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從聯動上下游資源到打通後續變現,貓耳FM先一步嘗試了中文廣播劇的商業化產出模式。要知道,在此之前已有較長髮展週期的中文廣播劇還基本停留於 “為愛發電”階段。從免費到商業化,從“散兵遊勇”狀態的業餘兼職製作到組織化、規模化生產,平臺方的大力推動更像是在這場實驗中投入了酶,一切反應正在加速。

作者 | 邵毛毛

採訪 | 邵毛毛、羅立璇

設計 | 張鵬飛

7月16日,廣播劇《魔道祖師》第一季在貓耳FM平臺的播放量突破2000萬。

這並不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流量數據。改編自墨香銅臭同名小說,廣播劇《魔道祖師》由貓耳FM出品、北斗企鵝工作室製作,第一季共14集,全季定價25.9元,前3集提供免費試聽。在收費開始的第四集,其單集播放量現已超過200萬次,後續付費劇集的平均播放量也基本維持在100萬次左右。

“銷售情況確實比較不錯,但也並非大家根據數據所想象的那樣誇張。”貓耳FM創始人邵博說。

但這不影響一個基本判斷:中文廣播劇作為貓耳FM首個付費聲音內容品類的表現已頗為突出。自去年開始,貓耳FM將自制付費廣播劇業務優先級提升至最高,除了《魔道祖師》,該平臺陸續推出了《撒野》、《武動乾坤》等十餘部付費廣播劇。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從聯動上下游資源到打通後續變現,貓耳FM先一步嘗試了中文廣播劇的商業化產出模式。要知道,在此之前已有較長髮展週期的中文廣播劇還基本停留於 “為愛發電”階段。從免費到商業化,從“散兵遊勇”狀態的業餘兼職製作到組織化、規模化生產,平臺方的大力推動更像是在這場實驗中投入了酶,一切反應正在加速。

知乎曾有個提問“中文廣播劇有發展盈利的可能嗎?”,下面只有一個4年前的回答“有可能”。現在,至少在從業者心中,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更肯定和豐富的答案。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一個商業廣播劇爆款的誕生

“《魔道祖師》廣播劇選聲優的時候,我們找了很多人試音。”貓耳FM COO蔡懋說。

今年年初,身為平臺內容產品總製片人的她為和該項目製片人、配音導演拉了一個小微信群邊討論邊試音,幾乎挨個把國內聲優圈的配音演員篩選了一遍,“真的是把圈子裡面所有人都過了一遍,才敲定了最終的聲優名單”。

一般情況下,貓耳FM為所出品廣播劇選擇配音製作組織時以尊重原著人設為基準。蔡懋說,“我們是根據IP選擇合作伙伴的,角色應該是什麼樣的聲線,合作聲優工作室擅長什麼風格、有哪些適合的聲優,這些我們都是比較瞭解的,有時根本不需要試音。”

《魔道祖師》稍顯不同,它屬於貓耳FM的S級IP。在所購買IP進入開發製作前,貓耳FM會對廣播劇IP等級有個基本劃分,蔡懋介紹道,“我們對IP進行S、A、B、C級的判定,不同等級的IP在後續宣傳上享受基本一致的待遇,主要區別在於前期成本和資源的投入。”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貓耳FM創始人邵博

這種分級判定主要依據團隊的經驗。貓耳FM創始人邵博說,“如果這部小說比較火,你想製作出比較好的效果,成本就要高一點;而原作本身比較小眾的話,我們就不會投入特別大的預算。”

位列晉江霸王票總榜第二的《魔道祖師》顯然屬於前者。邵博說,“配音承製方北斗企鵝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也願意配合我們找外部的頂級配音演員,然後我們根據場景定製了十幾首原創BGM,還找了知名的笛子演奏家來錄製。”

於是,貓耳FM呈現出了與以往質感不同的廣播劇,而這在此前並不常見。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用愛發電

在晉江文學城的網友交流區,有個“優聲由色” 板塊,因網址後綴數字為52,不少用戶將其稱之為“52區”。這是有名的“中抓”(中文廣播劇)論壇。不同於傳統電臺廣播劇論壇,這裡更多是啟蒙自“日抓”(日本廣播劇)的國內網絡廣播劇愛好者聚集地。從2011年開始接觸廣播劇的小溫過去也曾時常混跡於此,“這兒當時很火的”。

該論壇是此前廣播劇的主要發佈渠道。如今在“優聲由色”置頂帖“每日出劇清單”中,用戶還能找到2010年的總結貼,而高頻次出現在出劇名單中的剪刀劇團、決意同人、翼之聲等網絡配音社團林林總總近50個,不少社團的成立時間甚至可以追溯至2005年。

每次劇組發劇都會有張宣傳海報,上面列著staff和cast名單,從配音中的主役、龍套到策劃、導演、後期、美工,甚至是ED(片尾曲)的翻唱、填詞都有專人負責,分工明確。不同劇組的質量或許參差不齊,但那個長長的名單幾乎是標配,緊跟著的是網盤下載和在線收聽鏈接,免費供用戶自行“取用”,有時還會明確標註禁止商用。

像這樣,網配時代的製作產出是真正意義上的“用愛發電”。 而這種模式的最大問題在於生產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性。有時一部網絡廣播劇在製作過程中將經歷主創人員的數次變動,更新週期也不固定。據小溫回憶,她此前頗為喜愛的廣播劇《紈絝》的主角之一前前後後更換了3位“網配大大”,整部劇的5期內容更新時間橫跨2008年至2011年,而這對網絡廣播劇來說已極為難得。

“這樣的速度已經不算慢了,很多廣播劇都是幾年更一期,而且人家至少完結了,反正當時知道消息的我們都在喜大普奔,還真情實感的在論壇裡寫長評。有的廣播劇可能更著更著就沒有了,我喜歡的另一部廣播劇只更新了一期就擱置了。”小溫又補充了一句,“這在那時都很正常,大家也跳坑習慣了。”

當專業配音行業日漸有組織化,以公司模式運營的聲優工作室也開始將廣播劇列為內容輸出形式之一,例如北斗企鵝在2014年推出了第一個自制廣播劇《怒放》,雖保證了製作水準,但同樣免費收聽的模式並不能使產出具有可持續性。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貓耳娘

貓耳FM試圖做出改變。“我們想用商業化運作的方式保障質量、穩定更新和生產聲音產品。”創始人邵博說。成立於2014年,這個定位“音頻版B站”的二次元聲音平臺目前已涵蓋了廣播劇、聲優訪談、有聲漫畫、催眠音頻等內容。創始人邵博有著清晰品類拓展和開發的思路。“和B站一樣,年輕人喜歡的聲音內容我們都要有,但這需要一個逐個完善的過程。”

中文廣播劇、有聲漫畫和催眠音頻,這是現階段貓耳FM定義的三大核心板塊。從去年開始,中文廣播劇成為團隊的優先開發對象。“聲音內容的改編來源大致為漫畫、小說、動畫和遊戲。我們之前先做了漫畫,因為當時國內的漫畫還不像現在這樣火,開發成本相對較低,比較適合剛起步的我們。這個版塊相對穩定之後,團隊就開始考慮用更高成本拿小說IP做中文廣播劇了。”邵博向《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解釋道。

當大多數音頻平臺忙著製作有聲書時,與上游IP版權方的對接廣播劇版權合作的貓耳FM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先發優勢。2017年6月,貓耳FM與晉江文學城達成了10部小說的廣播劇版權合作,作品包括《撒野》、《青龍圖騰》、《二零一三》等。這均是晉江知名作者的頭部IP作品,常年盤踞晉江各大排行榜。當時官宣微博中寫道,“版權總金額高達七位數。”

實際上,第一批IP版權的選擇更多是一種實驗性質,結合所合作網站的小說排名熱度、粉絲粘度、用戶反饋和微博、論壇大V等第三方意見,團隊嘗試性的從懸疑、偵探、玄幻、末日等不同風格小說中挑選開發作品。之後,貓耳FM又先後兩次與晉江文學城達成多部廣播劇版權合作,其中包括曾是晉江文學城作品收藏、千字收益、作品總收益全站第一的《魔道祖師》、2017年純愛佳作盤點榜首的《天寶伏妖錄》等。

如果說與晉江文學城的合作主要是為了開發女性向作品,那麼貓耳FM與起點中文網、閱文等合作獲取《武動乾坤》、《無限恐怖》等版權曾意味著平臺男性向內容的補充。邵博說,“我們平臺男女用戶比例大約為4:6,目前廣播劇可能還是以女性向內容為主,還需要一段時間把男性向內容也做起來。”

貓耳FM的優勢並不僅僅在於搶佔IP資源時的時間優勢,更重要的是B站為該平臺投資方之一。天然的聯繫構成了雙方多樣合作的可能。例如,在7月3日,B站與晉江文學城達成墨香銅臭《天官賜福》、淮上《破雲》等5部作品的動漫、遊戲化戰略合作,而貓耳FM和B站將圍繞統一IP進行聯動開發,結合不同類型的內容展開合作。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不同於影視平臺,貓耳FM面臨的是全新的製作模式和國內極度初級的供應鏈。與之相對的是日本已產業化的聲音產品生產體系。作為自上世紀蓬勃發展的聲優文化內容組成部分,錄製、發行廣播劇(DRAMA CD)也是日本聲優們的重要工作之一,並因此衍生出了專業的廣播劇製作、培訓機構,以及明確的行業上下游分工。

“日本廣播劇製作的每個崗位都有專門的人才,專業的配音、編輯、後期、音頻製作公司都有,而且行業資源充裕到可以貨比三家、競爭上崗。”而國內目前滿足製作條件的或許僅有配音這一環節,在去年採訪中,團隊COO蔡懋表示貓耳FM已和近300家聲優工作室達成合作。“可是後期、編劇這些重要製作環節是缺失的,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培養”。

在這個全新的行業,質量的標準或許還無法被具體量化。貓耳FM的解決方案是主要由製片人負責品控。蔡懋說, 廣播劇作為內容形式之一,和影視劇一樣具有藝術屬性,“我們培養的標準是讓他們先製作出合格的商業產品,也會為他留下更多的藝術化處理空間,但能否更近一步是要看個人審美和天賦的。總之,培養一個優秀製作人的週期不會短。”

同時,編劇的能力也將直接影響廣播劇質量的高低。尊重原作不進行“魔改”,幾乎是從業者的共識。改編過程中,“找對感覺”成為了製作關鍵詞。對於現階段主要被賦予IP衍生品含義的改編廣播劇而言,最基礎的粉絲便是原著讀者,讓他們滿意則需要把握平衡感。深度廣播劇用戶小溫的回答或許能描述這種微妙的感覺,“之所以喜歡聽廣播劇,一是想看到喜歡小說的另一種形式衍生品,需要貼合原作,二是希望通過廣播劇的演繹聽到一個新的故事,也就是保留原作特色的新創作。”

作為平臺方甚至部分項目的出品方,貓耳FM成為了這種微妙平衡感的把控者之一。因此平臺需要介入到製作過程中,“但具體到每個項目,貓耳FM的參與程度是不一樣的”。邵博坦言,貓耳FM目前還在摸索平臺的角色,“會在一次次合作中磨合調整”。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新的方向

去年12月,貓耳FM出品的首部付費廣播劇《撒野》上線。

實際上,平臺啟動付費收聽模式的決定“有賭博的因素在其中”。邵博也曾糾結過到底該如何處理內容的收聽模式,“到底是應該像B站那樣買回來動畫、紀錄片讓用戶觀看,還是說應該像喜馬拉雅FM或者得到那樣對內容進行收費,當時會有點猶豫”。此前,貓耳FM嘗試過類似前者的方式,例如平臺拿下了《帝王攻略》的獨家版權,由北斗企鵝承製後免費播出。

“我們當時也就一拍腦袋說試試付費,用戶很反感的話我們就改。我們之後完全可以參考股東B站的商業化模式,所以投資方對我們目前沒有變現要求,先做好內容和用戶粘度是關鍵。”嘗試背後或許是移動支付的便利,以及知識付費洗滌下人們對內容買單接受程度的提高讓邵博和團隊有了試探市場的打算。

貓耳FM的用戶們接受了這種模式,“效果還不錯”。平臺的收費設計模式借鑑自日本,前期放出免費試聽內容,後續需支付後收聽。而定價基本在購買小說的消費量級內,“超不多是看這部小說需要多少錢,聽我們廣播劇就花多少。”

自6月1日於貓耳FM獨家播出的廣播劇《魔道祖師》提供了頗有說服力的驗證數據,上線一月時間4期內容點擊量突破1000萬,僅第四期點擊量便為216萬,而這期正是付費收聽的開始。這也意味著這些點擊量數據背後同樣裹挾著現實的消費行為。

大批原著粉絲成為了消費主力軍。在貓耳FM購買過四五部廣播劇的小溫認為,目前消費的動力在於身為原作粉絲的友情支持,“願意付費更多是因為那是我喜歡文章的衍生作品,而且原作粉基本是付費的主力,很少有聲優粉、路人粉願意為廣播劇本身氪金的。”

邵博也更願意將平臺中幾部廣播劇的火爆歸結為IP現象。“這個IP本身就火,只要質量跟上,不管改編成動畫還是廣播劇,它的數據都是碾壓。聲優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

但無論如何,貓耳FM切實證明了付費廣播劇市場的存在。這也讓此前多依賴傳統配音業務營收的聲優工作室有了向新方向發展的可能。北斗企鵝在今年將業務重轉移至聲音產品製作上,瞬心文化也嘗試在今年出品了團隊的首個廣播劇《殘次品》。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瞬心文化成立於2017年4月底,定位為二次元產業IP孵化以及衍生品運營商,具體業務包括IP衍生品開發設計以及聲優藝人經紀,旗下籤約藝人有商虹、沈磊、黃鶯、小連殺、梁達偉、錢文青等。自成立之初,團隊便沒有打算將侷限聲優板塊業務侷限在傳統配音上。

“我初中的時候就開始聽廣播劇,日文、中文的都有,所以對我來說只要有條件,就會嘗試去做廣播劇,而且對於初起步的我們來說,也想沉澱一些作品,所以團隊決定自行購買IP,全部包攬整個製作過程。”作為公司廣播劇業務板塊的總負責人,瞬心文化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唐瑄告訴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

不過,在去年年底鉚足了勁準備去晉江文學城尋找小說IP的唐瑄和團隊有些困擾。原本,唐瑄首先鎖定了此次要率先改編頭部IP作品,“畢竟IP的影響力決定了粉絲流量的基礎,而且我們比較看好面向女性向市場的作品”,她還坦言,“我們會全面分析簽約的藝人,會從他們擅長的領域考慮,也會想辦法為他們創造一些突破和挑戰的機會,然後根據這些因素找適合的作品。”

這樣一來,在多重既定條件的限制下,唐瑄和製作組面前的選擇本來就少了。加之當時貓耳FM、網易雲音樂等平臺已在儲備IP資源,一批頭部IP的廣播劇改編權相繼被售出。“Priest的《殘次品》常駐晉江文學城金榜,還曾被評為2017年年度最受歡迎作品,如此頭部的IP,我們一開始還納悶為什麼沒人買這個。”後來唐瑄有點想明白了,這部未來架空、星際機甲題材的作品“特別難做廣播劇”,“打鬥戲份多而且主題還涉及了關於人性的探討,這意味著劇本改編、後期製作都會很複雜。”

但出於對原著的喜愛,《殘次品》還是被團隊買下,成為瞬心文化的首個自制廣播劇。唐瑄表示,從製作角度分析,除去服裝、道具、舞美等環節,製作廣播劇與組織舞臺表演的流程大同小異。首先是敲定編劇搞定劇本,“場景的穿插、畫面感的設計,這些問題我們都要反覆討論。有時成品的質量需要劇本與後期結合,以《殘次品》廣播劇第9期的場景為例,兩位主角在毒巢相遇,這個場景感的展現就需要我們在背景音的細節處下功夫。而我們劇本改編的主要堅持是儘量將原著原封不動的呈現,因此《殘次品》我們的規劃是4季,每季12集。”

《魔道祖師》廣播劇播放2000萬,二次元音頻告別“用愛發電”?

瞬心文化演繹總監、廣播劇《殘次品》導演沈磊(左一)在錄音現場

之後劇本將被髮送至演員處。瞬心文化分別擁有北京、上海兩個團隊,此次《殘次品》廣播劇的錄製由上海團隊負責,“我們也想盡量讓演員們集中在一起錄音”。而組織試音、劇本圍讀會、正式錄製等活動均將由導演沈磊安排進行,藝術上的整體把控同樣由導演負責。

5月15日,廣播劇《殘次品》第一季上線,於每週二在貓耳FM獨家發佈,從第三期開始需付費收聽,成為平臺付費廣播劇內容之一。“實際上我們對這部劇的營收沒有那麼苛求,”在唐瑄看來,積累商業廣播劇製作經驗、樹立口碑、獲得粉絲才是此次策劃的核心價值。

而對於貓耳FM來說,增加營收也只是探索的一部分。邵博也沒打算把重心全部放在複製爆款上。在他的規劃中,貓耳FM的聲音品類將繼續擴充。哪怕是數據表現稍不足的廣播劇,他也打算繼續更新下去。“可能開發優先級會稍後置,但我們會繼續做,因為內容品類一定是大眾向和小眾向相結合的,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口味的用戶。”

“其實關於付費廣播劇,大家都在探索,哪怕是我們目前的製作體系也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明年年底,或許貓耳FM付費廣播劇業務的優先級便會降下來。但邵博表示平臺對新品類的探索還將繼續。

“肯定會是娛樂向的內容。我們想做年輕人喜歡的內容平臺,就是讓大家來貓耳FM後開心一下嘛。”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