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姓名:鯉城區

別名:剌桐、溫陵

民族:漢

電話區號:0595

郵編:362000

車牌代碼:閩C

語言:閩南語(泉州話)-閩臺片,普通話

最喜歡的花:刺桐花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刺桐花

最喜歡的樹:刺桐樹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刺桐樹

家庭情況:

監護人:泉州

家庭成員:

8個街道:江南街道、浮橋街道、金龍街道、常泰街道、開元街道、鯉中街道、海濱街道、臨江街道

1個高新區:江南高新電子園區

子女數量:36萬人

家庭住址:鯉城區是泉州市中心城區之一,因古城形似鯉魚得名,歷史上習慣稱“泉州”,位於晉江下游的泉州平原,東、北鄰豐澤區,西、北毗南安市,西、南與晉江市交界。

住房面積:

面積53平方公里

家庭收入:464.96億元(2017年)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身份證

“ No.2 我的成長經歷”

成長經歷

鯉城區史有“鯉城”、“溫陵”、“刺桐”等雅稱。泉州得名是因為城北的清源山有一虎乳泉,山稱泉山,州稱泉州。古城開似鯉魚,遂稱“鯉城”。又因“其地少寒”,四季常溫,雅稱“溫陵”。五代時期,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拓建城垣,曾環城遍植刺桐,變稱“刺桐城”。

自唐久視元年(700年)武榮州遷徒至今鯉城始,一直是歷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1985年12月,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原泉州市建制改為鯉城區。

“ No.3我家的美景”

鯉城區旅遊文化資源得天獨厚,是福建、泉州的文化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宗教人文藝術瑰寶薈萃,素有“海濱鄒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美譽。區內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等珍貴文化史蹟林立,擁有開元寺、清淨寺、天后宮、府文廟、崇福寺、承天寺、李贄故居、朱熹遺蹟等一大批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戲、拍胸舞等珍貴的古老文化藝術源遠流長。鯉城區又是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為黃守恭獻地所建,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該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開元寺。該寺名僧輩出,寺內有名聞中的東西二塔等景觀。目前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源和1916創意產業

前身是創辦於1916年的“百年老字號”源和堂蜜餞廠,2011年開園以來,按照“保護性開發、創意性改造、傳承性融合”的思路和土地性質、產權、主建築風格“三不變”的原則,對破舊的源和堂蜜餞廠老廠區進行改造,基本保留老廠區的建築、路網、景觀等格局,運用工業元素,融入閩南地區獨特的“紅瓦坡頂、出磚入石”建築文化特色。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李贄故居

李贄故居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南門萬壽路,是明代傑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的地方,後人將其居室改為宗祠。近年加以修葺,室內懸掛李贄畫像,以供瞻仰。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清淨寺

清淨寺是中國現在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建築,為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中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教寺。位於鯉城區塗門街中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泉州中山街

 中山街是騎樓式建築,於上個世紀初興旺發達起來,現已經漸漸成長為繁華的商業街。曾有一句話,關於泉州,叫“東西兩座塔,南北一條街”。“東西兩座塔”,指的是建於唐朝開元寺內的鎮國塔和仁壽塔(俗稱東塔和西塔)。“南北一條街”講的就是中山街。泉州中山街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它是連接泉山門(今中山公園)和崇陽門(今花巷口)的一條主要街道。到了唐朝末期,泉州擴城,中山路的南端延伸到今天的塗門街附近。宋代中山街再次延長,向北到了朝天門(今環城路),往南至德濟門,全長約2.5公里,基本形成現在的規模。民國期間,泉州府以“中山路”命名了這條街。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

府文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文廟內設有"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館"、"泉州歷史名人紀念館"、"泉州古代教育展覽館"。

美麗中國—福建—泉州(鯉城區)

泉州天后宮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在臺灣,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

天后宮最早稱天妃宮,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後奏請,特封天后,天妃宮改稱泉州天后宮。


清代 毛一夔

足快尋幽興,奇觀豈但泉;

有山皆入幻,無木小先天。

雲鳥千崖共,碧空一字懸;

浮生能免事,微醉亦飄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