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包装

  内存和显卡价格飞涨,显然在意价格的话这个时候不是装机的好时机,但对于手中已有足量DDR4内存的100系平台的用户来说,小烧一下八代酷睿带来的性能收益还是很不错的,非常推荐的八代酷睿两款处理器是i3-8100和i7-8700K,特别是后者散片价格目前近乎到了谷底,从去年上市时候的三千多降到了现在两千出头的水平,尽管CoffeeLake架构对指令执行效率方面并没有什么提升,或者说架构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改进晶体管栅极间隙的末代14nm带来频率核心和频率的同时提升对于使用体验方面还是立竿见影的,作为重点针对游戏和日用视频处理等应用的情况都相当优秀。本文就以这几次8700K开盖超频的一些数据为主题,跟大家交流一下简单的心得。从第一代酷睿开始,I家不锁倍频的CPU对我来说,默频用是不可能的,也是有机会摸到了一些8700K,幸运的是体质没遇到太雷的,小雕还是遇到过两颗的。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ROG STRIX Z370-I GAMING 主板包装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包装

到了Z370这一代平台,很遗憾的是依然没有ROG MAXIMUS Impact系列主板,目前唯一的一款ITX主板就是本文的这张ROG STRIX Z370-I GAMING,所以可能看不到一些ROG经典的设计了,比如独立的CLR COMS按钮,Flashback功能,Q-Code,EXT Fan扩展,ROG马雅纹等设计,当然处理器VRM供电元件规模也注定在M10H之下,但这些其实都还不耽误上8700K风冷日常超频。同时ROG STRIX Z370系列主板基本也都保持了同价位级别中最丰富的接口扩展与AuraSync灯光效果。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i7 8700K 基本参数对比

这代Coffee Lake的i5和i7跟Kaby Lake一样都支持TurboBoost 2.0以及Intel Speed Shift技术,默频尽管只有3.7GHz,但是睿频最高可以实现6核心4.3GHz, 2核心4.6GHz,单核心到4.7GHz,也就是说超频的话最低应该是4.7GHz起跳更为合理。散片8700K目前我这边的价格基本都在2K1~2K2之间,年后小有涨幅。

主板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ROG STRIX Z370-I GAMING 主板

对于ROG MAXIMUS系列来说,ITX主板到现在一直都是有点尴尬的存在,较小的PCB尺寸限定了内存插槽与显卡的扩展,同时包括供电堆料与功能接口扩展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加上考虑水冷用户的需求,以及M2接口的扩展,ITX很难做到极致了,这也是M8I当时面临的问题,所以如果各位手里还在用M8I甚至是M7I,请珍惜这些产品。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整体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整体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整体

目前最强Z370 ITX的板子,ROG STRIX Z370-I GAMING设计了独立的8pin ATX12v供电接口,超8700K的话风冷完全够用,保持了不逊于M10H的侧面板IO扩展接口,PCB正反总共两个M2接口,支持PCIE 3.0 x4模式,支持阵列。ITX小钢炮定位同样少不了华硕的wifi-go蓝牙4.1+802.11ac双通道无线网卡,板载只有3个4pin风扇接口,一个cpu fan接口,一个水泵接口,一个机箱扇接口,支持AuraSync RGB灯效扩展,PCB背面还有整合了一排RGB LED。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整体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背面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LGA1151接口 对于6C的CoffeeLake-S核心处理器更有意义 改了几针的供电定义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PCIE也还是SafeSlot强化插槽设计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PCH散热器部分同时整合了M.2散热 两个M.2接口都支持到2242~2280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4个SATA6Gbps接口 旁边是USB3.1 Gen1扩展插槽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IO接口部分

三个蓝色的USB3.1接口,一个USB3.1Type C接口,四个USB 2.0接口,一个RJ45网口,一个dp1.2接口,一个hdmi1.4b接口,八声道声卡接口与一个S/PDIF接口,附件中附送了一个链接wifi与蓝牙4.1扩展的天线。

细节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8+1+1相供电 其中核心8相供电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DIGI+ ASP1400BT PWM主控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PCB背面有6颗mosfet驱动IC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核心每相供电采用了一颗整合上下桥的安森美4C86N mosfet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核显供电部分是独立的一上一下安森美4C09B mosfet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VRM输出电容是尼吉康GT订制5K 往上还有FP10K和FP12K用于ROG MAXIMUS系列与WS系列主板上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AuraSync灯控IC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ATX 24pin方向的PCB背面总共有12颗支持AuraSync的RGB LED

平台

8700K能买散片尽量散片,两个原因,第一开盖不心疼质保,第二价格现在盒装依然有点点小坑,将近五张的差价干点什么不好,而且8700K对于不少朋友来说用个小三年不是问题。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i7 8700K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i7 8700K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i7 8700K对比Ryzen 7 1800X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平台基本配置

为了向当年M8I+6700K超频评测致敬,这次我们依然用一款下压散热器,当时用的是AXP-100,这次我们用的是AXP-200+TY150,风扇转数控制在680rpm,所以这套散热来说并不算强,比一般好一些,包括后面的温度测试也还有至少4~5℃的优化空间,把风扇转数拉高到1000rpm即可。显卡是讯景的RX580 8GB黑狼版,Polaris10架构,流处理器2304个,GPU频率默认1366MHz,GDDR5显存等效频率达到了8000MHz,散热器结构也是讯景新一代黑狼的设计语言。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平台特写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平台特写

大规模下压散热器同样也是检验ITX主板风冷散热器兼容性的重要环节。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散热器只有一个安装朝向 高马甲内存并没有冲突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主板的wifi-go模块和vrm散热片也没有与散热器冲突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这一套平台搭配AXP-200和硕大的TY150风扇后基本上看不见主板了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特写

开盖

  8700K开盖其实很简单,之前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情况下需要开盖是最合适的,如果是8700K体质是大雕的话,仅仅是4.8GHz这种频率完全可以不用开盖,因为较低的电压在4.8GHz这种频率下温度表现会很好,intel的高科技硅脂主要作用是增加热阻,如果体质很差或者体质一般但是温度对电压超级敏感的情况下也适合开盖。开盖之后除了替换DIE接触的硅脂以外,有条件的还可以替换或者处理一下IHS散热顶盖,记得德国某电商有改用银合金同时抛光镀镍的替换散热顶盖,为的是增加导热率,当然价格也不菲。

  开盖工具也很简单,某宝价格差不多是十几块钱一套,做工挺粗糙,但是效果没什么问题。需要留意的是可以给开盖工具做一些保护,比如跟CPU接触的部分贴一些胶带以作为缓冲,防止震动引起内伤,这样只是保险,其实不做可能也没什么。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处理一下开盖工具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处理一下开盖工具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开盖工具集合

液金,硅脂,绝缘胶带,棉签,704硅胶,开盖工具,热风枪这些都是需要的。过程也非常简单,按照下面一步步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第一步:热风枪加热,加热到金属顶盖刚刚烫手即可,然后把待开盖的处理器放到开盖器上;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第二步:用六角扳手拧动开盖器的滑动模块,顶住散热顶盖的时候可以再用热风枪加热一下;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第三步:用力拧,能感觉到“咯噔”一下,声音可能很弱,但能感觉到一点震动,这个时候已经开盖成功了;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高科技相变硅脂据说稳定性很好 就是导热率糟烂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再来一张特写

第四步:处理掉散热顶盖和PCB基板上的硅胶残余;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处理好的处理器

第五步:涂上液金,一般情况三滴就够了,涂上之后液金的厚度大约不到1mm,用棉签给液金摊平;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涂好液金的处理器特写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特写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特写

第六步:给散热顶盖边缘重新涂上704硅胶,注意硅胶一定不能涂多,最好用牙签来涂,一圈不要完全涂死,留一个缝隙;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这个我涂的有点多了 其实应该是尽量的少

第七步:涂好硅胶之后马上粘到CPU上,然后安装到插座上,固定好扣具,平放个几小时后即可装箱;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以上就是简单的8700K开盖步骤。

设置

  接下来就是简单的BIOS设置了,超频之前不要上来就进BIOS中拉电压,先关闭节能,比如EIST和C-STATE,包括系统中的电源管理也要设定为高性能,看一下电压和温度情况。BIOS中其他都设置ok之后存一组OC Profile,然后设定同步倍频以及电压,一般情况可以尝试一下[email protected]进系统和跑测试,不稳定就加压,至于ring频率,可以稳定一下上限,保守一些比如4.2GHz。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超频模式设置为Manual 并且锁定核心倍频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DIGI+ VRM设置 CPU负载供电校正记得开到Lv6或者更高 要不8700K掉压会很严重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电压根据情况来 这个调节需要个过程 测试-调节-测试-调节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关闭节能等选项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4.8GHz日常稳定电压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5.0GHz日常稳定电压

测试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3dmark TS总分对比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3dmark TS CPU得分对比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CB R15 成绩对比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FC国际象棋测试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wPrime测试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绝地求生》帧数曲线 平均帧数5.0GHz是72fps,4.8GHz情况是71fps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5.0GHz开盖前后温度对比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5.0GHz开盖前后温度对比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5.0GHz开盖前后温度对比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开盖后 4.8GHz对比5.0GHz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开盖后 4.8GHz对比5.0GHz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开盖后 4.8GHz对比5.0GHz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平台功耗对比

就游戏和日常应用来说,4.8GHz的8700K完全足够,并且在温度和功耗方面优势要明显许多,特别是温度,一般5.0GHz的8700K体质好一些的可以在1.280v以内跑稳,比如AIDA64单FPU,但Pr95第一项是否能过不掉线程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而且如果不开盖的话,5.0GHz跑压力测试几乎是分分钟过90℃的,在测试中有个小插曲,就是未开盖状态的这颗8700K在1.296v跑5.0GHz的AIDA64单FPU两分钟内必蓝屏,开盖之后因为温度降下来了,跑了一个小时没问题,其他测试中开盖之后差不多有将近10℃~14℃的温度差。开盖后5.0GHz和4.8GHz的功耗方面,AIDA64烤机将近比后者高了35%,绝地求生游戏平台功耗也比后者高了10%将近,但帧数提升不过1.4%,至于追求什么频率那就看具体的处理器体质了,日常应用平均体制的8700K都可以跑在4.8GHz的频率。

总结

其实评测到这里还没有完,一套平台塞到机箱里还要更进一步考虑散热,风扇的选择,控速机制,同时还要关注一些其他部分的温度,比如供电,PCH,内存和显卡,评测中为了对比数据Ring频率和内存频率并没有进一步去纠结,对于性能方面内存频率和小参的影响远超过Ring频率,所以Ring频率不一定要追求太高。主板方面,这款ROG STIRX Z370-I GAMING在接口扩展性上面对于一款ITX来说没有短板,风冷超8700K来说没问题,但如果想追求更好看的电压或者VRM温度的话,恐怕要回归ATX大板了,不过经过一些对比,在ROG STRIX系列的Z370中,这款ITX小钢炮就超频这一块不弱。

ROG STRIX Z370I+8700K超频评测

ROG STIRX Z370-I GAMING+i7 8700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