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爽貓:史上最差的遊戲》測評:如此誠實的開發商,道出真相!

早在2012年,"不爽貓"憑藉一臉不爽的表情早已紅遍全球。此次推出同題材手遊,也可謂順理成章,但問題是隻有形象的IP又怎樣成為遊戲的呢,被冠上"史上最差的遊戲"的頭銜是故弄玄虛還是確實如此,下面隨筆者進入遊戲詳細看看吧。

《不爽貓:史上最差的遊戲》測評:如此誠實的開發商,道出真相!

畫面方面,該作並沒有太出色之處,介於2D與像素之間的畫面表現實在難讓玩家有太好的印象,場景、動態、特效等也沒太多的內容可言,所以該作最初給人帶來的印象卻是離"史上最糟糕的遊戲"並沒有太大的距離。不過,總擺出一幅不開心的表情"不爽貓",總能給玩家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一臉的不爽 ,這不但擊中貓星人這種生物特質,似乎還隱含著對遊戲、世界萬物的不滿。當然,我們不知道這"不爽"究竟還會有著多少的解讀,但一樣的不爽,各種的造型,總能激起玩家心中最脆弱的萌點,讓大家捨不得厭棄,在無意之間就對遊戲產生莫名的好感。或許引用MOTO Z的一句廣告詞對這能有更好的釋疑——"誰不喜歡小貓視頻呢?"

《不爽貓:史上最差的遊戲》測評:如此誠實的開發商,道出真相!

習慣了"史上最"系列遊戲的薰陶,總以為該作在玩法上會有更新奇創意的玩法呈現,但體驗下來卻發現該作更多的只是小遊戲合集。而且這些小遊戲要不就一些其他小遊戲的重做,要不就是一些過於簡單的玩法,缺少了一點讓人眼前一亮的。遊戲的養成內容主要圍繞收集不同造型的不爽貓而展開,每種造型也會解鎖一種新的玩法。整套模式還是頗為簡單,也沒太多門檻,只要足夠地重來,解鎖也是簡單的事。可惜的是,帶來的新玩法始終還是缺少了驚豔的感覺,漸漸地容易使玩家對遊戲後續少了點期待。

儘管畫面和玩法構成的全部還不至於讓該作走上"史上最糟糕遊戲"這條不歸路,但是你要說這種小遊戲式的玩法,有多大的吸引力還真說不上。不過,該作卻仍然獲得不少玩家們的青睞,為什麼呢?

《不爽貓:史上最差的遊戲》測評:如此誠實的開發商,道出真相!

首先,玩家對"不爽貓"的形象認同超出了遊戲本身。作為一個極具普遍性的IP,"不爽貓"光靠形象就可以收穫不少用戶群體,而這種認同更是超越了遊戲本身。何況該作可以說是充分利用了"不爽貓"的形象來做文章,主線是不同形象的收集,小遊戲也穿插了各種貓的形象,再加上不爽貓的吐槽,讓"不爽"的情緒得到了最大化。放大了萌點,也就等於放大了遊戲的特色,來自IP的認同感也很打程度上掩蓋了玩家對遊戲的認識。

"史上最差的遊戲"一句近似調侃的話語,摧毀玩家對遊戲的期待,為還沒進入遊戲的玩家打進了一支強力有效的預防針。也因如此,玩家對遊戲的心態不再是期待,而是好奇,評價者遊戲並不是做得多好多精緻,而是究竟有多差,多爛。這樣一來,遊戲玩法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就算玩家覺得遊戲做得簡單與重複,也會認為這很正常,畢竟這是"史上最差的遊戲"。沒有期待,自然就沒有失望,遊戲玩起來如宣傳所言,大家也自然地接受了遊戲所呈現的一切,哪怕玩起來真的不怎麼樣。

《不爽貓:史上最差的遊戲》測評:如此誠實的開發商,道出真相!

最後,小遊戲本身做得並不足夠,但遊戲"短平快"的模式及簡單的流程設計為遊戲帶來了快節奏的遊戲體驗,讓能玩家能更快速和更簡單地體驗遊戲的樂趣。而且快節奏的遊戲控制,能有效使得玩家的不爽情感降到最低,畢竟好多時候還沒反應過來遊戲也就結束了。遊戲重複處理,該作也略顯聰明,通過只調整小遊戲的基礎難度(如速度、數量)來實現遊戲的難度遞進,保證體驗統一同時,也有更高的挑戰。

《不爽貓:史上最差的遊戲》測評:如此誠實的開發商,道出真相!

作為一款休閒遊戲,該作的處理十分聰明,用IP的呈現和包裝,為簡單的玩法帶來最好的宣傳效果;用調侃式的命名方式,來掩蓋遊戲本身的瑕疵,同時也能讓抱怨變成讚賞,而這一切都可簡稱為"套路"。為此,該作就算玩起來不怎麼樣,但是仍然能獲得不錯的評價,就算各種的差評也會並認為"調侃"多於評價。只不過,近年來"史上最"系列的遊戲給予了筆者太多的驚喜,自然也就希望該作能在"差"上做更多文章,賦予更多的創意,讓《不爽貓:史上最差的遊戲》更具話題性和遊戲性。

只不過,筆者沒想到該開發商就是如此誠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