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 攜手小康路

“幸福,是要靠自己奮鬥出來的!或許,正是我那不服輸的倔勁,加上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我才又站了起來,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這是來自金寨縣南溪鎮丁埠村43歲的許懷蘭說出的一番充滿自信的話語。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大別山區一些脫貧戶代表,詳細瞭解他們在脫貧過程中真實感人的故事。他們在精準脫貧的政策幫扶下激發內生動力,在成功摘掉貧困戶的帽子的同時,還起到了示範引領的作用。

許懷蘭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紅色小鎮,家庭經營著葡萄園。2015年的一天,她的丈夫因癌症離去。許懷蘭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婆婆、未成年的兒子,還要把葡萄園建好。當年10月,她通過本人申請、村組評議、公示公告等程序被評為貧困戶,緊隨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幫扶措施和資金支持,再次燃起了她對生活的希望。2017年,她家的葡萄園獲得大豐收,看著一串串大葡萄,許懷蘭激動地哭了……。說起掉淚的原因,許懷蘭說,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和我一樣,遭遇了種種不幸,承受著種種苦難,但我們又都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有共產黨,有政府,有熱心幫扶的幹部,他們給了我們生活的新希望,讓我們收穫了新的幸福。現在,政府還為他們三人代繳了農村合作醫療費用。有了“351”“180”健康脫貧政策的幫助,她婆婆的後續治療和看病費用也不用擔心了。許懷蘭的兒子在金寨一中讀高中,免除了學費,每年還有3000元的教育資助,下一步就要上大學了,幫扶幹部告訴她,孩子上大學可以辦理助學貸款、享受困難大學生教育資助,讓許懷蘭沒有了後顧之憂。

“2017年對我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家順利實現了脫貧。所以,我想說,我們不能被生活中的挫折所打敗,雖然我們家庭貧困,但是我們不能自甘貧窮,更不能等著政府救濟,我們有手有腳,就得好好奮鬥。我堅信和我一樣的貧困家庭,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都能夠擺脫貧困!”採訪中,許懷蘭這樣說道。

和許懷蘭一樣有著不服輸的個性的,還有來自金安區三十鋪鎮刁崗村57歲的徐明付。徐明付是一戶貧困戶戶主,全家5口人,自己是癌症患者,老伴患長期重度憂鬱症,兒子媳婦年輕沒有技術,孫子幼小。但在採訪中,徐明付自信地告訴記者和在場的扶貧幹部:“貧困戶這頂帽子,我老徐已經甩得遠遠的了!我靠什麼呢?就是靠黨和政府的引導。我在這裡還自豪地說,我不但自己靠養殖小龍蝦脫貧,還帶領本村十幾戶貧困戶一起,今年共同摘掉貧困的帽子。”

2014年春,徐明付被查出患有食道癌。檢查和手術費用,給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債務。當年秋,村裡把他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徐明付想,脫貧不能等靠要,自力更生最重要。在村兩委的協調下,加上自己家的承包田,一共40畝全部養殖龍蝦。要想真正脫貧,還得多學技術。徐明付帶頭參加了鎮政府的培訓班。回來後,村兩委讓他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帶領一幫貧困戶幹出個樣子來。2017年9月,金安區龍溪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了,一共入社19戶,其中有13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合作社成立後,建設龍蝦基地1000畝,首批建成600畝,其中貧困戶就達400畝,又聘請了市水產部門負責人作技術總指導,通過微信視頻進行遠程監控、技術指導,今年秋,還將有10個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發展龍蝦養殖。

“幾年來,我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在脫貧這條道路上摸爬滾打,終於有了一點成效,又用自己的技術幫助了別人。活得充實,我挺直了腰桿,精神好了,大病也好了。我將繼續帶好頭,在上級和村兩委的扶持、指導下,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加入到我們的專業合作社來,從而帶動全村貧困戶,早日走上致富大道。”採訪中,徐明付笑著告訴記者。

魏正宇,是來自裕安區西河口鄉潘岔村一位年輕人。大學畢業後,父親因肺癌去世,自己和妻子患上了結核性胸膜炎。2014年,經過申請,被評為貧困戶。在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魏正宇選擇了種植瓜蔞,並且兼顧油茶,種植中藥材,當年就有了收益。三年的發展,魏正宇的瓜蔞種植面積增加到了200多畝,共帶動10多戶貧困戶種植瓜蔞,解決了20餘位貧困人員的就業。

“如今,雖說每天田間勞作非常辛苦,但能和家人在一起,我感覺很幸福。這些都是得益於黨的政策好、幹部好。我們生活在幸運的新時代,理應努力工作、奮發有為,回報黨委政府、回報家鄉、回報父老鄉親的厚愛。”魏正宇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7月20日,記者從市扶貧辦瞭解到,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以“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為抓手,聚焦年度減貧任務,全面打響春夏兩季攻勢,脫貧攻堅保持良好態勢,取得新的階段性成效。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省委關於抓好做好打造基層組織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個示範”指示精神,先後出臺了《關於打造基層組織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個示範”的實施意見》和《六安市脫貧攻堅“四個行動”實施意見》等文件,針對脫貧攻堅重點難點,精準統籌開展了“特色產業增效、邊緣邊遠均衡、防範返貧預警、內生動力激活”等“四個行動”,更好地推動“造血”扶貧、均衡扶貧、鞏固脫貧以及長效扶貧,有效解決了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問題。另外,我市在項目建設上堅持“規劃先行、精準施策、群眾參與、統籌協調”的原則,在全省率先開發了脫貧攻堅項目庫編報、實施、監管軟件,按照“村級申報、鄉鎮初審把關、縣區主管部門審核、領導小組審定、市級備案”的程序,基本實現了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的科學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管理。4月份,成功舉辦了全國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培訓班,項目庫建設已成為我市脫貧攻堅的一大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