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1、 什麼是國學?

國學, 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統稱。 “國學” 一詞, 古已有之。 《 周禮·春官·樂師》 雲: “樂師掌國學之政, 以教國子小舞。 ” 樸學家孫詒讓於其《 周禮·正義》註釋雲: “國學者, 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 ” 可見, 周代的“國學” 只是國家所辦的“貴族子弟學校” 。 然而此國學之義非現代所述“國學” , 現代通用之國學一詞, 實為西學東漸以來, 晚清及五四時期的國學家們所倡導, 下面略舉數例。張之洞、 魏源提出“中學” 的概念: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西學東漸” 改良之風正熾, 張之洞、 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抗衡, 提出“中學”這一概念, 並主張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章太炎提出國故學的概念: 1897 年章太炎任《 時務報》 撰述, 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而流亡日本。 在日期間著《 國故論衡》 。 “國故” 這個概念很容易理解,我們中華民族所有過去時代的文化和典故, 都可以叫做國故。胡適把國學等同於“國故學” : 胡適曾經提出“整理國故” 的口號, 他說“中國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 都是我們的‘ 國故’ , 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的學問,就是‘ 國故學’ , 省稱‘ 國學’ ” 。鄧實的經世致用的泛國學論: 晚清“國粹派” 的行政首腦鄧實, 在 1906 年《 國粹學報》 第 19 期《 國學講習記》 一文中說: “國學者何? 一國所有之學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 因以成國焉, 有其國者有其學。 學也者, 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 ”

2、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 史學、 宗教學、 文學藝術、 禮俗學、 考據學、 倫理學、版本學等社會科學知識, 以及醫家, 農學、 天文、 曆法、 算法、 術數等自然科學知識。國學的分類方法有多種, 第一種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 它把國學分經、 史、子、 集四大類。 “經” 是指儒家經典, 及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 “史” 指史學著作, 包括通史、 政事史、 制度史、 地方誌等。 “子” 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 如佛家、 道家、 法家、 兵家等, 還包括農業、 醫學、 天文、 算法、 術數、 藝術、 譜錄、 雜家、 類書、 小說等。 “集” 是歷代著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文集。第二種是按《 漢書·藝文志》 分為六個類別: 六藝(《 詩》 、 《 書》 、 《 禮》 、《 樂》 、 《 易》 、 《 春秋》 六經) 、 諸子(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陰陽家、 農家、 縱橫家、 小說家等) 、 詩賦(文學) 、 兵書(軍事與武術) 、 術數(命相占卜) 、 方技(醫術等) 。

3、 中國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學術, 分別是什麼?

先秦時期的學術: 先秦諸子。兩漢時期的學術: 兩漢經學。魏晉時期的學術: 魏晉玄學。隋唐時期的學術: 隋唐佛學。宋明時期的學術: 宋明理學( 宋明儒學) 。清朝時期的學術: 清代樸學( 清代漢學) 。

4、 合格的國學學者應該是什麼樣的?

合格的國學學者是什麼樣? 以前我曾對學生說了四條標準:文能素手發科, 武能捨身臨陣,醫能懸壺濟世, 易能鑑往知來。然而這些只是技能層面, 如果上升到修養層面, 還得再加四條:深入三教經典, 博通百家之言,內則明心修身, 外則利物化人。

當然這八條只是我的尺子, 不足以量盡天下賢達…聊備一說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