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IPO背後:一年虧損28億,上市再尋輸血人?

繼小米之後,美團點評也要赴港上市了。

根據新浪科技報道,

6月25日美團點評正式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高盛、摩根士丹利與美銀美林,華興資本為獨家財務顧問。

根據美團點評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財務細節不容樂觀:2017財年,美團點評總營收339.28億元年內虧損189.88億元,經調整整虧損整淨額為28.53億元

帶著鉅額虧損IPO,美團點評為何急於上市?

美團點評IPO背後:一年虧損28億,上市再尋輸血人?

01

無邊界擴張,處處碰壁

美團是無邊界擴張最經典的互聯網企業。

儘管無邊界擴張一直不被企業所看好,就連滴滴程維也曾在採訪中談到,無邊界地擴張,太多橫向和一家投資公司又有什麼區別呢?但美團點評王興顯然不這麼認為,畢竟,“贏家通吃”才是互聯網世界的競爭邏輯。而細看美團每一個業務,都不能贏家通吃。

外賣是3公里規模效應;團購、打車算是同城規模效應,它也意味著企業每個城市必須盈利。但市場在向頭部集中,全世界都是這樣。美團要成為一家贏家通吃的企業,它不得不去無邊界擴張——通過多維度的需求黏住用戶,打造網絡效應。

縱觀這幾年,美團的業務可以說是遍地播種,然而開花結果的寥寥無幾。包括在線旅遊、打車出行、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衣食住行各方面,業務支線繁雜,邏輯混亂不清。

外賣業務,與餓了麼膠著;酒旅、打車,同時迎戰攜程、滴滴……有媒體統計,美團在餐飲、外賣、旅遊、出行等9大領域的分佈,有盒馬、餓了麼、攜程、滴滴、百度糯米等強勁對手。其中,4~5個領域存在激烈的燒錢大戰,在這樣的競爭中,美團並無優勢。

而在這些叫得上名的業務外,其導致中途夭折的業務項目也不少。事實上,自團購轉型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取得盈利,美團曾高調宣佈開發早餐外賣、共享充電寶、松鼠便利店、排隊機、WIFI等超過10個內部項目。令人唏噓的是,均以失敗告終。

引以為傲的無邊界擴張,可謂處處碰壁。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團點評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02

業務造血不足,盈利能力虛弱

現存業務面臨強敵,孵化業務腹死胎中,美團點評盈利能力令人擔憂。甚至在去年1月,知名大V杜子建就大膽預測,“美團活不過3年”。

這樣的預測多少有些失嚴謹,但種種跡象正在表明,美團點評陣腳有些亂了。

去年年底,美團點評內部進行了新一輪的架構調整,此次調整的主要動作便是設立新到店事業群、新零售及打車事業群。然而距上次的架構調整還不到一年時間,可見美團的調整也是相當頻繁。背後折射出來的,應當是內部戰略的搖擺不定。

但餓了麼張旭豪,對其戰略本質看得清。早在2016年8月的一次演講中,張旭豪提到:“美團的策略我們看得很清楚,更多的是跟進策略,從各個行業都是跟進,從它以前做校內網啊,這個就是深度的複製。”

在跟隨策略下,美團點評“以用戶為中心”的無邊界故事,還是獲得了不少資本的青睞。自2010年獲得紅杉中國1200萬美元A輪融資以來,美團點評已在IPO前燒錢近90億美元。無邊界擴張處處碰壁後的美團點評,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只能讓VC機構成為輸血者。

但這種ToVC的商業模式,終究不可持續。

03

VC不買單,上市再尋輸血人

在90億美元資本的灌輸下,美團的無邊界擴張在眾人眼裡都是野蠻進入,生長迅速。但在野蠻的背後,總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近3年來,酒店刷單、支付違規、二選一……美團的違規操作頻繁。2017年3月13日,北京市食藥監局發佈通報,美團外賣平臺34家存在違規行為的店鋪進行查處。據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顯示,2015年至今,美團外賣平臺因上述不同原因被處罰多達18次,並呈現大幅增長趨勢,其中,2016年為8次,2017年為9次。

在眾多違規操作和C端補貼下,美團外賣卻虧損嚴重,2017年末就曾曝出“3個月虧6億元”的消息。而在百度貼吧等公眾發聲平臺上,也有商家質疑,2018年美團外賣單量下滑明顯,曝光量少了一倍。

面對這一切,VC機構開始動搖了。美國媒體The information就曾報道:美團點評力圖說服投資者,隨著業務拓展至更多領域,公司營收將快速增長並實現盈利。然而,一些投資者擔心,為了提升用戶規模,美團點評在現有業務領域幾乎都燒錢參戰——VC等機構們可能對它失去了耐心。

根據媒體報道,早在2016年1月,美團在騰訊、DST等參與投資的33億美元E輪融資中就簽訂了對賭協議。協議約定,美團點評必須在2年內IPO,且融資後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IPO才有效。否則,美團點評需要將投資金額的120%賠給投資人,總數將近40億美金。

對賭威逼只是其一。還有一方面是,美團又快沒錢了。有媒體初步統計,根據2017年5月美團官方公佈的30億美元現金流儲備,和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美團的資金儲備為70億美元。但由於佈局打車、收購摩拜、投資公司、燒錢做外賣等,到2018年4月,賬上能用的也就只剩34億美元了。

這筆錢,只夠美團勉強撐一年。

沒有VC機構輸血,自身業務沒有激活造血能力,美團除了上市割韭菜補血,無路可走。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美團點評特意註釋“我們歷史上產生了較大虧損,未來我們可能會繼續產生較大虧損。我們立足長遠以抓住戰略商機的經營理念亦可能對我們的短期財務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而反觀二級市場上,那些散戶們手裡捏著的鈔票,正在“獨角獸”、“CDR”等熱炒的概念中散發著誘人的“韭菜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