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弗莫爾系列之六:歷經八年磨難 終又東山再起

利弗莫爾系列之六:歷經八年磨難 終又東山再起

利弗莫爾在1908年操作棉花期貨的時候,由於太聽信託馬斯的建議,做錯了方向。造成了200萬資金只剩下20萬。

為了能儘快地把賠的錢撈回來,他又用那20萬資金繼續操作。由於剛賠過大錢,整日憂心仲仲,再加上太急功近利,不能理智的判斷市場。一段時間的操作後,不但沒賺到錢,反而把剩餘的20萬資金又賠光了,還欠了幾個交易所十幾萬。

這對他來說真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打拼,他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甚至比起點的時候更窮困潦倒。他簡直無法原諒自己犯下的錯誤,每天都處於煩躁不安的狀態,甚至不想再做交易了。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欠的錢還要還。怎麼辦呢?他意識到自己不能被打敗,必須要重新站起來。他要離開紐約這個傷心地,換個新的環境調整狀態。順便再籌些做盤的資金。

於是他來到了芝加哥,去到了曾經跟他有業務往來的一家證券公司,這家證券公司比較信任他的交易能力,允許他在他們公司進行小額交易。

他開始謹小慎微的交易,他認為憑他的能力,賺回失去的財富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美好的藍圖剛剛憧憬好,又有一件事打破了他的計劃。他曾經認識的一個叫盧修斯的朋友給他發電報讓他去紐約一趟,說有重要的人要見他。

利弗莫爾本不想去的,因為他現在經濟太緊張了,不想把錢白白浪費掉。可是那個朋友對他說確實有好事情,不來會後悔的。

利弗莫爾系列之六:歷經八年磨難 終又東山再起

已經到窮途末路的利弗莫爾,也期盼著有什麼好運會突然降臨。雖然他有些擔心,但還是去了。

原來是著名的威廉森與布朗證券公司的丹尼爾·威廉森先生找他。威廉森對他說,早就聽說他的大名,知道他擅長大手筆操作,他們公司正好缺這方面的盤手,希望利弗莫爾能來他們公司。

利弗莫爾說他現在沒有錢交易,威廉森就給了他2.5萬美元的支票,讓他隨時支取。如果賠光了,他再給提供。

一個陌生人突然對自己這麼慷慨,利弗莫爾也有些懷疑,就問威廉森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他是不能接受的。

威廉森說他們公司有幾個大客戶,常常大量交易,他不想他們公司每次對一隻股票做空一兩萬股,讓整個華爾街都懷疑是那幾個客戶操作的。如果利弗莫爾操作的話,那別人都不會懷疑到他們公司頭上了。

這個解釋聽起來很合理,利弗莫爾就接受了。不管怎樣,他有錢交易了,似乎很快就會看到光明。

他用威廉森給他的錢開始交易,很快就找回了以前的感覺,交易特別順利,短短三週時間,他就用這2.5萬美元賺了11.2萬美元的利潤。

他取出了2.5萬美元,原本想還給威廉森後,剩下的錢就可以心無牽掛的做交易了。但沒想到威廉森不要他的還款,說等他以後賺得更多再說。

利弗莫爾是屬於那種很善良又知恩圖報的人,覺得人家不要還款,他也不好意思套現。所以他賺的錢一直在賬戶上,沒有實際套現。

利弗莫爾繼續交易,每週都有盈利,心情特別爽。他暗暗盤算著要照這樣的速度,過不了多久就有能恢復1907年的春風得意的狀態了。

利弗莫爾系列之六:歷經八年磨難 終又東山再起

有一次,他看好了切薩皮克大西洋公司的股票要下跌,就放空了8000股。沒多久,威廉森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你賣空了8000股,這個操作可夠糟糕的,我已經給你平倉了,並轉為做多”。

他確信切薩皮克大西洋的股票會跌,行情上顯示的清清楚楚,而且他對整個大盤都看跌。他極力向威廉森證明自己的觀點,但威廉森還是奉勸他不要賣空。

最後他的情感戰勝了理智,畢竟威廉森對他這麼友好,又是董事會主席的妹夫,他還能說什麼呢?

這次操作虧掉了之前所有的利潤,他還欠了公司15萬美元的債務。他非常難過,不過威廉森讓他不用擔心。對他說:“我會幫你度過難關的,但你要給我幫你的機會,你必須停止單獨行動,你暫時就停止交易吧”。

大概六個月後的一天,威廉森滿面笑容的來找利弗莫爾。給他一張賬條,利弗莫爾發現威廉森不但幫他清掉了所有債務,還在賬戶上留了一小筆錢。

利弗莫爾高興壞了,認為拿著這些錢就能輕而易舉的賺大錢了,因為當時市場走勢不錯。但威廉森卻對他說:“我已經幫你買進了10000股南大西洋的股票”。那是他姐夫馬奎德控制的另一條鐵路,馬奎德掌握著這隻股票在市場上的命運。

利弗莫爾能說什麼呢,威廉森這麼幫他,總不能駁人家面子,只能對人家說“謝謝”。

哎!買進的南大洋跌了,而且一跌不起,利弗莫爾又虧了。他也記不清在威廉森在幫他把那10000股拋掉之前他虧了多少,反正只知道他欠威廉森的更多了。

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幾次後,利弗莫爾突然明白,原來威廉森根本不是幫他,而是利用他。

因為威廉森的姐夫馬奎德得了絕症,可能不久就要離開人世。這些股票都要作為遺產留給他的姐姐。

他利用利弗莫爾為他姐夫的操作作掩護,以達到他姐夫大手筆操作的目的。

利弗莫爾非常生氣,離開了威廉森與布朗公司。

利弗莫爾系列之六:歷經八年磨難 終又東山再起

他越想越後悔,如果當初自己不那麼重情義,及時把那些錢套現。他現在都可以做幾萬股了,早都可以東山再起了,可是,他卻白白被利用了一段時間,一無所獲。

最令人氣憤地還不是被利用,而是從那以後,股市最好的時光不復存在了。從1911年到1914年,整整四年間,股市都沒有太多機會,股民們一分錢都賺不到。

利弗莫爾去到了其他公司,雖然市場沒有機會,他還是不斷的交易。經歷了這麼多,他無法讓自己平靜下來,他不甘心,他要從市場中拿走這原本屬於他的財富。

在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下,他越做越虧,欠的錢越來越多,等達到一百多萬的時候,他再也無法承受,被迫停止了交易。

之後,他就開始替別人處理交易維持生計,具體就是給別人出謀劃策,別人盈利了,就給他一些提成。這樣積累財富的速度太慢了。

他明白,根據現在的情況,想要還清債是不可能的,唯一能讓他脫離困境的辦法,就是做交易賺錢。

可是這些債務壓的他喘不過氣來,根本就不能靜下心來做交易。尤其是有兩個債主,還整天盯著他,其中一個只欠800元,還揚言要告他,扣押他的傢俱。

利弗莫爾系列之六:歷經八年磨難 終又東山再起

他意識到再這樣下去,永無出頭之日了。他考慮了一下,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申請破產,雖然這讓他很丟人。但這樣那些債權人就不會來騷擾他了,他就可以心無牽掛的去做盤。

他鼓起勇氣去見了所有的債權人,向他們說明自己現在的狀況,希望他們能給自己一些時間,有好幾個大的債權人都表示對他非常理解,不再催他還賬。

報上登了他破產的消息,他看到後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了。但很快又冷靜下來,最起碼可以交易了,只要能交易,就有出頭之日。

下一步就是去哪兒籌些錢。以前的那些朋友不能借了,因為上次借的還沒還,他不好意思再去求他們幫忙,朋友們也沒義務對他一直幫助。

證券交易所從1914年7月31日到11月中旬關閉,華爾街一派蕭條景象,很長時間沒有任何交易。

因為證券交易所關閉,他去了幾家證券交易商那裡,都沒有借到錢。最後,他想起威廉森,這個人曾經利用過他,應該對他有愧疚,或許能為他提供一些幫助。

他就找到了威廉森,告訴他自己已經擺脫了債務的困擾,做好準備像以前那樣交易,能不能借些錢給他。他以為威廉森會像以前那樣借給他2.5萬美元,誰知威廉森只給他500股的信用額度。

他想到威廉森曾經妨礙他賺大錢,而且他們公司還賺了他一大筆佣金,可現在只幫他這麼少,心裡非常惱火。但現在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先抓住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

他離開威廉森與布朗公司後,就開始研究市場形勢,當時是牛市。但由於資金的限制,他沒有多少交易的餘地。沒有充足的資金,他就無法利用自己良好的判斷力,無法用冷靜、不帶偏見的態度進行交易。

這次機會太重要了,必須要成功。如果這次失敗了,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籌到一筆錢。

為了能確保第一次做穩這個交易,他遠離威廉森與布朗公司,連續六週,他都在一心一意的研讀行情。他刻意不去他們公司,他害怕一到他們公司自己忍不住誘惑會買入不合適的股票。

就這樣,他身無分文,日復一日地坐在另一家證券公司的報版前面,研究著市場行情,等待著最佳的時機向他發出信號。

在1915年初的時候,他看好了一隻伯利恆鋼鐵的股票,這隻股票會漲,全世界都知道,戰爭來了嘛,造炮彈需要鋼鐵,所以鋼鐵會漲。

正如他所料,伯利恆股票不斷走高,越漲越高。他急的想不顧一切馬上開始交易,可是,他還是剋制住了自己的衝動。

如果有充裕的資金,就可以冒險一搏,但是沒有資金,即使是小小的冒險,都是他無法承受的奢侈。

伯利恆突破98點的時候,他認為出手的時機到了,就跑到威廉森與布朗公司,下單買進500股伯利恆鋼鐵的股票。

之後,它的價格一路飆升。當天下午以115點收盤,他又用賬面利潤買進500股,第二天,伯利恆鋼鐵的股票漲到了145點。他有本錢了,六週的耐心等待,終於得到回報。

利弗莫爾系列之六:歷經八年磨難 終又東山再起

他終於可以進行大規模的交易了,光憑500股交易永遠難有作為的。

正當他朝著確定的財富邁進時,他們突然遭遇了“盧西塔尼亞號”被擊沉事件帶來的下跌。這次跌勢讓他虧損不少,加上之前有兩次反轉沒處理好。到1915年底,他的證券公司賬戶上大約只有14萬美元的餘額了。

1916年,他通過在牛市中持續做多和進入熊市反手做空賺了大約三百萬美元,那年冬天,他像往常一樣去南部的棕櫚海灘度假,他做空了股票和小麥期貨,這兩筆交易都給他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他無憂無慮地享受著快樂的時光。

然後他又做空了五萬股美國鋼鐵股票,還有其他股票,總共獲利150萬美元,在棉花期貨上又損失37.5萬美元。相當於又賺了100萬美元。

1917年初的時候,他返回紐約後,還清了全部一百多萬美元的債務,他想給那些債權人支付利息,可是所有簽了免除債務合同的債權人都堅決拒絕接受。

他最後才還那個欠了800塊的債主,是他的騷擾讓利弗莫爾無法正常交易的,利弗莫爾想給他一點教訓,讓他學會以後要體諒別人,尤其是才借出幾百塊的時候。

就這樣,立弗莫爾從棉花期貨慘敗後,歷經八年的磨難,終於又東山再起了。

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幾次經歷傾家蕩產,但我的精神卻從不傾家蕩產,我每次都能從自己的失敗中總結經驗,否則,我早就被這個遊戲打敗了。我一直相信自己還有機會,相信自己不會再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