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十大歷史建築」的故事你都知道嗎?一起看看Ta們的前世今生!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昨日,我們整理發佈了普洱市“十大歷史建築”“十大歷史街道”“十大歷史景觀”系列名錄。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將陸續對“十大歷史”系列名錄作更詳細地介紹,以饗讀者。

普洱市“十大歷史建築”

每一座建築都包涵著人類的智慧

每一處建築都有一段歷史讓人們去訴說

它們不僅僅供人使用

還是一座地標

一處人文景觀

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

普洱“十大歷史建築”之美

去聆聽這些建築的故事

用建築穿越歷史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一)景東文廟

建築地址:景東彝族自治縣縣城玉屏山東麓

建築年代:清代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景東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正統七年(144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建於玉屏山東麓,佔地面積5511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歷代多有維修,方成今日格局。現存宮牆、泮池、狀元橋、泗水牌坊、魁星閣、六角亭、鐘鼓樓、欞星門、左右廂房、大成門、天子臺、大成殿等建築,是滇西南地區保留較完整的古建築之一。

入選理由:景東文廟是滇西南地區保留較完整的古建築之一,是邊疆傣族世居地區的文廟代表,也是普洱市境內始建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功能較齊全、保存較完好的文廟,具有較高的建築技藝,對研究明清時期建築技術具有重要價值。對景東歷史文化、教育的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價值:是研究儒家文化、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歷史見證;是景東歷史文化的縮影,它見證了景東的歷史變遷,它猶如一本凝固的教科書,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研究景東悠久歷史和民風民俗的重要基地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景東文廟屢經戰亂,在滇西南邊疆高溫多雨、氣候潮溼、白蟻侵害十分嚴重的環境中,能較完好的保存至今,實屬難得,這就充分體現了歷朝歷代政府和人民對文廟的保護工作的重視和文廟在景東人心中的地位。(部分圖片由李茜攝)

(二)思茅紅旗會堂

建築地址:思茅區振興大道

建築年代:建成於上世紀50年代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紅旗會堂於 1953年開始動工建設,1956年建成後定名“大禮堂”,“大禮堂”三個字由思茅老書法家舒東誠所書,為從右向左排列。不久後推行漢字改革,書寫格式改為從左向右,有人在《思茅報》撰文批評說“大禮堂”變成了 “堂禮大”,文化機關遂棄其原名,改成了現在的“紅旗會堂”。 紅旗會堂包含前後廣場與周邊綠化,停車場等總用地面積 13500 平方米。其外觀特徵採用簡化的歐式柱式及卷拱,早期窗戶為木格子窗戶,結構柱外露,灰色砂漿勒腳,後側為坡屋頂。“紅旗會堂”字樣採用毛澤東書法選字,已成為思茅的地標建築。

入選理由:思茅紅旗會堂建成於上世紀50年代,是當時和後來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思茅地區黨、政、軍、民的重要政治、文化活動場所,其外觀宏偉,內部開闊兼具藝術性,是老思茅城的標誌性建築,她承載了普洱人的城市記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呂禾/圖)

(三)孟連宣撫司署

建築地址: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娜允古鎮

建築年代:清光緒四年(1878年)建造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孟連宣撫司署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毀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現存的建築重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738.19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由議事廳、正廳、東廂房、西廂房、門堂、廚房等組成。議事廳為孟連宣撫司署的主體建築,為三重簷歇山頂幹欄式木樓房,長23.2米,寬10.2米,高10.2米,基柱共六排,47根,對稱排列。

入選理由:這座古建築群保存完好,融傣、漢建築特色為一體。它所代表的傣族世襲土司的統治,自明清延續到民國時期,歷經660餘年。具有較高歷史建築藝術價值。對研究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土司制度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孟連宣撫司署在東南亞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曾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景谷勐臥總佛寺雙塔

建築地址: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威遠鎮大寨村

建築年代:始建於1644年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勐臥總佛寺雙塔佔地面積4657.1平方米,原佛寺的建築群分為藏經閣、戒堂、佛殿、佛塔、僧房、寺牆、大門、“八”字牆、照壁等部分,是景谷縣各佛寺中建築規模最為宏大的佛寺。該建築由木結構、磚石結構組成,為一至六層的公共建築。

入選理由:勐臥總佛寺歷史悠久,是景谷縣旅遊重要景點,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級別最高的官佛寺,勐臥總佛寺監管著重大活動。佛寺金碧輝煌,雄偉壯觀,與“塔包樹·樹包塔”奇觀相得益彰,構成了更為和諧的景緻,已成為南傳佛教的重要活動場所和佛教文化的傳播中心,在全國乃至東南亞享有較高的聲譽。

(五)寧洱文昌宮門樓

建築地址: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城鳳新街頭

建築年代: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同治元年(1862年)年毀於兵燹,光緒六年(1880年)重修前殿,光緒二十三年,重修崇聖殿。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文昌宮門樓為古典式漢族建築,坐北朝南,南為門樓,共3間12米長,進深5米。重簷歇山頂,雕樑畫棟,建造考究,結構組合嚴密,文昌宮現留存下來的門樓歷經多次地震均無損,雕刻工藝精湛,門前一對紅砂石獅栩栩如生,是寧洱縣保存較好的古建築之一。

入選理由:原文昌宮內風景幽雅,有與該建築同齡的古柏樹、紫薇樹、龍眼樹等古樹名木,奇花異草,是文人雅土集聚之地,也是民間藝術活動的聚集之地。舊時普洱洞經音樂會不定期到文昌宮舉行活動。文昌宮具有悠久的歷史,倍受普洱人敬仰,是古普洱府文化的標誌性建築,知名度較高,與現重建好的文筆塔遙相輝映,體現著祖輩崇文尚教、重視人才培養的精神風範,也寄託著希望文風昌盛的美好願望。

(六)景東林街清真寺

建築地址:景東彝族自治縣林街鄉林街村回營組

建築年代:清代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林街清真寺,位於無量山腳下,風光旖旎的瀾滄江東畔的林街鄉林街村回營組中央,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由林街名人馬玉堂率回族群眾捐資,聘請大理劍川工匠建蓋,佔地面積約1181平方米,建築面積750平方米,由禮拜大殿、喧拜樓、廂房組成。

入選理由:林街清真寺建築精美細緻,氣勢恢弘,歷史久遠且保存完好,對研究回族遷徙以及宗教文化、建築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2003年12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七)寧洱磨黑走馬轉角樓

建築地址: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磨黑鎮東門路中段

建築年代:始建於1944—1946年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走馬轉角樓(原張孟希宅)佔地面積889.5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72.12平方米。整座建築坐南朝北,瓦屋面磚木結構四合院,由正房、左右廂房、門樓組成。正廳為三層,門樓和左右廂房為兩層,天井面積為138.6平方米,共有房間43間,其中底層19間,二層18間,三樓6間。樓層設有簷廊,房間環繞相互連通,可以團團走遍每一個房間,故稱“走馬轉角樓”。梁枋上有精美浮雕,木格花窗,柱礎石有工藝精湛的雕刻,具有典型的地方民居建築特色。

入選理由:走馬轉角樓是磨黑古鎮保存較完整的中西文明碰撞交流的代表建築之一,對研究當地民居建築形制,具有一定建築藝術價值;是磨黑古鎮文化的靈魂所在,也是磨黑作為“滇南鹽都、茶馬古鎮”傳播鹽茶文化的重要載體。

(八)瀾滄糯福教堂

建築地址: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糯福鄉政府西北300米的糯福大寨後山頂

建築年代:始建於1921年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糯福教堂為英籍傳教士偉裡修建。房屋內裝飾為哥特式門、窗,屋簷為拉祜族鋸齒圖樣,設計別緻。該建築融西方與當地民族建築為一體的建築形式,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1985年3月18日被瀾滄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2月21日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入選理由:糯福教堂是瀾滄縣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其建築風格獨特,雄偉壯觀,極富特色,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糯福教堂不但是祖國西南邊陲一箇中西結合的建築藝術文物,同時,也是宣揚邊疆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對拉祜族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是瀾滄縣挖掘拉祜族民間民俗文化底蘊,實施“拉祜文化興縣”的重要內容之一。

(九)墨江勐嘎土掌房

建築地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那哈鄉勐嘎村

建築年代:始建於清代中期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勐嘎土掌房由整個寨子傍山斜鋪而成,屋頂相連成片,結構統一又渾然一體,上下層土掌房之間通過獨木梯相連,把單間的土掌房串聯成一個寨子;佈局合理,功能完備,有一種整體的美感,但是每一間土掌房又不盡相同,與“和而不同,違而不犯”的藝術規律相符,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土掌房是“品”字形的兩層土木結構,上方的“口”是房屋主房,成三大間,上下兩屋,樓下兩屋,樓下的左右兩間是年長者和大人的臥室,中間一間是堂屋,堂屋正中靠牆處設有供桌,牆上有祖宗神靈的神龕;下面的兩個“口”是主房的左右兩個廂房;主房和廂房連接處有一個方形天窗,用來採光和排煙。一間廂房是廚房,另一間用來堆放柴火雜物。

入選理由:土掌房是哈尼族的傳統民居,勐嘎土掌房是目前墨江縣乃至普洱市境內土掌房保存比較集中、完整的一個寨子。勐嘎土掌房歷史建築遺存較為完整,具有可觀性,為研究哈尼族的傳統民居建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讓群眾有認同感,同時也是城市和鄉村一定地域內具有標誌性或象徵性的歷史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十)江城曼灘傣族傳統民居建築群

建築地址:江城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小組

建築年代:1915年以前農戶自建房,建築年代較久遠,具有102年以上的歷史建築時間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概況:傳統民居建築總用地面積為25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00多平方米,建築承襲了傣族民居特色,民居建築格局為一樓一底多層頂,穿鬥式木製構架,大屋頂、底垂簷、不開窗、強通風,傣族民居建築在採光、通風、禦寒、防潮、抗震等方面有著獨特巧妙的設計。曼灘傣族傳統民居建築群保留著古老的傣家傳統幹欄式木結構風格,既有利於雨季快速排水,又保證了視域的開闊和通風散熱。與山地民族散點式的村落形態相比,具有更強的內聚性。

入選理由:屬典型的幹欄式傣族建築,有別於中國各地的民居建築,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它不是某個時代風格一致的古建築,而是斑駁而豐富地呈現著它動態的嬗變的歷史進程。它不僅承載著滄桑與歷史的記憶,透露出的是富含地域文化的神秘氣息,並給人以情感上的迴歸與心靈的慰藉,它們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因建築的存在而存在,並使整個村落傳統厚重鮮活。(除署名外其餘圖文來源於市文產辦)

普洱“十大历史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