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全球音樂行業上升的趨勢下,價值差距問題仍需優化

全球音樂行業在21世紀初下跌了十多年後,行業為了適應數字時代而進行的投資和創新終於取得了回報。據統計目前全球的音樂流媒體的付費訂閱用戶已經突破1億大關。在行業處於上升的時期裡,各種形式掩蓋下的侵權盜版仍然是我們不得忽視的一個大問題。

盜版對音樂行業的危害

要真正的理解盜版音樂的危害,首先得了解一下傳統的音樂產業鏈。

洞察|全球音樂行業上升的趨勢下,價值差距問題仍需優化

一般的傳統音樂產業鏈主要分為三條,包括唱片音樂鏈,音樂版權鏈,音樂演出鏈。

在這三條子鏈裡,最主要的核心和收入來源應該是前面兩條產業鏈才對,但在中國市場卻發生巨大的“畸形”,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2017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音樂版權收入僅佔總收入的2%,和日本韓國的90%、歐美的70%形成了超鮮明的對比。

這也是獨立音樂人處境極為艱辛的原因之一。收入低,且沒有唱片公司在背後撐腰創作,一旦被盜用,力量薄弱的獨立音樂人根本無法抵抗盜版音樂的壓制。這也導致了中國原創音樂少,演出多的原因。

在中國目前三大音樂產業子鏈收入差異大的情況下,如果版權問題得不到保護,繼續惡化,不但會遏制中國音樂的原創性、創新性的發展,還會對整個音樂行業規模巨大的影響。

國人根深蒂固的“免費意識”形成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索尼研發了世界第一臺CD機以後,人們開始使用CD收聽音樂,自那時起CD文化開始在中國廣泛流行,隨後在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迎來中國CD文化最為璀璨時期。

據統計,在當時中國就有數百家音像出版社、數萬家音樂正版CD經銷商。這是CD最為輝煌的時期,歌手的產量大,銷量也非常的可觀,就算是一張“口水歌”的唱片也甚至可以買到幾十到上百萬張。

但在90年代中期開始,受歡迎程度空前的CD市場,也隨之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他們通過電腦技術來複刻正版CD,在和正版的cd音質基本沒差,但價格卻比正版低好幾倍的情況下,盜版cd如同病毒一樣開始在大範圍內滋生。這也讓人們開始形成一種“可以買便宜的,為什麼要挑貴的買”的無版權意識。

由於當時的法律對原創的保護極為薄弱,正版的cd市場份額開始大幅度下降。在自己辛辛苦苦的創作被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就盜用了之後,創作者的積極性開始下跌,優秀作品數量急速下降,明星歌手負面情緒加重,華語樂壇陷入第一次危機。

千禧年後隨著科技不斷髮展,cd的輝煌時代終於告一段落,多姿多彩的互聯網以迅猛的速度開始擴張,互聯網時代的崛起衝擊了多個行業,音樂行業也沒能倖免,為了迎合時代的變遷,許多唱片公司紛紛推出數字音樂供網友下載收聽。

這次的變革雖說是給音樂唱片增加一條新的銷售渠道,但這也給了讓盜版者更加方便的盜用。他們通過下載正版音樂文件然後複製,並且以免費的形式公開給網友使用。在最猖獗的時候,你只要在一些搜素引擎裡輸入你需要的歌曲名並在後綴加上mp3的字樣,就能搜到幾百甚至上千條免費的盜版音樂的資源。

這一“盜版音樂“事件徹底的激怒了華納唱片公司,隨後在2005年華納唱片聯合6家國際唱片公司一起起訴百度侵權,並要求其停止涉案歌曲的在線播放和下載服務。但百度聲稱自己只是提供了搜索引擎服務,並未參與盜版製作。最後法院駁回了華納為首的七大唱片公司的訴訟請求。

在七大唱片公司起訴百度失敗之後,盜版音樂更是明目張膽,數量也隨之極具上升,這直接導致了正版音樂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最後逼於無奈各大唱片公司只能推出免費的正版數字音樂,挽回用戶。

不僅是音樂,在互聯網的世界裡你還可以搜到免費盜版小說、電影、電視劇、遊戲等,人們的“免費”意識就此種下。在大家已經習慣了免費以後,人們越來越會使用和學習免費的功能,那些支持正版付費使用的人,反而被視為“人傻錢多”。

經過了漫長的版權鬥爭,近幾年版權問題終於得到了世界各國法律的重視。比如2105年的黴黴(Taylor swift)和apple music的“撕逼”大戰就轟動了整個音樂圈,在2015年黴黴公開發文指責蘋果音樂在試用期不支付音樂人版權費,不尊重音樂和版權,就此下架了自己在蘋果音樂平臺的所有音樂。但是由於黴黴的流量太過於強大,蘋果公司只好作出妥協,願意承擔新用戶免費試聽期間的全部費用。

之後黴黴更是為自己的音樂維權,大膽宣佈自己所有作品從Spotify(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流媒體)全部下架,我們國內的音樂流媒體也一樣被要求下架免費收聽的音樂。

被記者提問此事處於什麼緣由時,她回答“音樂是藝術,藝術非常的重要而且稀有。重要、稀有的東西很值錢。值錢的東西就需要人們付費購買。”

Taylor swift給全球的音樂人都做了榜樣,讓他們敢於“say no”,敢於為自己的努力成果維權。

現在國內三大主流音樂流媒體“QQ音樂、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已經開始推行開通付費包月服務,才可以下載音樂。按照目前的形勢來說,以後免費的音樂會越來越少,下載收聽音樂,走進“付費時代”已是大勢所趨。

價值差距問題依舊是目前音樂市場的根本問題

即使從2015之後音樂市場的“價值差距”(即創作音樂、投資音樂的人沒有獲得合理的報酬)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據IFPI首席執行官聲稱,“價值差距”依舊是現在全球整個音樂市場的根本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需要通過立法來保證正確合理地應用責任法律,以使服務商再無藉口不獲授權就傳播音樂。

2016年6月,有包括Sir Paul Mc Cartney、Robin Schulz、David Guetta、Sting和 Coldplay在內的1000多名唱片藝人、表演者、詞曲作者,聯名簽署信函:“價值差距破壞了創作、投資音樂等音樂權利人的權利及收入,同時也扭曲了市場。這是因為儘管音樂消費屢創新高,用戶上傳服務卻濫用‘避風港’條款的豁免。這些保護性條款是20年前用於扶助那些數字初創公司的,但是今天卻被傳播音樂並從中盈利的公司所濫用。我們強烈要求現在就採取行動,為藝人和權利人創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這樣,我們才能保護音樂產業的未來。” 並要求歐洲委員會立即採取,措施解決價值差距。

保護音樂,抵制任何形式的盜版侵權仍是目前中國音樂行業一項重大的任務。試想如果中國沒有盜版侵權音樂的話,那麼不僅整個行業的總體收入會持續增長,也同時可以解決價值差距的影響從而激勵詞曲作者及唱片藝人去創作更好的作品。

在目前中國的文娛黃金時代裡,我們不僅僅要提升打擊盜版音樂的技術和完善法律的制度,還要更大範圍的宣傳保護音樂,讓抵制盜版的意識真正的深入人們的腦海裡。

最後希望所有人都經濟實力支持正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