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石林風景名勝區,石林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省會昆明市約78公里,保護區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 建園於1931年的石林公園,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世界聞名的喀斯特地區之一,被人們讚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大約在2億多年以前,這裡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許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經過了後來的地殼構造運動,岩石露出了地面。約在200萬年以前,由於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離,又經過常年的風雨剝蝕,形成了今天這種千資百態的石林。石林地區,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牆。有的石峰高達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幾米。天晴時,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時則變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還可以瞭解當地風土人情。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以其無與倫比的天造奇觀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遊客。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這裡在約3億年前還是一片澤國,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終於形成了現今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蹟。石林以石多似林而聞名,景區範圍廣袤,氣勢大度恢弘,峭壁萬仞,石峰嶙峋,湖泊秀美,溶洞奇幽,瀑布壯觀,加上在自然那鬼斧神工的岩石造型組合,各具形態的構景,形態萬千,像千軍萬馬,似石堡幽城,如飛禽走獸,像人間萬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溶洞,秀水,奇石,飛瀑,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神韻流動,氣勢雄偉,蔚為壯觀的美景,使遊人打開想像的翅膀在其間遨遊。

五大連池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是北方的一處旅遊、療養勝地,位於黑龍江省德都縣境內。五大邊池是火山噴發的熔岩流堵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五個串珠般的湖泊而得名。它是一組休眠的火山群。在五大連池周圍,分佈有14座火山和6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臺地。這組火山群,拔地而起,形態各異,形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風景區,人們也稱這裡為“火山公園”或“自然火山博物館”。

雁蕩山地質公園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雁蕩山地質公園

雁蕩山坐落於浙江省溫州市,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其中以北雁蕩山最為有名,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均位於溫州市北部樂清境內。北雁蕩山總面積450平方千米,最高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以奇峰、瀑布著稱。它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五A級景區。它形成於1.2億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它的靈峰、靈巖、大龍湫被稱為“雁蕩三絕”。2005年2月11日,雁蕩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地質公園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丹霞山地質公園

丹霞山,中國紅石公園,位於韶關市境內,面積290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風景區。1988年以來,丹霞山分別被評為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

雲臺山地質公園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雲臺山地質公園

雲臺山位於河南省修武縣境內,雲臺山古稱:“覆釜山”,又因山嶽高峻,山間常年雲霧繚繞,故又名雲臺山。雲臺山屬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2004年2月13日,雲臺山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此外,雲臺山景區還享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等多項頭銜。

翠華山地質公園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翠華山地質公園

翠華山位於西安市以南23公里處的秦嶺北脈,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國內罕見的山崩地貌使翠華山以“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翠華山旅遊景區由碧山湖景區,天池景區和山崩石海景區三部分組成。翠華山高峰環列,峭壁聳立,險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稱“天池”,又稱“太乙池”或“龍移湫”,池水面積約5萬平方米。

這塊終南山的遊覽勝地上,漢唐兩代曾建過太乙宮和翠微宮,是歷代帝王祭祀神仙和遊樂避暑之所。翠華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畫,最引人入勝的是峰頂的湫池。湫池群山環峙,碧波盪漾,清明如鏡,纖塵不染。池南的太乙殿,是舊時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呂公洞、黃龍洞,池北的冰洞、風洞、八仙洞等頗有盛名。冰洞在盛夏仍堅冰垂凌,風洞則四季寒風颼颼砭人肌骨。冰洞東南有飛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壯觀。湫池周圍。

古代曾建許多廟宇,諸如老君庵、聖母行宮等。位於池西的風洞,為山崩遺蹟,由巨大花崗岩相抵而成,進入洞中,涼風襲人,頓覺涼爽。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雖夏亦有堅冰,四季陰冷刺骨,寒氣逼人。池東南有龍涎窩,東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勝,這裡風景優美,清雅幽靜,為西安遠郊夏日避暑,遊覽勝地。這裡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至初三,舉行翠華廟會,遊人如織,十分熱鬧。

自秦王朝起,就已是皇家“上林苑”、“御花園”之地。秦王贏政曾經在次狩獵休閒,漢武帝曾在此設立祭天道場,秦聖宮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宮。這裡被人們視為三秦旅遊勝地。1992年批為“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1997年推薦入“西安旅遊十大景”之一。

伏牛山地質公園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伏牛山地質公園

伏牛山位於中國 河南省西部,是秦嶺山脈東段延伸的山脈之一。山脈長250裡,寬約40-70公里,山脈主脊高度約1500米上下,呈西北東南走向,是黃河、淮河、長江水系的分水嶺。最高峰雞角尖2212米。

岩層由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花崗岩體等組成,主要研產有礦產有銅、鉛、鋅和鉻等,山區有森林及草原分佈,有林業及牧業發展,植被依高度呈垂直分佈,從低海拔的落葉闊葉林到高海拔的灌叢都有。

騰衝火山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騰衝火山

騰衝壩子處於火山群環抱之中,在南北長90公里,東西寬40公里的狹長區域內排列著70多座火山。科學家已探明騰衝火山最近噴發年代從前人認為距今5萬年拉近到距今3800年,現在是它的休眠期。騰衝火山以其分佈廣、規模大而聞名,形成我國最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觀之一。

騰衝火山群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群之一,其規模和完整性居全國之首,古往今來,一直吸引著眾多的科學工作者進行考察研究。97座新生代火山錐雄峙蒼穹,多系截頂園錐狀火山,火山錐體最高達214米,火口直徑可達400米,深60米。目前火山口保存最完整、有較高科考和觀賞價值的是距城20公里的馬站火山群,有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樓山、大團山、小團山、長坡山、打鷹山以及距城4公里的馬鞍山、老龜坡火山等22座,像一個個精藝盆景,極為壯觀。站在大空山頂,北面的黑空山,南面的小空山及周圍的火山群,將隨遊人的視野無限展開,大面積勢若奔騰的熔岩流凝成的石山以及巧奪天工的火山熔洞,幽靜神秘,千姿百態。如今,借大自然造化之功興建的騰衝火山群國家公園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的必遊之所。

張家界武陵源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張家界武陵源

武陵源區1988年5月成立,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距省會長沙約400公里。轄索溪峪、天子山、張家界、楊家界四大風景區,是世界著名風景區之一。武陵源主要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索溪峪、天子山兩個自然風景區組成,面積390.8平方千米武陵源地區石英砂岩比較多,而且裸露在地表,經過流水的長期,形成了這一地區最奇特的景觀--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區內千米以上的峰林有243座,最高峰是兔兒望月峰,海拔1264.5米。這裡溝谷縱橫,長度超過2000米的溝谷有32條,總長度達84.6千米。

武陵源區地處武陵山脈餘脈。總面積390.8平方公里,其中風景名勝獅寨,四面絕壁,放眼望,峰巒疊翠,此地域264平方公里。整個地勢以中部為核心,向四周呈輻射狀擴散。周圍有若干河谷型小盆地,外圍為山地。武陵源地區開發比較晚,氣候溫和,降雨豐沛,給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區內生態系統完整,動植物資源豐富界上現存的各大類植物這裡都有,比歐洲的林木種類多一倍以上。其中珙桐花色黃白,花形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鴿子,所以又叫“中國鴿子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全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溫潤氣候,年均氣溫14-15℃,地形垂直氣候差異明顯。相對溼度77%,年降雨量在1200-1800mm之間。全年無霜期為240-300天。全年適宜旅遊。

武陵源屬世界上罕見的砂岩風林地貌,整個景區內,溝壑縱橫,巖峰高聳,綠樹翠曼,獸鳥成群,有“大自然迷宮”、“天下第一奇山”這美譽。億萬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波濤翻的海洋。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大自然威力無邊的“燕山運動”,將這裡逐漸抬升為陸地、山脈、江河,隨後又以揮灑自如的鬼斧神工在這裡“穿透切割”、“精雕細琢”,從而有了今天這般個有原始生態體系的砂岩、峰林、峽谷地貌,構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聳立、怪石崢嶸的獨特自然景觀。

武陵源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的國家級著名旅遊風景區,總面積369平方公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區面積53.5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203平方公里。現闢有遊路14條70公里,觀景點560多個。九十年代以來連獲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風景區四十佳”、“全國AAAA級風景名勝區”、“砂岩峰林國家地質公園”等殊榮。武陵源風景優美,民族風情也十分濃郁。居住在這裡的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習慣。到土家苗寨作客,與他們一起過“社巴節”、“四月八”、“趕秋節”或參加跳擺手舞、茅古斯無、鬥牛等文娛體育活動,另有一番情趣。

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組圖)

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

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屬四川盆南山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公園內石灰岩廣泛分佈,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環境和氣候環境條件形成了興文式喀斯特地貌,是國內發現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也是研究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區之一。

公園內保存了距今4.9-2.5億年各時代的碳酸鹽地層中,地層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積物標誌,公園內各類地質遺蹟豐富、自然景觀多樣、優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各類地質遺蹟與獨特的僰人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共同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宜賓興文石海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境內,東通瀘州,西接宜賓,與蜀南竹海相鄰,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完善的地區之一。因全縣石林、溶洞遍及十六個鄉,故有“石海洞鄉”之譽。

興文石海景區面積70平方公里,以岩溶地貌為特色,以石林、溶洞為基礎構景,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態,地下溶洞交錯,洞中有洞,如謎宮仙境。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舉行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大會。以7票通過正式成為了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景區已發現大小溶洞183個,其中面積在1萬平方米。現已開放的天泉洞,洞體規模宏大,為多層長廊和廳狀地下岩溶洞穴,洞道總長4.2公里,總面積81168平方米,總體積270萬立方米,分“穹廬大廈”、“天泉明宮”、“瀉玉流光”、“雲步通幽”、“石花奇觀”、 “長廊石秀”、“石林仙姿”美景七個大廳。“瀉玉流光”碩部有個奇特的“天窗”,泉水從“天窗”飛瀉而下,如銀簾高掛,,宏偉壯觀,故名“天泉洞”。天泉洞出口處有神奇的“天盆”--大漏斗,比號稱世界之最的直徑330米、深70米的美國阿里西波大漏斗還大得多。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在 石海景區中心景區,地下是溶洞,地上是石林,在方圓14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地表上,有典型而齊全的石芽式、棋盤式、尖脊式、石林式等奇峰怪石,構成了規模宏大的 石海景區。地面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迎賓石、七女峰、天涯望歸人、石林翠竹、翠屏古塔、斜塔、石林以疊翠、夫妻峰、龍牙觀瀑等。景區內還有都掌人古城遺址九絲山、凌霄山。

興文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與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境內保存了2.5—4.9億年各個時代的碳酸鹽或含碳酸鹽的地層,是喀斯特地貌最久遠、最齊全、分佈最廣泛的地方。“三絕共生”的“地表石海、地下溶洞、天坑”,讓前來旅遊的客人和進行科考的專家讚不絕口。二億三千多萬年前,興文石海一帶還是一片汪洋大海。250萬年前的一次地質構造運動,大面積石灰岩相繼出露於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這一地質變遷已經由興文石海發現的從坭盆紀到二疊紀時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證。這片岩石的海洋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地表巖海。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面上的石灰岩受到雨水的不斷沖刷、融蝕,形成了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天長日久,地下河空間擴大,超過承受極限後開始出現垮塌,出現了漏斗、石峰、石柱,洞中出現了邊石壩,地面則留下石幔及各種形態的溝、漕、石林、石牙、石孔與殘巖斷壁。地面的泥土一天天減少,石頭一天天增多,從高處往下一看,灰白色的大地就象是一片翻騰的大海。

世界級規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優良的喀斯特發育條件,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興文式”喀斯特地貌。“興文式”岩溶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成為四川乃至中國岩溶地質研究的典範,與雲南路南石林、廣西桂林溶峰叢景觀組成了中國西部喀斯特三種類型的典型代表。因此,興文喀斯特地質資源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國際對比研究意義。

地質公園包括4個園區;由以天泉洞為代表的200多個大小溶洞組成的洞穴群小巖灣地質園區;以自然生態著稱,匯聚了峽谷、瀑布、湖泊、溶洞、古僰人遺址等多種地質遺蹟景觀的僰王山園區;形成於距今4.9億年的奧陶紀,古石林、千年銀杏、溶洞群、翠竹林海相伴相生的太安石林;桫欏樹掩映著凌霄僰人遺址的凌霄城園區。

地心絕景:天獅洞--天獅洞長度有9000多米,比天泉洞稍短,但它的大廳大得出奇,四個大廳中最大的三角廳達31000平方米,它的三條長廊平均寬度只有一米左右,然長度卻分別為900多米和2000多米,且都沒有任何垮塌,完全是由水流沖刷溶蝕而成的管狀長廊。天獅洞的形成在天泉洞之後,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