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我的父親陳輝,山東省沂南縣人,生於1921年12月,1985年12月23日病逝於北京解放軍301總醫院。

我的母親方掬芳,湖北省廣濟縣人,生於1931年11月24日,2007年5月30日病逝於青島解放軍401醫院。

如今父母均離我已多年,但他們的音容笑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在此“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追往思人,懷念之情更加強烈。謹以此篇,送上我的無限深情…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我的父親

六十年代初老爸的軍旅生涯面臨新的抉擇。當時軍委為了加強海軍建設,決定從陸軍抽調一批優秀的政工幹部充實到海軍各部隊去。軍人的使命和責任使他義不容辭的將其畢生的精力和熱情投向了蔚藍色的大海。

1962年底老爸告別了生死與共的戰友和戰鬥生活20多年的老部隊。此時老爸牢記著戰友們臨別之言:“38軍的人到哪兒都是好樣的,相信你不會給38軍丟臉”,“願你這位陸地的猛虎 戰場上的紅星,早日成為水中的蛟龍”。

祖國的萬里海疆碧波盪漾,但更多的將是驚濤駭浪。

老爸身穿一身陸軍的黃色將校呢(不到換裝季節)來到了海軍旅順基地潛艇部隊,在一片藍色的世界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軍隊是一個講戰功論資歷的群體,特別是在那個崇尚英雄的年代,大家對這位來自萬歲軍,經歷過無數次戰鬥屢立戰功的同志,能否在這裡打開局面都在拭目以待。潛艇部隊是一個高技術的兵種,常年擔負著國家的戰略值班任務。老爸以他的人格魅力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很快就溶入了這新的戰鬥集體。他上潛艇下連隊,隨艇出海執行任務,把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到每一個戰位。他給大家講戰鬥故事,特別是講在朝鮮和美帝作戰的親身經歷,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把在陸軍時優良的傳統,通過言傳身教在這裡發揚光大。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業務。很快老爸的工作就打開了局面,並得到了上級認可。

64年8月爆發了北部灣事件,隨著戰爭的逐步升級,軍委決定組建潛艇南下作戰支隊(當時南海艦隊沒有潛艇部隊,只是在60年成立了32支隊的領導班子,因一直都沒有潛艇列編,該建制於62年撤消)。作戰支隊從當時全軍的三個潛艇支隊中挑選組成,抽調的潛艇都是戰鬥值班艇,人員也都是各部門最拔尖的。老爸臨危受命,擔任南下作戰支隊的政委。這是黨對他的信任,也是上級對他工作的肯定,他深知肩上擔子的份量。軍人的天職就是要打仗,就是要隨時做好為國家利益而獻身的精神準備。能為保衛國家利益而赴湯蹈火,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他的榮耀。

為了保密起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秘密進行。65年深秋部隊集結完畢 整裝待發。按命令一天只能出發一艘潛艇,支隊長隨第一艘艇出發,老爸跟最後一艘艇斷後。當夜暮降臨的時侯,老爸站在碼頭為先行的戰友送行,目送著潛艇消失在夜色中,軍人的使命讓他們義無反顧。當時艇上只有少數領導知道此行的目的,一般幹部和戰士只是當潛艇駛出軍港進入公海後,才得知自己是要參加南下作戰任務。

南下途中接軍委命令,編隊進入舟山群島的大榭島待命。何時下南海還要看局勢的發展而定。不久文革開始,加上國際局勢有所緩和,潛艇參戰的迫切性已不是很大,何時進入南海就成了當時的主要問題了。但誰也沒有想到一等就是三年多,這是不尋常的三年,是要隨時處於待命狀態的三年。編隊出發時任務明確,就是要奔赴前線作戰,那時大家精神飽滿鬥志昂揚,可現在情況的變化讓大家一時難以適應,這將是整整三年多的長時間待命。出發時為了保密,不可能也不允許和家人通氣,現在時間一長兩地分居的很多不便就顯現出來。此時部隊建制上已歸南海艦隊,對外稱潛艇32支隊。可待命地點是在東海艦隊所轄的一個小島上,很多事情都要由東海艦隊代管,實際上就是兩不管。長期駐紮在小島上遠離大陸,物質條件也十分艱苦。面對這一切,做為黨委書記的老爸和支隊長團結一致配合默契,帶領一班人患難與共合舟共濟,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擰。穩定了廣大指戰員的思想,讓大家樹立起長期作戰的精神準備,使部隊始終保持高度的戰備狀態中。指戰員們紛紛表示決不辜負黨的重託,做到一聲令下立刻出動。

正當全體指戰員一心一意,投入到緊張的戰備工作中的時候,一條聳人聽聞的“作戰支隊有可能是黑戶口”的消息流傳到駐地並迅速蔓延。搞的指戰員們人心惶惶,嚴重的影響了部隊的正常訓練和戰備工作。

有個別同志為此事質問支隊黨委:既然現在不能南下,我們仍在這裡不進不退,待命哪有這麼長時間的。難道我們支隊真如傳言所說的是黑戶口,與二月兵變有關。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老爸心裡也沒有底。畢竟現在是文革時期,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怎麼辦?只能迅速將此情況報告上級,弄清真像。同時儘可能的穩定部隊的情緒。

在那段日子裡,全體指戰員都翹首以盼北京的消息,儘管等待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對等待者來說卻是那麼的漫長。

不久,北京終於傳來消息,日理萬機的總理辦公室回覆海軍:南下作戰是毛主席批示的。“暫駐大榭島”也是總理根據主席的指示決定的。

消息傳來,部隊一片歡騰。有驚無險的一段插曲。

後來,毛主席曾為該支隊執行戰備任務做出重要批示:“同意120潛艇出海巡邏”。這也是毛主席唯一一次為我海軍常規潛艇執行任務做出批示。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65年深秋,籌建南下作戰支隊的一班人,拍攝於老虎尾。

前排中間是老爸,作戰支隊政委,時任潛二支政委。左手邊蘇軍,作戰支隊長,時任潛十二支隊長。 右手邊時任海軍潛艇部付部長孫濤。後排左起第一人張守群,作戰付支隊長,時任潛二十二付支隊長。第二人李海如,時任潛二支付政委。第三人劉洪陸,時任潛二支隊長。前排右起第一人?胡維行。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前排第二人劉自思,潛二支付支隊長。第三人陳輝,第四人蘇軍,第五人張守群。後排第二人劉啟航

部隊在大榭島待命的三年,正趕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海軍是文革的重災區,拉幫結派,大搞層層站隊在全軍是出了名的。因支隊長參加了海軍的三.三黨委會,被劃為“站錯了隊”。那時站錯了隊的同志回到部隊後都要受到衝擊和批鬥。同在一個駐地的東海艦隊潛艇22支隊的領導就受到了衝擊,人被批鬥家也被抄。受這種極左思潮的影響,在一小撮壞分子的煸動下,32支隊也有部分不明真相的同志衝擊支隊黨委會,企圖揪鬥支隊長,分裂支隊黨委,擾亂正常的戰備執勤和訓練。在這關鍵的時刻,老爸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受外界干擾頂住了壓力。對那些要求揪鬥支隊長的人鄭重表態:我們是經毛主席批准的國家戰略值班部隊,隨時要擔負著南下作戰任務。你們有意見可以反映,但不能開展四大,更不能揪鬥。對於那些仍不肯罷休,要衝擊黨委會的人則義正言辭的說:如何處理此事,是我們黨委內部的事,我是黨委書記,我會向黨負責的。你們非要揪鬥,那就先揪我吧。

做為黨委書記的老爸為人正派,不為名利。堅持原則,主張正義,不搞陰謀詭計。大公無私,顧全大局,堅持不整人。以黨委的名義承擔一切,帶領黨委一班人齊心協力的頂住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迅速穩定了部隊的情緒,使支隊成為文革期間海軍唯一沒有捲入派性的師級單位。

正因為如此,不僅保持了部隊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為海軍建設保存了大批的幹部和人才。為後來許多同志走上海軍和艦隊的領導崗位打下了基礎,這和老爸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

團結戰鬥,朝氣蓬勃的32支隊黨委一班人。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66年拍攝於大榭島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老爸在海軍工作22年,和蘇軍同志在一起共事的時間就有12年,其間三次合作三次分開。

蘇叔曾和我們說:每當我和你父親在一起搭檔時,心情就舒暢,工作就順利,就出成績。這也是我工作最輝煌的時期。

如今二位老人均已做古,但他們二人的合作,做為軍政合作的楷模,直到今天仍被廣大潛艇部隊的指戰員傳為佳話。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在工作中我們是戰友,在生活中我們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68年8月,老爸再一次受命,先行離開了32支隊,來到了海軍榆林基地。

榆林基地在海南島的最南端,地處祖國海防的第一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那時美國軍艦和飛機經常在瀕臨我領海線的公海上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並多次侵入我領海領空進行挑釁活動。每當美軍演習時,巨大的飛機轟鳴和炸彈爆炸聲,震的部隊大院營房窗上的玻璃嗡嗡做響,為了不讓玻璃破碎只有在玻璃上貼上防震米字條,讓人有一種戰爭近在咫尺的感覺。

老爸那時要經常上高山下海島視察部隊,率艦艇遠航西沙巡邏。在戰備最緊張的時侯天天都必須在坑道里值班。

除此之外,每年冬季還要負責接待來此休養的中央首長和外國友人。最怕的就是江青的到來,她一來駐軍首長出於禮節必須要陪同,她晚上喜歡看電影,打撲克,有時會玩到很晚。這讓擔負繁重的戰備任務的駐軍首長叫苦不迭。

老爸在榆林基地工作了五年,有工作和戰鬥後的喜悅,也有思想上一時的煩惱,這也許就是軍人的無奈。軍人的職責就是奉獻,這也是老爸終生的追求。他把他的足跡和汗水留在了南海的山山水水,也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別了,榆林。新的重任又要落到老爸的肩上了...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相片拍攝於榆林大東海的礁石上

 海軍是技術密集的軍種,而潛艇又是海軍艦艇中技術密集程度最高的。這就要求潛艇部隊的人員要有較高的軍政素質,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這種要求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為加速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提高部隊的戰鬥力,迎頭趕上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浪潮,72年6月海軍黨委決定在原潛水艇學校和潛水艇士兵學校的基礎上恢復重建潛艇學校。潛艇學校是培養海軍幹部的搖籃和加油站,同時每一個新入伍的潛艇水兵必須在這裡,經過一年的培訓才能分配到部隊。可是這兩所學校在文革中卻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學校的各級黨組織和教學系統全部癱瘓,學校被迫於69年撤消。

在選配新潛校領導班子的問題上,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即然是恢復重建,就要以原潛校的人員為主,即仍由學校管教育。一種是要從全海軍的潛艇部隊中挑選優秀的幹部,人員來自部隊,即以部隊管教育。幾經醞釀和實踐,老爸再一次受命。73年8月老爸來到了青島,參加潛校的重建工作。並於同年11月被海軍黨委批准為籌建潛艇學校委員會臨時黨委書記。當時重建潛校的人員主要來自三個艦隊和海軍機關及原潛校。由老爸和校長親自分赴各地選拔。

重建潛校伊始百廢待興,文革的破壞隨處可見,教學設施營房和場地一片狼跡,教學秩序和規章制度蕩然無存,教員隊伍人心惶惶,受派性的影響,人才大量流失。

萬事開頭難。面對這一切,老爸和黨委的一班人帶領全校教職員工,一切從零開始,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昂揚的革命幹勁投入到潛校的恢復重建工作中。

針對教員隊伍力量不足的現狀,採取了求助外援的做法,向國防科工委和國防科技大選調專業的技術骨幹。根據總政的文件精神,召回了在文革中被錯誤處理並被複轉到地方的教學骨幹。同時面向潛艇部隊,把有實踐經驗的艇長和專業骨幹充實到教員隊伍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扭轉了被動的局面。通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和辛勤勞動,潛校的面貌煥然一新,學校的各頂工作逐步走向正軌。第二年就開始接收新學員,對潛艇部隊的幹部進行了輪訓,並開始培訓新年度的潛艇水兵。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老爸在學校的閱兵式上,歷次首都國慶大閱兵中的水兵方隊都是從這裡走向天安門廣場。

  海軍黨委充分肯定了潛校黨委這幾年的工作,認為該黨委是有革命幹勁,朝氣蓬勃,團結一致的戰鬥集體,並把他們的經驗加以推廣。78年潛校黨委被海軍黨委樹為海軍軍以上黨委的先進典型及標兵單位。

1983年6月,中央軍委命令:海軍潛艇學校改為海軍潛艇學院。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陪同海軍領導視察學校

  老爸在學院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2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來海軍較晚,在海軍可以說是個新兵。但他多次受命於危難之際,奉命於關鍵崗位勇挑重擔。從黃海之濱到西沙群島足跡踏遍萬里海疆。

老爸去世後,海軍當時一位領導代表海軍黨委鄭重的對我們說:你們的父親對海軍對潛艇部隊的建設是有功的。他們那一批共有80多人(指62年~63年初從陸軍選調來的優秀軍.師.團政工幹部)在海軍這麼複雜的工作環境下,能幹到最後,堅持到底,並得到重用的只有他一個人。

老爸在海軍憑著對黨的一片忠心,對工作的極端熱枕。用自己的能力,一步一個腳印的書寫自己的歷史。他以實際行動羸得了潛艇部隊廣大指戰員的口碑,這是不朽的豐碑。

海軍原付司令傅繼澤曾對我們兄弟說過:你爸爸是個好同志,他是潛艇部隊的有功之臣。

是的,老爸把他的後半生精力都獻給了大海。正如海軍原付司令高振家在老爸追悼會上的悼詞所述:他對人民海軍的建設,特別是對潛艇部隊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老爸在工作中

老爸去世後,我們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這張老爸的親筆手書。無需去考證這是否是他的作品,還是抄錄的名言。總之這正是老爸一生的座右銘,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做人的標準。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老爸的親筆手書

  在結束此文時,突然想起一首上世紀六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歌曲。歌詞是: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紅日東昇照四方。偉大的人民頂天立地,偉大的軍隊步伐堅強。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領導我們向前。高山不能擋,大海不能攔,大海不能攔。

老爸老媽不正是這軍隊中的一員嗎,他們的步伐是那樣的堅強。他們是真正的軍人,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基石和脊樑,是最可愛的人。

懷念你老爸!老媽!

懷念老一代的軍人!

老兵不死,老兵萬歲!你們的精神將永恆...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84年總書記接見駐青部隊領導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老爸生前獲得的部分各類獎章,聽老媽說還有一些在入朝前遺失。

曾經的戰火硝煙,曾經的崢嶸歲月,曾經的激情年代。

父母用青春和熱血點燃了新中國的光芒。

歲月把父母的身影留下,思念在心中永遠,永遠……

我的父親當海軍的日子

大家好,這裡是“潛艇兵之家”,請關注我們支持一下可敬的潛艇兵們,這裡每日為您推送有關他們的文學、攝影作品及戰友聚會報道等信息,如果您喜歡本文請評論、轉發吧,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人民海軍的風采!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