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白巖松:我讀《道德經》第十七章時,樂了。“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這是對領導的評價和劃分。
最好的領導什麼樣?你不過知道有這麼一個領導存在,說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條理順暢,不用天天開會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
還有一個版本更極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領導是感覺不到存在的領導。想想也是,感覺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這是多高明的領導藝術啊。排第二位的領導是被人讚揚的領導。排第三位的領導是被人畏懼的領導。最差的領導是被人天天拿在嘴上罵的領導。

這種劃分非常耐人尋味。我記得“文革”後期,即使呼倫貝爾這樣的邊遠地區,教學秩序也基本恢復了。我媽在學校工作,說了這麼一句話:“其實咱們學校現在挺好的,哪怕校長不在,只要打鈴的人在,就可以正常運行。”這句話讓她捱了一通批,說她不講黨的原則,缺乏組織紀律性。

很多年後,他們老同學聚會,還總是提起我媽這句話,因為那其實是一種挺理想的境界。一個學校,如果只靠鈴聲,就可以各司其職,說明校長領導有方,用不著天天訓話、表決心、摁手印,但方方面面都很好。
我也發明過一個“白氏理論”:
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等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因為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人人不待揚鞭自奮蹄。或許員工10點才來上班,並沒有趕在8點打卡,卻自覺幹到第二天凌晨3點,不需要監督和催促。
《東方時空》剛創辦的時候,從來不打卡,沒有紀律方面的要求,我們卻幾乎住在單位。到了後來強調打卡的時候,影響力就很弱了。
當然,這四句話不僅僅是評價領導或官員,也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種秩序和境界。
總結:
以上是白巖松結合自身實際對企業的領導者發表的一些看法。我個人覺得很受啟發,一個好的領導,就是在與不在都一樣。這才是真正高明的領導。而不是事必躬親,永遠出現在第一線,永遠出現在每一個員工的視野裡那種。
可是這樣的近乎理想化的狀態,要通過什麼途徑來實現呢?我認為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員工關切什麼就去給予什麼,要什麼給什麼並沒有錯,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下介紹幾種方法。供參考。
KSF薪酬模式——用於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為了避免高層佔著位子不幹活又拿高薪,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KSF薪酬模式。
KSF模式的激勵性體現在:
員工有6-8個加薪渠道,薪資彈性大
只要員工自己乾的好,就能自己為自己加薪
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員工獲得高薪的同時,企業獲得高利潤
員工成為企業的經營者,不會輕易離開公司,和老闆一起共同經營公司
KSF的主要設計原理是: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KSF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
KSF與KPI的根本區別:
KSF是怎樣激勵員工拼命工作的?
1、員工清晰的知道怎樣可以獲得高薪,因此工作有了方向
2、員工的薪資完全與其所做的事情結合,你只有乾的多,你才拿的多
3、公司整體會形成一個積極工作的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員工幹活的動力更強
4、員工通過努力多勞多得拿到更高工資,自動自發為自己幹!
KSF案例:為什麼銷售經理也開始關注公司利潤?
如果他的薪資是底薪+提成的模式,那他會認為只有業績與他有關,其他成本、員工流失等等都跟他沒關係。
為了更高的薪資,他會要求公司幫忙提升他的業績,比如降低價格,增加廣告費用,招聘新員工等等。
而採取KSF模式之後,他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那麼在KSF的薪酬模式下,他的薪資是怎樣設計的呢?
1)提升薪酬的彈性創造力,彈性部分佔50%以上----越靈活的部分越具有創造性。
2)將員工的價值進行劃分和細分,將價值分類定價,創造多少價值獲取相應的薪酬回報。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
3)將產值量化與價值量化相結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深入分析價值模式與產值關係,並建立相互融合的計算模式。
KSF設計步驟:
一、首先,找出該崗位6-8個崗位價值點,設置K指標
指標提取要點:
這些指標包括銷售額員工培訓,團隊業績、人創績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注:提取K指標三大原則:SMART原則,BSC原則 ,產值面和價值面相結合原則。
二、然後設置平衡點(老闆認可,員工滿意)
平衡點一頭連著企業利益,另一頭連著員工的利益,支點的核心是產值和價值。
三、最後,根據平衡點和各指標的數據確定薪酬方案
實行KSF模式後,在平衡點(平衡點:根據歷史數據或員工和老闆協商得來的,員工和老闆都認可)的基礎上:
- 銷售額每增加10000元,獎勵12元;
- 回款率每多0.05%,獎勵3元;
- 人創績效每增加1000元,獎勵4元;
- 客戶退貨次數每少一次,獎勵150元;
- ·····
實行KSF方案之後,
1、王經理本人更有動力了,在培訓員工、節約成本上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2、門店員工流失減少,員工積極性大幅增加。
3、餐廳銷售額雖沒有大幅改變,但由於成本費用減少,人效提升,餐廳利潤反而上升了20%。
對員工來說:
1;日常工作有了目標,知道自己重點抓哪些;
2;工資拿多少要靠自己而非老闆;
3;多勞多得,少幹少拿;
4;只要做的比過去好,自然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5;有6-8個加薪渠道,激勵員工主動積極幹,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
對企業來說:
1;員工沒達到平衡點,說明工作做的不到位,自然拿不到高薪;
2;員工達到平衡點,說明員工狀態穩點,做的不比以前插差 ,做的很不錯;
3;員工超過平衡點 ,說明做出了更好結果,自己能拿更高工資,企業獲得更高利潤。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薪酬全績效共贏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PPV量化薪酬模式(適用於二線操作層員工)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以某公司財務主辦會計為例:
財務主辦會計PPV
由上圖顯示,財務的薪酬模式,可以由之前的固定工資分解為底薪+PPV工資;
本職工作:
1、完成業務員提成登記表,得400元/月
2、完成員工工資表,得300月
3、完成員工考勤,得100元/月
4、課程收支表:得200元/月
除此之外,分外工作產值:1、公司考勤工作項:200元(平均每天1小時,每月3日前出考勤表,無差錯無延遲)2、網絡客服項:400元(每天2小時,明確工作要求與標準-好評率、點擊率)3、公司積分運行項:300元(每天0.5小時,錄入分值、排名登記、快樂大會等)4、網絡產品銷售:按提成機制執行5、公司辦公水電費:與去年同期對比,節約部分的10%(上線不得超過300元/月)
PPV模式打破了固定薪酬帶來的束縛!讓二線員工也能多勞多得,為付出的價值而收穫更多薪酬!既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解放了老闆,讓老闆可以將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PPV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
如果你也想擁有拼命努力的員工,請點擊購買【績效核能】一書。給員工加薪不加成本,實現員工拿高薪,企業拿到高績效的共贏結果!
解決:員工流失快,執行力不夠,物料成本浪費嚴重的種種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盤活人才!
書內附數十個行業設計案例,同時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閱讀更多 李太林績效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