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森大起底:剛獲直銷牌照就被舉報違規

漢德森大起底:剛獲直銷牌照就被舉報違規

本報記者 崔斌偉報道

  2018年3月16日,商務部公示了第93張直銷牌照。該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業內一片驚呼。名不見經傳、成立僅僅一年的漢德森日用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漢德森公司),緣何能一舉斬獲讓多家企業夢寐以求的直銷牌照?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漢德森公司成立於2017年1月22日,由江蘇艾蘭得營養品有限公司和恆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立,註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常亮,原康寶萊中國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李延亮負責該公司業務。

  如此快地申領到直銷牌照,這被業界稱為神速。商務部對該公司的實力、能力的高度肯定和信任,可見一斑。

  值得關注的是,在漢德森獲取直銷牌照尚不足一月後,就有人舉報,該公司涉嫌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超區域直銷、超範圍經營等多項與《直銷管理條例》背道而馳的行為。

  涉嫌超區域、超品種違規經營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從事直銷活動,必須在擬從事直銷活動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負責該行政區域內直銷業務的分支機構,在其從事直銷活動的地區應當建立便於並滿足消費者、直銷員瞭解產品價格、退換貨及企業依法提供其他服務的服務網點。

  商務部還要求,直銷企業的直銷地區以資訊系統查詢為準,未經審核公佈的地區不得開展直銷業務。

  賬號主體認證為漢德森公司的微信公號———“漢德森微服務”4月28日發文介紹:“短短1個月,各地分支機構,正整裝待發,朝您走來。遍佈全國的漢德森人,正在不斷壯大。”

  該平臺顯示,除了上海總部外,公司還劃分了廣東、江西、四川、新疆、山東等區域的分公司。

  通過檢索商務部直銷行業信息管理系統網站獲知,截至目前,漢德森公司獲核准的直銷區域僅有上海一處,直銷區域分支機構為漢德森日用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靜安分公司,直銷區域服務網點14個。

  按照“漢德森微服務”公佈的有關分公司的聯繫方式、辦公地址,《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長達數月的時間暗訪了山東、四川等分公司。獲悉,多個分公司都在以漢德森公司直銷點的名義開展工作,四川分公司負責人更是宣稱其已經發展人員達數百名。

  自稱為漢德森公司區域分支機構的漢德森公司山東省濰坊分公司,並不在“漢德森微服務”公佈的分公司範疇內,但該公司工作人員分享的微信好友圈內容與其他被漢德森公司認可的分公司的宣傳材料一樣。

  根據微信朋友圈內容顯示,濰坊分公司經常組織多人參加培訓、宣講活動,活動現場擺放多款帶有漢德森公司標識的產品,並屢次出現有人拿著漢德森公司產品熱情洋溢講解的畫面。

  除了超區域經營外,多個舉報人指出,漢德森公司還存在超產品經營的情況。商務部直銷行業信息管理系統網站顯示,漢德森獲得批准直銷的產品,僅有1類10款產品,該產品均為保健食品,如維生素C含片(哈密瓜味)、維生素C含片(藍莓味)、多種維生素硒片(成人型)等,然而其公司官網上公佈的綜合膳食營養粉(奶啤味)、共軛亞油酸固體飲料、黑茶綠咖啡固體飲料等多款產品,未在審核名錄中。

  以香港首富、恆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國內投資的首個直銷公司為噱頭的漢德森公司,為何在申領直銷牌照時,僅僅上報了上海一地為直銷區域呢?僅僅只申報了1類10款產品呢?

  業內人士指出,其目的就是以“小體量”快速獲取直銷牌照,因為按照《直銷管理條例》規定,在一個區域設定直銷分支機構和直銷區域服務網點,需要當地商務部門的先行認可,才能報請商務部。申報的直銷產品也要經過多部門的認定。

  該人士指出,漢德森公司的此舉動,有先上車後補票之嫌。漢德森公司在未經審核公佈的地區開展直銷業務,超審批範圍的銷售其他產品,不僅違反了相關法規,還躲避了當地政府監管。

  涉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

  漢德森公司多個分公司人員告訴記者,該公司首款力推的是12款體重管理產品,即減肥產品。

  漢德森公司在其官網上更是開闢《產品效果故事》欄目,大肆介紹,使用他們的產品“3個月減重46.6斤”,“2個月減重21.6斤,迷人的腰線重現”“累計減重22.8斤,長期的浮腫問題也得到了改善”。

  多個漢德森公司工作人員在微信朋友圈曬圖,用減重前和減重後進行比較。

  漢德森公司河南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告知《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他們的此套減肥產品銷售很好,主要是效果好。她建議謊稱虛胖的《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購買每個月需要花費2000多元的基礎餐,三個月可以減去40多斤,但不會簽署任何保障協議。

  有媒體曾以《范冰冰代言減肥產品綠瘦被曝欺詐》為標題,對假借減肥功能的產品進行報道。該文援引一個專業人士的話寫到:根據《食品安全法》51條規定“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只有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才可以宣傳其保健功能,而其他食品不能宣傳保健功能;保健食品的標籤上印有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和標誌———“小藍帽”,“小藍帽”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如果未經批准就宣傳有保健功能這肯定是違反規定的。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保健食品查詢欄目中檢索,並未發現漢德森公司所宣傳體重管理產品的有關信息。

  違規大肆宣傳銷售報酬

  《直銷管理條例》第十四條有明文規定,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不得發佈宣傳直銷員銷售報酬的廣告,不得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作為成為直銷員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漢德森公司工作人員均是以“你先購買我們的產品,吃著看效果,通過分享感受,才能把直銷做得更好”這樣的語言來誘導有意向的成為其公司直銷員的人購買產品。

  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他們的團隊,該公司多個工作人員宣傳,通過銷售漢德森公司產品月收入可以達到五萬元以上。

  多個舉報人透露,漢德森公司採用違法的多層次計酬模式。漢德森公司多個工作人員對外宣傳,“通過努力成為中級領導,5月份可以有機會到香港去與大咖共商大計!”

  值得一提的是,5月14日,“漢德森微服務”發表《獅子山下私享會,大咖雲集星光璀璨》一文,介紹5月12日-5月13日,該公司CEO李延亮等人與參會代表相聚的場面。

  提及李延亮,在直銷界幾乎無人不曉,稱之為業界大亨。據直銷道道網介紹,2017年5月23日,在康寶萊公司的電話會議上,美國總部方面宣佈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不再擔任總裁職務。對於此次易帥舉動,康寶萊美國總部方面未有公示任何原委,而康寶萊中國公司高管及經銷商則一律三緘其口。

  而後,李延亮加入剛成立不久的漢德森公司。

  直銷道道網補充到,知情人也透露,稱李延亮的加入,給漢德森公司產品以及市場方面帶來一些新的政策,部分投資方、員工、經銷商現在進入都有一定原始股份,而新的產品也正在積極籌劃中。康寶萊迎來辭職潮,數十位管理層人員同時辭職。

  一接近漢德森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漢德森總經理周萌此前為康寶萊中國市場總監,眾所周知的是,周萌為李延亮心腹。從康寶萊被美國方面調查時,李延亮便感到苗頭不對,提前佈局,周萌受李延亮指派,帶著一批員工於2016年出來籌備設立漢德森公司,從公司設立和註冊時間可見端倪。

  而漢德森公司股東艾蘭得公司、江山藥業是同一老闆,之前為康寶萊公司的代工商。

  該知情人士稱,李延亮在康寶萊工作時,與艾蘭得公司老闆常亮接觸,此次入職漢德森公司,其實是早已佈局。李延亮及其多位康寶萊公司管理層人員辭職,一度引起了康寶萊公司與漢德森公司的誤解。2018年1月,康寶萊公司與漢德森公司員工曾相互對罵,甚至派私家偵探偷聽會議而產生摩擦。

  針對前述系列問題,《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多次向漢德森公司求證,其工作人員回覆記者稱“留下電話,等領導給你回覆”,之後便杳無音信,記者通過漢德森公司網站顯示的官方郵箱發送《採訪提綱》,並撥通該公司400客服電話進行了核實,此後記者輾轉聯繫了該公司一王姓負責人電話,該王姓負責人告知,她不分管此項工作,但表示會向領導轉達相關信息。

  截至發稿,漢德森方面尚未進行任何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