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江歌悲劇已經發生一年多了,一個花季女孩香消玉殞,讓人唏噓不已。陳世峰已經在案關押,即將繩之以法。江媽媽在日本請願,徵集民意,希望兇犯能判處死刑。我已經從日本法律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江媽媽勝算的可能性極低。這裡不惜筆墨,不算是題外話吧?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這幾天,公眾口誅筆伐的熱點是劉鑫,唾罵其道德水準之低,做人良知之缺失,落井下石之無恥,背叛友誼之醜惡。劉鑫及其家人在江歌遇難後的所作所為確實再次刷新做人的底線。然而,種種意氣之爭雖然能夠逞一時之快,但如何避免江歌悲劇的再次發生,才是這一事件給我們留下來的冷思考。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我需要聲明的是,本文只是我的一己之見,本人只是姑妄言之,讀者也就姑妄聽之。

江歌出生於一個單親家庭。社會鉅變造成的單親家庭越來越多。雖然很多人抱著“一個人帶孩子,我也很快樂”的觀點。李銀河在《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中從社會形態的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單親家庭的產生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即夫妻一方的早逝;二是人為的,夫妻雙方的感情破裂,或因教育方式、生活觀念不同而離婚,還有一種是非婚子女。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離婚增多成為一種趨勢,這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其中,女性提出離婚的比例高於男性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不管這種現象是否反映了女性意識的增強,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離婚後怎麼生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單親家庭即“一個收入單位,其中只有生親或養親一人,帶著需要撫養的在學或學齡前子女的家庭。”從這一角度來看,江歌是單親家庭無疑,劉鑫則是來自完整的家庭。二者的共同點都是獨生子女。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江歌無疑比劉鑫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她的那一份艱辛。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有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大多數比較貧窮,以女性為家長的單親家庭尤其如此,個人很難從單親家庭中獲得解放。從江媽媽那裡我們獲知,江歌在她年幼時受過很多苦,父親待她很不好。後來母親辛苦地做服裝生意,為了給她創造同齡人的生活。尤其是為了江歌去日本留學,賣掉了家裡的房子。所以江歌留學時期十分拼命,用一年時間學完了兩年的課程,且在外面打工(雖然很多留學生都有打工經歷)。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我認為單親家庭會孕育一種單親人格,看到母親非常辛勞,內心裡時常抱著一種愧悔的態度,一種負罪感,不能像同齡人那樣生活得肆意自在。少女時期,我從文摘中看到畢淑敏的一篇散文,大意是這樣的:我不喜歡聽一個苦孩子的故事。母親含辛茹苦,供他讀完了大學,可他還要讀研究生。他母親為此去賣血,而他竟絲毫不顧自己底下那些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們。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似乎貧窮是人的原罪,窮人被剝奪了很多追求:學業、愛情、自由。我一直很憎惡這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也很能理解農村很多天賦極高的孩子最終因為貧窮無法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江歌自身在母親的影響下,不能不堅強、樂觀,言之鑿鑿地表示要好好完成學業,將來回國奉養母親,給她每月發退休工資。這就是支撐江媽媽每天生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啊!江歌的表哥表示,江歌在電話裡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很多事情總是一個人扛著,怕母親擔憂。這正是無數在外打拼的孩子們的真實狀況,倘若她們碰到的是一個和自己心氣相通的室友,大家抱團取暖,江歌慘案將不會發生。然而,這只是一種美好的假設。當堅強的單親家庭孩子江歌碰到了巨嬰劉鑫,一個無私奉獻,唯其不夠,極力逢迎,一個拼命索取,不知感恩,悲劇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十六年前,表姐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她是老大,下面還有四個弟弟妹妹。沒有學歷,沒有專業,她能做什麼呢?她跟一個做藥品推銷的老鄉一起出去,沒有任何經驗,一個月連伙食費都難以掙回來,可家裡還指望她每月寄錢回來。一次,父親取走了她卡上的800元,只剩下幾塊錢養著卡。她後來告訴我,那幾天不知道是怎麼支撐下來的,連死的心都不敢有。晚上沒有住的地方,去同伴那裡,對方故意不開門,差一點在外面呆一個晚上。表姐其實有著典型的單親家庭子女的心態:一個人在外地打拼,自己難以為繼,可是還要極力安慰家人,給他們描繪一幅虛幻的藍圖。這種家庭環境也塑造了她剛強的性格,她不是不願意像同齡女孩那樣撒嬌,而是因為沒有條件。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江歌在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裡一定也充滿了各種美好的辛酸的回憶,為人父母者,不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里長大,像一朵花一樣靜待花開,一棵樹一樣靜待成長,而不是揹負著沉重的家庭責任,要接過母親的責任往下扛。大女人、女漢子其實就是這樣錘鍊出來的。蘇青曾表示,家裡的一應物件,包括牆上的一顆釘子,都自己買回來的。可是,這有什麼意思呢?張愛玲拿著胡蘭成給的錢,歡欣無比地去購買衣物。西方講究紳士風度,女士優先。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多少單親家庭的孩子把替父母分擔的心拿去照顧周圍人,他們習慣了被需要,習慣了照顧別人,而忘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顧,自己還只是一個未成長的孩子。劉鑫生長在一個完整的家庭,父母保護過甚,所以她習慣了奴役周圍的所有人,這種自我中心主義作為獨生子女症,雖然被人詬病,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自己。在發現前男友偏激,且可能帶有傷害她的怪癖後,她及時抽身,唯恐不及,迅速轉嫁風險。江歌則是妥妥地接住了盤,她以為自己和我的表姐一樣:沒有什麼事情我扛不住!她以為整個世界像她的家人那樣需要她。豈不知自己只是在那一刻被需要,下一刻就要被拋棄。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那些啃老族很少會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不少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一味縱容,工作很累,薪水很低,就在家裡吧,父母還養得起你。我們經常聽到很多極品的人與事,可以說,無一例外者,與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分不開。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有沒有人知道江歌小天使在短暫的一生中所承擔的苦痛,那些強顏的歡笑,含淚的堅強,那些風裡雨裡闖蕩的日子。她的父親呢?難道不應該為此承擔一些責任嗎?有多少缺席的父母,就有多少江歌式的悲劇繼續發生。所以,那些任性的父母們,為了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請義無反顧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吧!只有你們,才是孩子唯一的天!

單親家庭、江歌悲劇與獨生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