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谷建芬成就第一代的經典詠流傳,觀衆爲她三度起立鼓掌

82歲的谷建芬老師是中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她創作了千餘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那就是我》、《綠葉對根的情意》、《思念》、《燭光裡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歌聲與微笑》、《二十年後再相會》等作品整整影響了兩代人。為什麼從事流行歌曲創作的谷建芬,到了晚年又開始創作兒歌呢?

在《經典詠流傳》中,谷建芬老師談起了自己創作兒童歌曲的緣起,一位朋友告訴她“你看現在的孩子都沒有歌唱了”。於是,2005年開始,70歲高齡的她便毫不猶豫地投入到創作中,譜詩成曲,給孩子創作經典。谷建芬老師總說“要為孩子們留下歌曲,要讓他們在歌聲中長大”。

82歲的谷建芬成就第一代的經典詠流傳,觀眾為她三度起立鼓掌

13年50首歌曲,平均每年4-5首,每首大概費時3個月,可見谷建芬老師對待每一首作品都不曾馬虎。寫了20首的時候,丈夫擔心她身體狀態,勸她“寫得差不多了,就停停”,可是谷建芬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堅持創作,即便熬到凌晨四點,東方發白,谷建芬老師對待給孩子們的歌曲依舊是一絲不苟。

50首隻差一首,遭遇人生雙重打擊,依舊為經典傳承熱血創作。轉眼到了2016年,在歌曲創作到第49首時,谷建芬老師的生活卻遭受了極大變故,相濡以沫丈夫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相隔8個月後,小女兒又因為腦出血突然地離開了她,接連的重創讓谷建芬老師十分痛苦,她甚至變得不會彈鋼琴了,50首就差一首完稿,可是卻怎麼也寫不出來了,“老伴,女兒走了以後,我不想寫,但是寫什麼我也不知道”。回憶起往事谷建芬老師眼中含淚,臺下觀眾也跟著紅了的眼眶。

82歲的谷建芬成就第一代的經典詠流傳,觀眾為她三度起立鼓掌

谷建芬老師的創作之路著實不易,然而即便遇到這樣的打擊,谷建芬老師也沒有因為悲傷而忘記自己的使命。有一天,她遇到了兩句話“有種幸福叫放手,有種痛苦叫佔有”。谷建芬老師豁然開朗,決定將痛苦擱下,幸福地放手,於是她又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終於在2017年的時候完成了50首《新學堂歌》。

然而已是耄耋之年的谷建芬老師,還是沒有想過停筆,“我想我還要努力的寫下去,有音樂陪著我,我一生絕對會長久地走下去”。谷建芬老師這份赤子之心,讓全場觀眾再次起立鼓掌。

大家寫小歌,這是第一代的經典詠流傳,庾澄慶在節目中對谷建芬老師表達了由衷的敬佩:“詩詞和兒童啟蒙相關的都是大師的作品,與兒童有關的音樂也應該由大師來完成”。並向谷建芬老師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一份集合了全國各地小朋友在校園裡唱跳《新學堂歌》的視頻,看到這些新鮮有活力的生命在演唱谷建芬老師的作品,庾澄慶又忍不住感慨道“從您身上我們才知道,您才是第一代的《經典詠流傳》,原來這個節目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我要再度站起來向谷老師致敬。”說罷又帶著全場觀眾第三度起立以掌聲致敬。

82歲的谷建芬成就第一代的經典詠流傳,觀眾為她三度起立鼓掌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谷建芬老師的《新學堂歌》就開始在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和中小學生中普及,甚至推廣到了自閉症兒童的課堂上,經典與音樂結合力量幫助這些孩子們打開了心靈,真正的大師正如谷建芬老師那樣,一定是用他們全部的才華為一個民族的未來工作。

《新學堂歌》是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晚年為孩子創作的“譜詩成曲”的兒歌系列,歷時13年,共50首,每一首極具中華文化特色,成為了兒歌音樂啟蒙和國學啟蒙不可或缺的理想教材,2007年開始,《新學堂歌》就已經在國內部分學校進行推廣。這些歌曲不僅保留了谷老師作品旋律優美且易學易唱的特點,更抓住了古詩詞的韻味和意境,在清新的旋律中,讓孩子與古代聖賢輕鬆對話,深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谷建芬也曾說過:“創作《新學堂歌》比我之前的創作都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