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網貸死了,你的錢就能安全了?

歷史總是相似的,還記得4年前的“千團大戰”麼?團購鼎盛期,有幾千家網站同時競爭,如今百度糯米已經鮮為人知,風光不再,剩下的是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一家獨大;去年的共享單車潮席捲全國,一時間大街小巷五彩斑斕的單車比彩虹的顏色還多,小鳴、小黃、小藍紛紛入局,最後活下來幾個?(據說小黃也快要“黃了”)

優勝劣汰是所有行業都逃不出的規律,喧囂之後,d一定是競爭力最強的頭部平臺留下。任何行業都是這樣,包括網貸。

網貸行業在國內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從高歌猛進到現在劇烈洗牌,二八效應和監管的洗禮,都將使這個行業迎來理性發展期。

美國金融業夠繁榮吧,網貸平臺才不足500家,反觀國內,前兩年,幾千家質量參差不齊的網貸平臺同時進軍這個行業。參照美國的市場體量,預計國內網貸行業90%的平臺都將面臨淘汰,只剩10%左右的頭部平臺能存活下來。至於那些打著網貸旗號圈錢的平臺,在這次洗牌中已經倒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在殘酷的競爭中,看誰能有實力挺到最後了。

如果這個網貸死了,你的錢就能安全了?

很多人鼓吹網貸將死,沒有平臺能活下來。

認真的說,這是不可能的。

網貸行業是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無法在銀行得到解決,必然會產生需求。以前,他們迫不得已會去借高利貸,但風險極大,高利貸的利息不是普通行業能週轉過來的,很多小企業主因此破產。

另一方面,老百姓的理財需求得不到滿足。銀行利息太低,完全跑不贏通脹,存到銀行就是賠錢;股市風險又太高,進去就是韭菜,股災的時候多少人輸的一無所,不少人現在還套在股市裡;基金起點太高,沒有專業的金融知識很難深入;房子是能賺錢,但是房價居高不下,有幾個人有能力投資呢?連剛需的首套房還在頭疼呢,談何炒房?

手裡有閒錢的老百姓有得選嗎?

放在銀行的話一年也就4%左右的利息,要是投網貸,只要不貪圖高收益,中了不法平臺的招,選擇穩健合規的平臺,基本都能達到一年7%—10%的收益。雖然比起貼息時期,利息是低了不少,但這才是行業正常的投資利息。

合規經營的平臺都在追求平穩長期發展,考慮到經營成本斷然不會輕易加息。反而是那些有問題的,以高息吸引投資人,最後連本金都帶走。

綜合投資門檻、流動性、風險性、收益性、穩定性裡權衡,網貸仍然是最佳選擇,它有解決借貸剛需、市場合理存在的邏輯。這不是賭,而是堅信網貸行業必有未來。

那麼,如何選擇平臺呢?哪些有競爭力的平臺能成為最後活下來的10%?

1、首先要看背景。

對網貸平臺而言,股東背景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選擇有正規股東背景的平臺。有些平臺會包裝一些野雞風投或者假冒國資背景進行大肆營銷,這樣的平臺一定要避開。

儘量選擇那些有頂級風投注入的平臺,比如紅杉資本,它曾成功投資了蘋果、阿里、京東、奇虎360、滴滴出行、美團點評等企業,眼光相當毒辣。像紅杉資本這樣的風投在投資之前,一定會對平臺進行非常嚴格的調查,他們的專業審核,實際是對平臺的一種信用背書,畢竟,風投的眼光可比我們普通人好太多了。

2、篩選資產類型。

監管明確規定,網貸要堅持普惠金融、小額分散的經營理念,針對個人、企業借款分別設定還款額不超過20萬元、100萬元。

在選擇平臺之前,先去官網看他們的標的資產信息披露。從近期出現的問題平臺彙總來看,以個人消費分期貸為主要資產端的平臺還沒有出現過暴雷。原因是此類資產符合小額分散的監管要求,且有一定的真實消費場景。相對大額企業類貸款來說,流動性更高,且自融風險性較低。

3、銀行存管

很多人有疑問,有銀行存管的也有暴雷的,那銀行存管還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銀行存管只對合規經營的平臺管用,對蓄意自融,挪用資金,旁氏騙局的平臺而言,銀行存管無法管控。

雖然銀行不承擔責任,但平臺暴雷還是會給銀行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很多銀行與P2P平臺合作格外謹慎。

其他方面,還可以參考創始人和團隊的背景,金融的本質是風險,而風險是需要時間沉澱的,那些有著幾十年金融領域風控經驗的創始人會始終對風險有敬畏之心。

網貸才走過十年時間,比起銀行幾百年的風險沉澱,還差得遠,那些連經濟週期和危機都沒經歷過的創始人,縱使有再好的營銷能力也抵不過金融行業的老江湖對風險的判斷力。網貸終歸是風險經驗和科技能力相結合的平臺,而風險經驗一定是比科技能力佔的權重更大。

這個行業依然有真正的踐行者,投資人理性思考,學會判斷風險,還是有機會的。

如果網貸投不了,還有其他渠道能放心賺這麼高的收益嗎?

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