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克制與壓抑的區別,千萬別混爲一談!

“今天本來想偷個懶、多睡一會兒,等等再工作。但是我剋制了自身的懶惰,立刻就去工作了,完全沒有受到懶惰慾望的影響,是不是很厲害?”

別傻了,那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剋制還是壓抑,我們自身的懶惰慾望從來沒有消失,它如影隨形、絕對不會因為我們的剋制或者壓抑消散。

簡而言之,或許你現在沒有偷懶,但是你一直都會有偷懶的需要,不知道什麼時候工作就會懈怠、工作效率就會降低。

心理學:剋制與壓抑的區別,千萬別混為一談!

早在一百多年前精神分析創始人、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就意識到、並明確提出了“心理能量守恆”。物質能量(熱能)不會憑空消失,人的心理能量也是這樣、它不會消失。所以,不是我們剋制一下慾望、慾望就會消失。

這個問題(剋制與壓抑的區別),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它引申出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太有意義了。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會困惑(也是陶先生回答的意義所在): 既然慾望是一種能量,能量也不會憑空消失,那如果自己有了慾望要怎麼辦呢?

這裡就要說到心理能量的轉換。就像化學能(煤礦)可以變成熱能那樣(礦石燃燒),心理能量也可以互相轉化。

所以,剋制、壓制都不是最正確的方式,正確的方法是把壞的慾望轉化為良性的心理能量。

心理學:剋制與壓抑的區別,千萬別混為一談!

在心理學的專業術語裡,我們叫它,昇華。

舉一些例子:

有暴力衝動的人,可以選擇成為拳擊手、摔跤手

喜歡用言語攻擊他人的人,可以成為評論家

司馬遷創作史記也是一種昇華,他忍受宮刑、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用自己的作品代替子女。

心理學:剋制與壓抑的區別,千萬別混為一談!

最典型的昇華,就是創造。

所以,如果我們發現了自己的惰性、或者慾望。剋制、或者壓抑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千萬不要忘了隨後的昇華。將沉積的心理能量發洩出來。

心理學:剋制與壓抑的區別,千萬別混為一談!

如果我們從事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或者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那麼在工作過程中、我們的心理能量就已經轉化出來了。

如果我們的工作枯燥無味,那麼可以吃一頓好飯、好好享受一下美食,用一些簡單的享受來釋放壓抑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