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祕!

印章石簡稱印章,也成圖章石,是一種以地開石、高嶺石、葉蠟石等為主要成分的多礦物集合體,屬黏土礦物類雕塑材料,主要用於刻制印章藝術品,供篆刻家雕刻家及金石收藏家珍藏玩賞。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在眾多可供篆刻的印章石品種中,雞血石、壽山石和青田石以潔淨如玉、柔而易改的特色,最早受到金石家的賞識,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雞血石生成年代久遠,質地渾然天成,被金石專家譽為“印家三石之首”,下面分別描述他們的鑑別特徵和鑑別方法。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雞血石

雞血石因石質中部分呈現豔麗的紅色,宛如雞血凝成而得名。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基本性質:

雞血石中紅色部分稱為“血”,主要成分為辰砂,主要礦物成分為HgS;紅色以外的部分稱為“地”,主要組成礦物是地開石,主要化學成分Al4[Si4O10](OH8)。主要呈極致密塊狀,個別為變餘角礫狀。血呈細脈狀、條帶狀、片狀、團塊狀、斑點狀和雲霧狀散佈於地上。莫氏硬度在2~4,平均2.5左右。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分類:

按產地可分為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昌化雞血石:是指產於浙江昌化的雞血石。其血色深厚鮮活,但質地稍差,不夠溫潤,有“南血”之稱。

巴林雞血石:是指產於內蒙古巴林的雞血石。起止地細膩滋潤,透明度好,以凍地為主,容易“受刀”,幾乎沒有“洋灰地”,且不含“砂釘”,但血色淡薄嬌嫩,因而有“北地”之稱。

按“地”的性質可分為“凍地雞血石”、“軟地雞血石”、“剛地雞血石”和“硬地雞血石”四大類;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凍地雞血石:是指質地細潤清亮、透明度好、猶如“凍膠”的雞血石,名品、珍品多出自此類。

軟地雞血石:是指質地較為細膩、硬度較低的雞血石,是最為常見的品種,佔雞血石的70%。

剛地雞血石:是指質地較為粗糙、具玉感、硬度較高的雞血石,性較脆,易碎裂,中低檔石料。

硬地雞血石:是指顏色發白、質地粗糙而乾燥、硬度很高的雞血石,性脆,無油性,中低檔石料。

按“地”的顏色可分為牛角凍、羊脂凍、田黃凍、大紅袍、黑旋風、紅帽子和劉關張等數十種。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與相似玉石的鑑別特徵:

雞血石的血色總體上為鮮紅、大紅或硃紅色,血形呈團塊狀、條帶狀、大片狀、雲霧狀、線紋狀、星點狀等,地可有單色或多色,相對密度為2.61,平均硬度為2.5,不透明至半透明,蠟狀光澤。

雞血石vs血滴子(玉髓)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血滴子的“血色”為紅色至紅棕色,“血形”呈斑點狀、星點狀和血滴狀,地通常為暗綠色,光澤常為玻璃光澤。最重要的一點是血滴子的硬度是6.5~7,一般的小刀是劃不動的,而雞血石的硬度在2.5左右,低於小刀5.5 的硬度,小刀可輕易滑動。這一點可以輕鬆區分二者。

雞血石vs硃砂玉(牡丹玉)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硃砂玉的“血色”為硃紅或鮮紅色,辰砂顆粒細小,分佈均勻。硬度是7,也可以用小刀進行輕鬆區分。

雞血石vs壽山桃花凍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壽山桃花凍的顏色為鮮紅,“血形”呈圓點狀,僅米粒大小,均勻分佈。地為白色或透明,硬度為2~3 。

雞血石vs染色岫玉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染色岫玉的顏色為紫紅或玫瑰紅色,“血形”呈脈狀,並構成網狀。地為白、淡綠色,半透明,油脂光澤。硬度為2.5~5.5 。


最常見的四種雞血石的仿造手段

現在市場上欲識別雞血石的真偽,必先要了解雞血石的仿造工藝。現在市場中主要存在四種仿造方式:“添補”、“組拼”、“包皮”、“合成”。

1、“添補”

是在低質雞血石的人工刻挖處填充色料(為防避化驗摻少許辰砂),擴大“血”面,以次充優(此法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

這種方法通常有三類,一類是在原本沒有雞血的石頭上貼片,不留痕跡。另一類是用相似質地的石頭進行拼合,使得原本很小的石頭變大。還有一種是在原本沒血的地方黏合一塊,然後進行俏色雕刻,將黏合處巧妙處理,比較大型的雕件常見這種手段,巧雕的工藝掩蓋了破綻,因而這種方法最不易被人辨識。這些手段的共同特點就是,所貼上去的雞血石都是真的。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2、“組拼”,

是利用雞血石的下角,選其地色相近者拼接成整體,再用樹脂、色料填充不足之處,加以表面處理,經切磨拋光,即成為一塊完整的雞血石印材。此法工藝精細,技術含量高,難度較大,須有相當的工藝技能。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3、“包皮”,

其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雞血石的下角切成薄片,粘貼在普通印石的毛坯上,再用樹脂、色料添補縫隙修飾而成。另一種是在普通印石的毛坯上,用樹脂、色料加少許辰砂,繪製與雞血石相似的“自然”圖案,再平塗一層樹脂封面,如此反覆修飾幾遍,其厚度約2~3mm,凝固後再磨平拋光。此工藝表裡不一,容易被篆刻者識破,經過刻磨即“露出真面目”。這種仿製工藝,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現已落後,已在市場上以“公開身份”出售,謂之“工藝雞血石”,其價格低廉。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4、“合成”

是由石粉、樹脂、色料、辰砂粉等原料,經過工藝調配、鑄型、磨光拋光,此法應有相當的高超技術。按此工藝仿製出的成品表裡如一、外觀逼真,其比重、表溫、硬度以及雕刻手感均相近於真品,即使有經驗的篆刻家也難識別,甚至專營雞血石的商家也常被矇騙。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雞血石一般用於達官顯貴的印章,尤其是國璽,以及國際之間的友誼贈品。雞血石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寶石,具有鮮紅豔麗、晶瑩剔透的天色麗質,歷來與珠寶翡翠同樣被人珍愛,被譽為中華“國寶”。瞭解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將會對雞血石乃至印章石的文化的弘揚大有幫助!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一抹紅雲美了千年,印章石之首——雞血石的鑑定標準大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