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說脾胃虛,最好的養脾季節都到了,快別愣著了!

一位朋友說:“活了半輩子,學了中醫才知道,一年有5個季節。

我以前就納悶,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怎麼就沒有養脾的季節呢?原來確實有這樣的季節,就是長夏。”

長夏養脾,是決不可錯過的養生保健的好時期。

快告訴我長夏是怎樣的?

長夏是中國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時間劃分,有不同的解釋,中醫學教材裡的主要說法是,夏至到處暑節氣之間的時期,相當於每年的六月下旬到九月初。

每個季節或節氣的提出是根據自然的變化,提醒人們做好相應的準備,既可以利用自然順勢而為,也可以預防即將出現的問題。“長夏主溼”、“長夏化”,與脾相通的長夏顯得越來越重要。

天天說脾胃虛,最好的養脾季節都到了,快別愣著了!

1、開花要經歷“長夏”才能結果

萬物在春天萌生,露出新芽;夏天滋長,茂盛繁榮;秋天結果,收穫滿載;冬天儲存,休養生息。在“春生,夏長”和“秋收、冬藏”之間還有一個階段,這就是“長夏化”。

四季如果沒有長夏的“化”,植物雖然可以在春天開花,夏天滋長,但在秋天結不成良好的果實,無法收穫,冬天更不能儲藏了。

這個化是指什麼?化是轉化,變化的意思。

好比開花化成了果;水加熱化成了氣;人吃了食物,轉化為可利用的營養,維持身體的溫度和正常的功能。

長夏覆蓋了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期。高溫、高溼的自然環境為各種微生物的繁衍創造了極好的環境。發麵在這個季節最容易發酵,食物在這個季節也最容易變質,腹痛腹瀉的發生率很高,所以尤其要注意飲食衛生。

2、“長夏”與“夏”有什麼區別?

夏天最大的特點是熱,而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溼,是溼和熱交織的季節。

溼氣有沉重、粘滯、向下的特點。人體感受了溼氣之後,會有頭身沉重,四肢痠痛的疲乏感。女性白帶增加;小孩咳嗽,痰液會比較粘膩。原本溼氣過重的人,生病了難康復,好了也容易反覆發作。

中醫上,長夏與脾相對應,脾喜歡乾燥,不喜歡潮溼,能夠運化水溼,利用於人體。但如果脾胃虛弱,過多的水溼又會困住脾,影響脾的運化功能。人容易出現食慾不佳,寶寶更加不想吃飯。健脾化溼就是這個時候的調養重點。

長夏是養脾的最佳時期,根據熱與溼交織的特點,我們可以總結出調養的特點,一是衛生飲食,二是健脾化溼。

長夏怎麼養脾?

長夏適合脾的養護,利用這個好時期,正常的生活習慣也能讓養脾事半功倍。

1、衛生飲食小貼士

長夏要注意飲食衛生,少吃外面的飯菜,儘量在家裡做飯吃。吃水果時,清洗乾淨,有皮最好削皮。每餐的飯菜現做現吃,菜裡可以加些蒜泥和醋調味,既能提鮮,又能殺菌消毒。

2、飯菜裡的長夏小心機

除了不熬夜,早起床,適當鍛鍊,這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飲食方面,可以吃一些有利於健脾化溼的食物:糯小米、粳米、山藥、紅豆、高粱等。

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吃些紅豆小米粥,將紅豆、小米、大米放在一起煮,吃多少煮多少。紅豆最好用水泡一個晚上,泡軟一些,去除一些色素。

天天說脾胃虛,最好的養脾季節都到了,快別愣著了!

在長夏,愛吃肉的寶寶還可以適當吃些牛肉。牛肉要煮爛,尤其是消化不太好的寶寶,可以將牛肉與大米一起煮粥喝,對脾胃虛弱的恢復是很有好處的。

3、寶寶溼氣過重怎麼辦?

當溼氣過重,往往體現了陽氣不足。陽氣是能夠推動身體水分運轉,促進排溼的。脾陽受損的話,溼氣就更難排出。陽氣不足,寶寶的抵抗力也會隨著下降,容易生病。

如果寶寶不愛吃飯,長期積食,愛感冒生病,光是生活、飲食護理上的護理是不夠的,需要進一步調理。

小兒推拿通過穴位的刺激疏通經絡,能夠順暢氣血,推動身體氣血、水溼的運行。

保健通調方:

補腎經200次。

位置:位於小指末節腹面。推拿手法:補法。推拿次數:200次。

天天說脾胃虛,最好的養脾季節都到了,快別愣著了!

補陰池200次。

位置:位於手掌腕橫紋尺側。推拿手法:補法。推拿手法:200次。

天天說脾胃虛,最好的養脾季節都到了,快別愣著了!

清小腸100次。

位置:位於小指尺側指尖到指根。推拿手法:清法。推拿次數:100次。

天天說脾胃虛,最好的養脾季節都到了,快別愣著了!

像黨參、黃芪、陳皮等有效成分能夠行氣補氣,作用於湧泉穴,有力地推動氣血和水溼的運行。根據不同情況的寶寶選擇兒康堂不同的穴位貼方案,同時配合推拿有很好的效果。

長夏是指夏至到處暑這一段時間,這個階段多雨潮溼,悶熱蒸騰,是暑溼交織的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適當吃些祛溼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四季都可養脾,長夏養脾更能事半功倍!

你的朋友知道長夏嗎?可以這篇文章分享給他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