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縮句和擴句,是小學學習甚至到初中學習中,經常會遇到的一項語文基本功考察題目。很多時候,就連老師也要對著標準答案來進行爭論。語言是一門應用型知識,普遍教學應以能達到應用水平為要;而其中的語法,則具有學術性,要講究,但要針對不同情況來講究。

在實際教學中,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應以應用為學習目的。上級領導規定,語文老師在小學階段嚴格杜絕語法知識的涉及。但三四年級以後,課文學習中無形中已加入了許多的語法知識,各種句型,各類題型,今天先帶小朋友們瞭解一下縮句和擴句改造的基本準則。

縮句

縮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幹。

方法技巧

1、誰是什麼。什麼是什麼。

2、誰幹什麼。什麼幹什麼。

3、誰怎麼樣。什麼怎麼樣。

縮句的一般方法

1、讀懂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詞語是句子的“主幹”,哪些 詞語 是句子的“枝葉”;縮句時保留“主幹”,刪去“枝葉”。如 :繁花似錦的焰火在夜空中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案。

2、注意分析與句子意思關係密切的重點詞。有些詞語雖然是“枝葉”,但它在句子中起主幹作用,是表達句意的重點詞,在縮句時不能刪去。若 刪去,句子意思就會改變。如:住在長江兩岸的人們都愛吃鮮美的鱸魚。

3、縮句後要看句意是否符合原意,是否還有可以再刪去的詞語。

練習:縮寫下面的句子

(1)報春的大雁成行成隊地飛過江北、江南的山川和田野。

(2)笨得可愛的小熊貓差點兒掉下深深的水潭裡。

(3)①聽了這件事,他高興地跳起來。 ②聽了這件事,他高興得跳起來。

(4)託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氣勢洶洶地來捉拿“齊天大聖”孫悟 空。

(5)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

(6)夏日裡,老人們喜歡到湖邊的樹陰下去釣魚。

(7)英勇的紅軍冒著濛濛的細雨和踩著泥濘的道路前進。

(8)勇敢的刑警把狡猾的罪犯抓住了。

(9)海里的泥沙被澎湃的波濤捲到岸邊。

縮句的其他方法

1、按照漢語語法,“的”“地”“得”用法的一般句式如下:

a、( )的+名詞。縮句時,將名詞前的“( )的”去掉

如:辛勤的蜜蜂採蜜。去掉“辛勤的”,則縮成:蜜蜂採蜜。

b、( )地+動詞。縮句時,將動詞前的“( )地”去掉

如: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去掉“繪聲繪色地”,則縮成:老師講故事。

c、 動詞+得( )。縮句時,將動詞後的“得( )”去掉

如:爺爺笑得合不攏嘴。去掉“得合不攏嘴”,則縮成:爺爺笑。

(注:以上說法只是大致而言,並不代表全部;代詞前面也用“的”。) 如:清晨的陽光柔和地撫摸著一望無際的土地。縮句時,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無際的”,剩下的主幹是“陽光撫摸著土地。”

2、根據“自問”及句式如下:

a、( )的+事物+〔 〕地+動詞+( )的+事物

〔誰幹什麼 或 誰是什麼〕

練習:縮寫句子

(1)趙剛的爸爸是我們縣裡的勞動能手。

(2)他那慈祥的目光久久地注視著鍋爐和剛上吊的木 箱。

(3)九歲的學徒凡卡在桌子前傷心地給爺爺寫信。

b、( )的+事物+〔 〕地+動詞

〔 誰 怎 麼 樣 〕

練習:縮寫句子

(1)“天堂”裡的鳥兒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

(2)鳥類的飛翔能力十分驚人。

(3)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獄中的革命者高興地哭 了。

c、事物+動詞(形容詞)+得+〈其它〉

〔 誰 怎 麼 樣 〕

練習:縮寫句子

(1)小麗跑得很快。

(2)他走得很慢,像螞蟻一樣。

(3)新中國成立了,革命者激動地流出了眼淚。

(4)新中國成立了,革命者激動得流出了眼淚。

參考答案

(1)大雁飛過山川和田野。

(2)熊貓差點兒掉下水潭裡。

(3)① 他跳起來。 ② 他高興。

(4)李天王和哪吒來捉拿孫悟空。

(5)蘆葦上好像蓋了白雪。

(6)老人們喜歡去釣魚。

(7)紅軍前進

(8)刑警把罪犯抓住了。

(9)泥沙被波濤捲到岸邊。

(1)爸爸是勞動能手。

(2)目光注視著鍋爐和木箱。

(3)凡卡寫信。

(1)鳥兒飛翔。

(2)能力驚人。

(3)革命者哭了。

(1)小麗跑。

(2)他走。

(3)革命者流出了眼淚。

(4)革命者激動。

擴句

擴句就是給句子的主幹加上修飾或限制的成分,使句子更具體、生動。擴句與縮句相反。

擴句的一般方法

1、在句子的四個擴。“誰”之前擴,“怎麼樣”之前擴、“什麼”之前擴,“是怎 麼 樣”之後擴。

句式如下:

①(擴)的+誰+〔擴〕地+幹+(擴)的+什麼(擴)的+誰+是+(擴)的+什麼

②(擴)的+誰+〔擴〕地+怎麼樣

③(擴)的+誰+幹+得+〖擴〗

2、保留原有意思。

3、不能改變句子的結構。

4、內容力求豐富具體。 具體來說,擴句時,一般在名詞前加上“…的”;在動詞前加上“…地”;在動詞後補上“得…”。

句式如下:

1、( )的+名詞+〔 〕地+動詞+()的+名詞

2、( )的+名詞+動詞+得< >

如:老師講故事。擴句時,在“老師”前加上“白髮蒼蒼的”,在“講”之前加上“繪聲繪色地”,在“故事”前加上“雷鋒的”,最後擴句是“白髮蒼蒼的老師繪聲繪色地講 雷鋒的故事。”

練習:擴寫句子(最少兩處)

(1)( )長城是( )奇蹟。

(2)( )雨( )下。

(3)( )老師( )批改( )作業。

(4)形象銘刻心中。

(5)戰士們直撲陣地。

(6)列車通過大橋。

(7)駿馬奔馳。

(8)她笑著。

參考答案

1、(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2、(豆子似的)雨(嘩啦啦地)下。

3、(白髮蒼蒼的)老師(認真)批改(我們的)作業。

4、(小兵張嘎的)形象銘刻(在同學們的)心中。

5、戰士們(像猛虎一般)直撲(敵人的)陣地。

6、列車(快速地)通過(南京長江)大橋。

7、(一匹全身潔白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馳。

8、(可愛的)她(高興地)笑著。

更多例題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小學語文丨學生掌握“縮句”和“擴句”有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