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賊總是「做賊心虛」?然後心虛成賊!心理學居然這樣解釋

我們不是賊總是“做賊心虛”?然後心虛成賊!心理學居然這樣解釋

這裡是覺歐心理諮詢中心。和大家分享心理學小知識。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是否總覺得別人在注意著你?當你在眾多人面前做事情出了點差錯的時候,是否覺得被別人看出了你的不安?當站到講臺時,你看了一下下面的聽眾,看到有些人在笑,有些人可能在竊竊私語,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別人這樣的反應,是因為看出了你的緊張,他們在等著看你的笑話,然後你會愈加緊張,呼吸急促,有可能大腦一片空白。最後的結果已失敗告終。而這件事帶來的結果可能是之後你更加不敢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這段經歷成了你的一個失敗陰影。

事實上,別人真的可以看出我們的情緒嗎?我們緊張,我們害怕,我們內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這些別人真的都會知道嗎?心理學家對此做過一系列的實驗,最後事實證明,別人不會了解你的想法或者情緒。反而你的欲蓋彌彰,想掩飾的行為,暴露出了你的情緒,從而導致他人察覺到你的情緒,我們之所以覺得別人可以察覺到我們的想法,這在心理學上用一個詞解釋:透明度錯覺。透明度錯覺指我們總是能夠敏銳的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以為自己的表情會清楚的表現出自己的情緒,並且認為別人會注意到。其實,就是我們高估了自己的內心和情緒在別人面前的透明度。

我們不是賊總是“做賊心虛”?然後心虛成賊!心理學居然這樣解釋

我們都知道有一個詞叫做做賊心虛,做了賊之後,為什麼會感到心虛呢?這其實就是透明度錯覺在作祟,我們最瞭解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也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但是透明度錯覺,就會讓我們覺得別人是能夠察覺到我們做的事的。我們想掩飾,開始欲蓋彌彰的解釋,最後卻是前後矛盾的解釋,或是不自然的行為舉止,導致別人產生了懷疑。

實際上別人並沒有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注意我們。就像大家一起參加重要場合,有人和你說,剛才好緊張,你是不是常常會回應:你緊張嗎?我都沒看出來。其實你在別人的眼中也是這樣的,當你不說出你的情緒,別人很難察覺,往往是你腦補了各種不合理的信念,想要去將你的情緒拼命掩飾,導致的行為越發不自然,越加緊張,別人才會慢慢的覺察到你的情緒。

會有這樣透明度錯覺的問題產生,主要還是源於自己的內心自我認同感比較低,不太自信,或者說自卑,在生活中或者社交中,常常放大社會中的自我,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但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導致自己的負面情緒更加累積,更加敏感,當你理解了這個透明度錯覺的理念,想要改變這種狀況。

我們不是賊總是“做賊心虛”?然後心虛成賊!心理學居然這樣解釋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調整自我的認知,別人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的關注你,你也可以問問身邊的人對你的看法,與你自己的認知做一下對比,也會發現很多你想的,別人並沒有這樣想。就像你摔了一跤,你想到的事好尷尬,別人肯定都看見了,這下丟臉了,那你去問問周圍的人,也許那些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一幕,不要害怕別人可以看出你的情緒,其實你表現的比那些鎮定得多。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收藏、轉發。希望心理諮詢的朋友可以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