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檢出一批不合格食用農產品、食用油、調味品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林萌)7月26日,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2018年第31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公告。近期,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保健食品、乳製品、調味品、飲料、食用農產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824批次樣品,

其中,有不合格食用農產品4批次;不合格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3批次;不合格調味品2批次。

不合格產品信息:

貴州檢出一批不合格食用農產品、食用油、調味品

貴州檢出一批不合格食用農產品、食用油、調味品

貴州檢出一批不合格食用農產品、食用油、調味品

本次抽檢保健食品60批次,乳製品183批次,飲料120批次。所檢樣品全部合格。抽檢食用農產品303批次,合格299批次,不合格4批次;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96批次,合格93批次,不合格3批次。抽檢調味品62批次,合格60批次,不合格2批次。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責成轄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採取下架、召回、立案調查等措施,查明不合格食品的批次、數量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部分不合格項目的小知識

1、呋喃唑酮代謝物

呋喃唑酮代謝物屬於硝基呋喃類藥物,是廣譜抗生素,由於該類藥物長期食用有健康風險,《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農業部公告第235號)、《獸藥地方標準廢止目錄》(農業部公告第560號)及《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四批)》(整頓辦函〔2010〕50號)中規定該類藥物為“禁止使用的藥物,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呋喃唑酮代謝物在組織中存在時間較長,人體長期攝入後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眼部損害和急性肝壞死,並有一定致癌性。

2、溶劑殘留量

溶劑殘留量中的溶劑是指浸出工藝生產植物油所用的溶劑,溶劑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浸提溶劑後,沒有在後續工藝中採取有效措施去除溶劑,或又將此類產品違規標稱為壓榨。《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GB 2716-2005)規定,食用植物油浸出油溶劑殘留限量為50mg/kg,《菜籽油》 (GB/T 1536-2004)及《花生油》(GB/T 1534-2017)分別規定,壓榨成品菜籽油和壓榨成品花生油中溶劑殘留量不得檢出(檢出值小於10mg/kg視為未檢出),食用油中溶劑殘留量過高,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產生影響。

3、毒死蜱

毒死蜱,別名氯吡硫磷、氯蜱硫磷。白色結晶,具有輕微的硫醇味。毒死蜱是一種高效、廣譜有機磷殺蟲劑,對害蟲具有觸殺、胃毒和燻蒸作用,尤其對褐飛蝨的防治有非常好的效果。造成蔬菜或水果不合格的原因:一是在種植環節過量的施用毒死蜱藥物,導致在蔬菜或水果中殘留;二是在水果和蔬菜採收前噴灑毒死蜱農藥,沒有過安全間隔期,導致水果或蔬菜中殘留毒死蜱。

4、鎘(以Cd計)

鎘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元素。鎘的毒性較大,被鎘汙染的空氣和食物對人體危害嚴重,且在人體內代謝較慢,日本因鎘中毒曾出現“痛痛病”。鎘化合物不易被腸道吸收,但可經呼吸被體內吸收,積存於肝或腎臟造成危害,尤以對腎臟損害最為明顯。造成蔬菜類農產品中鎘超標的原因是由於農產品的生長環境被鎘汙染。主要是灌溉用水、土壤以及大氣受到鎘汙染,導致蔬菜類農產品的鎘含量嚴重超過國家標準。

5、過氧化值

過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種指標。主要用於說明樣品是否因已被氧化而變質。以油脂、脂肪為原料而製作的食品,通過檢測其過氧化值來判斷其質量和變質程度。造成產品不合格的原因是含油類食品或食用油長期存放,條件不滿足要求而導致油脂被氧化,造成過氧化值升高超過國家標準限量值。另一個原因是食品生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質食用油加工食品,造成含油類食品中過氧化值超過國家標準限量值。

6、氨基酸態氮

氨基酸態氮,又稱氨基氮,是由製造醬油的原料中的蛋白質水解產生的,醬油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展示醬油質量的重要指標。國家標準對不同等級的醬油對氨基酸態氮含量有著不同要求。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是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控制不嚴,氨基酸態氮含量達不到標準要求。或者有些小作坊為降低成本摻假摻雜導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