷得見,嘗一嘗,味道甘甜,沁人肺腑,那就是王母娘娘的蓄水盆。再向北瞧,那是什麼?腳印!丘處機眼前一亮,啊!莫非有另一個凡人也象我一樣,正在尋找神仙,還是這清泉石秀的地方原有人家居住?丘處機仔細觀看腳印消失的地方,正長出一株靈芝,不!又一株,三、四、五、六,他數都數不過來了,方才想到,是否有人到這兒採靈芝呢?

太陽從東邊移到西邊,快要落山了,丘處機還是沒找到什麼採靈芝人,他想喘口氣,再說肚子也餓了,雙手隨便撫摸,無意中觸到了靈芝的小傘,猛然想起採片靈芝嚐嚐吧!他不想摘個大的,又不忍摘個小的,摸過去撫過來,一時主意不定。

“年輕人,這裡的靈芝全是神仙種的,只種不收,要嘗靈芝跟我來吧!”隨著話語,邱處機看見前頭不遠處站著一位老婦人,她多麼象丘婆啊!此刻,丘處機看清了她頭上的幾絲銀髮,腰間的一束藤繩;手裡的樹根柺杖,而她兩眼卻炯炯有神,面容紅光散發。

老婦人把丘處機徑直領到一間草房裡邊,嘴裡叨唸些聽不懂的詞,卻又不提靈芝的事。糊塗的剎那間,丘處機只見一方紙片兒釘在石崖上,房屋忽兒飄起來,頃刻,周圍便沒了茅屋和老婦人的蹤影。湊近一看,紙片上寫著:“丘門小子非我徒,王重陽告爾宜師,須記來年九月裡,範園好把七蓮收。”下方還畫著一個道裝打扮的人像。題作“汝師便右真仙圖”。

丘處機這才真正明白了,撲地跪下,朝那紙片連連叩頭,嘴裡說: “恕我凡眼不識仙姑,望仙姑再現仙岩,收我作弟子。”自然,不管丘處機怎麼哀告也無濟於事。等到紅日再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他才如夢方醒,這會連那紙片也無影無蹤了。

煙臺故事·五十六|丘處機昆嵛山尋師

後來,丘處機便在靈芝巖附近選了個洞子,獨自修起道來。他不分白天黑夜,勤於修煉,在飢寒交迫、野獸威脅面前,毫不畏懼,他常常“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日復一日,用松樹激勵自己的意志,以爬山來增強自己體魄,甚至一次次將銅錢丟進溝底,然後再找回來,起初白天找,後來晚上摸,找.不回銅錢決不罷休。他要用一片誠心來感動仙姑,以修煉正果迎接來年九月拜祖師。

1168年9月,丘處機下山進了寧海城,果然那裡有一處範氏花園。他便闖進花園中的怡老亭裡,和剛剛從終南山來這裡的王重陽相見。見面時,有一位四十開外的老者在場,丘處機瞅見他們象老朋友一樣應酬著,那人正是馬丹陽。

只見,王重陽祖師伸出雙手,左手拉著馬丹陽,右手拽著丘處機,並且樂呵呵地念出一首詩:

細密金鱗戲碧流,

能尋香餌會吞鉤。

被餘緩緩收絲綸,

拽入蓬萊永自由。

王重陽正式收丘處機作徒弟了。

(原載《中國道教》 1990年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