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的“六德”和“三賤”

品評印石的方法不是聽其名,也不是觀其色,而是辯其質。當然顏色有時可以作辨別的佐證,同時鮮豔的顏色也是欣賞不可缺少的條件,但畢竟它是處於從屬地位。

“六德”是:細,結,潤,膩,溫,凝


壽山石的“六德”和“三賤”

“細”,指其組成分子極微,極小,即粗之反。

“結”,指其分子緊密,即松之反。石結則光澤好,作印耐用,雕刻花紋不易模糊。細又結則入手有滑感。

“潤”,如久經浸在水裡,有如露之慾滴。

“膩”,如久經泡在油裡,有如油之慾滴。

“溫”,如久經蘊藏在土裡,田裡,有出土之氣,或曰寶氣。

“凝”,指結而潤。凝靈即成凍狀,半透明。凝靈至甚,則晶瑩,全透明如水晶,有如寶玉。

壽山石的“六德”和“三賤”


石之六德具備者,唯有田石,斯謂上品,無怪乎人稱之為“印石之王”。

石之有四德,五德者為中上品。例如雞血石之地純者;都成坑,尼姑寮,沒醉寮之如杏黃,慄黃,枇杷黃而泥如脂者;蛇匏紅或黃之溫凝者,此數種石,同屬高山系上乘石,具有細,結,潤或膩或凝靈之品質。

坑頭水晶凍,《後觀石錄》貌之謂如杏黃,如瓜瓤紅,視之令人食指動;

天藍凍,如青天散彩,如湖波晚照,《後觀石錄》謂衣拂之有痕者,具有細,結,潤,膩,晶瑩之品質,均佳品也。

壽山石的“六德”和“三賤”


白芙蓉石細,結,凝,潤之處均甚突出。諸石皆不可忽視,收藏家,鑑賞家宜珍重之。如此認真品鑑,則佳支大致可得也。

石之有三德四德者即中品。如高山系之桃花,似胭脂之漬粉,嬌豔為壽山石之冠。瑪瑙紅,月尾紫,月洋系之半山,綠箬通,旗山系之老嶺晶,旗降等均中品。

“三賤”即粗、松、脆


壽山石的“六德”和“三賤”


粗:指印石構成的顆粒粗糙,包括呈乾粉狀的“死灰地”(猶如古玉上的鈣化斑點,刻之即剝落)、乾澀的“甘蔗渣點”以及肌理內混雜異物(如圍巖、馬牙石、砂、釘等)。質粗的印石多見於彩石中,是這種石頭形成過程中,蝕變、固壓和結晶不徹底所致。一般說來,石頭蝕變次數愈粗。質粗的印石無光澤,呈土地狀集合體,入手感覺澀滯,更無油膩可言,這也是低檔印石中質次者的通病。

松:指印石的結構鬆散,結體不致密。輕碰即傷,軟弱如干硬的泥土,始終像缺油的樣子,難以篆刻,屬於蝕變、固壓程度較差的反映。

壽山石的“六德”和“三賤”


脆:不是指印石堅結脆爽,而是指與鬆散相近的一種現象:刻之即剝落、崩渣,或軟硬不一,篆刻時刀不入,或出現石質堅滑的拒刀等慰情況,難以表現刀痕效果。

印石如具有“三賤”之一者,的確算不上好的印石。不適合用於篆刻或工藝石雕。

印石品位的等級是先後有序的。舊石之所以優於新石,舊藏的印石品位之所以優於後來印石的品位,就因為開採、製作的年代久,印石的穩定性高,變色和褪化現象也少。

另外,舊石大多經過幾人之手,把玩得寶光燦燦、古趣盎然而惹人喜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